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秀娜 《社会工作》2011,(23):41-43
特殊儿童(ExceptionalChildren)是指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都为藩,1983)。本文认为特殊儿童是指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迟缓、肢体残障、盲聋哑等。“特殊”是相对于“正常”、“普通”而言,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偏离正常儿童,为了补偿他们发展的缺陷,惟有借助特殊教育服务,满足其学校教育需要,促进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日本儿童服务机构的特殊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日本特殊教育的形态主要有分离式教育和统合式教育两种。所谓分离式教育,是指把有身心障碍的儿童与健全儿童分离开,按照他们身心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分别在盲学校、聋学校、养护学校和一般中小学的特殊班级等实行的特殊教育。这种教育既有利又有弊。  相似文献   

3.
语言障碍主要指由于脑性瘫痪、自闭症、语言环境脱离等原因所导致的语言发育迟缓或语言障碍,一般临床表现为语言理解障碍、语言表达障碍、语言理解和表达的混合性障碍、语言信息处理问题和语言韵律问题等。语言康复即对特殊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韵律能力、语言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和训练,其目的是促进儿童语言发展及思维能力,提高儿童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特殊儿童的语言康复根据语言发展规律可以分成前语言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4.
卢亦鲁 《社会福利》2009,(11):58-59
日本儿童福利机构的基本情况 按照日本《儿童福利法》第四条规定,儿童的定义是指不满l8岁的人。第七条规定儿童福利机构是指:助产机构、婴儿院、母子生活支援机构、保育所、儿童保健机构、儿童养护机构、智障儿童机构、智障儿童通园(日托)机构、聋哑儿童机构、肢体运动障碍儿童机构、重症心身障碍儿童机构、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机构、儿童自立支援机构、儿童家庭支援中心等。第十五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都道府县必须设立儿童咨询机构、儿童福祉事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  相似文献   

5.
铁玲 《社会福利》2014,(1):44-45
正无缝衔接可操作性强的特殊教育法规台湾地区关于特殊教育的法规及相关配套予法比较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并不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1970年颁布的《特殊教育推行办法》,《特殊儿童鉴定及就学辅导标准》,《特殊学校教师登记办法》,是早期特殊教育的法律依据。1984年颁布《特殊教育法》,使特殊教育有了明确的界定和法律依据。此法律对象涵盖资赋优异和身心障碍儿童(其将资赋优异儿童列入特殊教育对象并写入法律,是当时比较先进的理念)。1986年起相关子法陆续出台。这些法规比较全面细致地规定了特殊儿童的鉴定标准、"政府"、学校的责任、师  相似文献   

6.
特殊儿童认知发育障碍主要是指智力发育迟缓、脑性瘫痪、自闭症、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等原因导致的特殊儿童认知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表现为自身具有的知识量显著低于同龄正常儿童,并且存在认知能力缺陷。  相似文献   

7.
特殊儿童法律保护的立法状况 通过立法手段保护特殊儿童的合法权益,并能给予尽可能多的照顾,是现代社会的普遍做法。特殊儿童福利立法的宗旨和目的是避免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歧视,并帮助其适应社会,使其健康成长,获得社会温暖。 以保护残疾人为宗旨,同时涉及保护特殊儿童的法律、法规、规章主要有: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4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残疾人教育条例》;另外,涉及残疾儿童福利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倡导并推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模式,借助国际先进的融合理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事实上,特殊儿童作为最特殊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在社会中受到了一定的排斥,教育的公平和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时常被排斥在社会普通教育计划之外.文章基于X机构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情况的分析,在社会排斥视角下探讨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社会排斥互动框架”深入分析教育体制、社会文化、社会网络三个维度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影响与作用.依据特殊儿童的需求,在特殊儿童教育中介入社会工作服务,改善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建构特殊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发现在特殊儿童教育中,“增能—融合互动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特殊儿童的社会排斥.在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实现增能,有效促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残疾儿童、孤儿、弃婴以及其他处于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的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全社会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由此使得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2年底,由国家投资兴办的儿童  相似文献   

10.
困境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困境儿童,指的是处于困境之中的0~14岁儿童,它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残疾儿童、弃婴或孤儿、流浪儿童、受到艾滋病影响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遭受暴力的儿童、遭受性别歧视的女童等等。面对这些特殊的群体,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除现有的弃婴、孤儿外,针对残疾儿童及贫困家庭的儿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儿童福利工作开创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王晓玫 《社会福利》2002,(12):15-18
特殊儿童是指孤儿、弃儿及残疾儿童。孤儿是指父母已经死亡无人抚养的儿童;弃儿是指被父母遗弃,找不到生身父母的儿童;残疾儿童是指在心理、生理、人身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特殊儿童受虐待主要发生在两种环境中:一种是在家庭环境中,另一种是在社会福利机构中。在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3,(11):31-33
现阶段,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和其他处于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的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怀下,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儿童福利的法律法规基本建立,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得到落实,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队伍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的合法  相似文献   

13.
试论建立个性化、社会化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晓萍 《社会福利》2003,(10):22-22,23
(一) 目前,我国儿童福利院对儿童照顾模式还部分地承袭了传统的大集体机构化抚养做法,虽然满足了儿童衣、食、住等基本生存需求,但其客观局限性,使儿童,尤其是那些身体功能有障碍,需要特殊照顾的儿童,很难得到像家庭一样的关怀和照顾,因此儿童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掘和鼓励,个性得不到张扬,更不可能像社区的孩子那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2015,(1):58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工作,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儿童生存和发展权益,实现政府、家庭和社会对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全程关怀和全面保障。《规划》指出,我国儿童事业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4000万儿童,在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贫困地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反映,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感情的工具。因此,语言对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智能并使其全面发展是极为关键的。在智力落后儿童有限地接受特殊学校教育的期限里,其教育的重点之一应该放在语言的训练上。 一、训练智力落后儿童语言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融合教育思想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民权运动,其基本理念是满足所有学生的多样需要,在具有接纳和归属感的文化氛围中,为特殊儿童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与相关服务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一代特殊的教育对象使得学校教育呈现不同的风采,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管理外,也要给予他们心灵关怀,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私的爱。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2亿多儿童,其中有一部分是孤(残)儿童。《中国儿童发展状况国家报告(2003~2004)》显示,2003年全国有192个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近600个综合福利机构中设有儿童部,共收养孤(残)儿童5.4万名。孤(残)儿童有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方式和途径,缺失普通儿童所具有的部分社会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杨建勋 《社会福利》2002,(10):19-20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儿童的品性、素养、学识、能力等等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儿童都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在家庭呵护、学校教育、社会关爱下幸福成长。但也有一些儿童,他们是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或因生活贫困、或因父母离异、或因不堪虐待等诸多原因,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离开了家庭,漂泊于社会,乞讨、行骗、偷盗、做童工,甚至卖血为生,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摧残。这一特殊群体就是流浪儿童。据统计,近十年来,天津市共收容流浪儿童3558人次,由亲属接回2221人次,遣送1271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西省莲花县针对精神病患者和孤儿、困难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由于客观上的原因,造成生活的无奈,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的状况,注重整合民政、教育、医保、卫生、残联、妇联等部门的政策资源,将这些困难的精神病患者、孤儿和困难单亲儿童等特困群体纳入农村五保或城乡低保,全额资助其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患病住院治疗费用在医保(农保)部门报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