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适度嫉妒实际上与"眼热"或羡慕一样,也是有一定动力的。恰到好处的嫉妒心可以升华或转化为一种理想或抱负。不要让妒火消耗掉你所拥有的"能量",而是学会借嫉妒之力来增强自己的力量。 增强动力。当发现别人超越自已,心生嫉妒,你可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嫉妒定义揭示了嫉妒的内涵、实质、特征以及产生的原因,其完整性、全面性是古今中外所稀见的,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嫉妒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思想资料。但康德又把嫉妒归结为人“先天固有”的天性,又使他的嫉妒观裁进了“先验论”的唯心主义泥潭。所以,康德的嫉妒观是矛盾的、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阐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杂家学说中关于嫉妒的观点。认为儒家所持的是围绕君子、贤人与小人的嫉妒观;道家的嫉妒观是其保身养生的内在构成部分;法家的嫉妒观与其治国术紧密相联;墨家与杂家的嫉妒观则关涉一般社会与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4.
人的差异与嫉妒易小明,陆升合康德在其《道德的形而上学》中提出了嫉妒的完整定义。他说:“嫉妒是忍着痛去看到别人幸福的一种倾向,是一种间接的、怀有恶意的想法,也就是说一种不满,认为别人幸福会使本身的幸福相形见绌,因为我们懂得在衡量幸福时,不是根据它的内在...  相似文献   

5.
人的差异与嫉妒易小明,陆升合康德在其《道德的形而上学》中提出了嫉妒的完整定义,他说;"嫉妒是忍着痛苦去看到别人幸福的一种倾向,是一种间接的、怀有恶意的想法,也就是说一种不满,认为别人的幸福会使本身的幸福相形见绌,因为我们懂得在衡量幸福时,不是根据它的...  相似文献   

6.
正打开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如今更多人喜欢刷微信朋友圈。纵观朋友圈,90%以上晒的都是吃、喝、玩、乐。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看朋友圈是种消遣娱乐,可还有另一部分人,看完人家晒的幸福之后,他们会羡慕、嫉妒、恨。脾气暴躁缘由被朋友圈刺激一位抑郁症患者是17岁的高中男孩俊俊(化名),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正确的提问方式是平等或不同不平等程度的效率比较,而不应是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目标冲突。据此,以结果相同的平等或太不平等以及机会相同的公平都是缺乏效率的。这是因为,在社会中任何产品或权利的分配都具有外部性,都会引起不同人群不同程度的嫉妒与不满,从而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合作效率。如果产品或权利的分配能使社会各群体的嫉妒或不满最小化,同时也有不同社会群体嫉妒或不满的相同,这时的社会状态可以定义为实现了社会公正;与此同时,也实现了最大的社会合作效率。这表明建设和谐社会所诉求的不宜是平等和公平,而应当是公正和正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130-136
王鏊与李东阳同为明代中叶著名政治家与文学家,两人在翰林院与内阁做过长期的同僚,但王鏊对于李东阳却十分厌恶,评价极低,这些评价固有比较真实之处,可补正史之失,但大部分都是愤恨之下的臆想之词,而造成这种恶评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及由于政治地位、个人才华和社会威望等方面的落差导致的嫉妒心理。清人所著《池北偶谈》记载王鏊娶了寿宁侯张峦的女儿,与明孝宗是连襟关系,但分析相关文献后发现,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最大的可能是王鏊与张峦曾是儿女亲家。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187-193
利益是当今社会的核心观念之一。关于什么是利益,人们的说法不尽相同。这对于协调不断尖锐的利益矛盾、重构公平和谐的利益关系等都是不利的。因此,正确回答利益是什么等理论问题,已成为当下学界的当然使命。从总体上说,学界对利益的解释主要有三,即"利益好处说"、"利益需要说"和"利益关系说"。虽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存在一些值得斟酌的问题。因为,利益不是"好处",也不是"需要",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人与需要对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只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通过人与需要对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王莉 《云梦学刊》2003,24(1):104-106
自卑与敏感、狭隘与嫉妒、心境不良、自虐与自戕等是林黛玉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于她所处的环境因素与自身个体因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以及"社会"等概念都是历史性概念,其内涵都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丰富发生着不断变化,但其与"人"的概念的关系内容是其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的核心内涵。社会就是一个有关人的复杂的、多样的、多层次的系统概念;社会是人的形式,而人是社会的主体。具体来讲,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发展形式和历史形式;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中心、核心、关键和动力;人是社会的存在主体、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应该是以物为本、以社会为本或以社会关系为本。  相似文献   

12.
《文选》旧注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衡《思玄赋》;"彼无合而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李善注:"冒,覆也。"按:冒为嫉妒之义。亦作"。《尚书·泰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礼记·大学》所引"冒"作"字,郑玄注:",妒也。"冒作"嫉妒"为常见义,如《吕氏春秋·明理》:"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失人之纪。"高诱注:"冒,嫉。"可参。司马相如《上林赋》:"振溪通各,蹇产淘读。"李善注:"张揖曰:'振,技也。'善日:"言山石收敛溪水而不分泄。"'《文选考异》曰:"袁本、茶陵本拔作收。何云下言收敛溪,当从收。今案,《汉书注》、《史记索隐》引皆作拔。"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嫉妒理论和内公外私产权①新视角研究了分配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机理。由于中国市场化进程普遍形成了包括城乡、地区、行业、部门、企业、单位等在内的“团体”内公外私产权,中国初期市场经济②分配格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团体间综合差距对总体分配差距的贡献大于团体内差距。根据笔者提出的嫉妒指数=分配差距心理距离这一公式,上述特点基本维持了嫉妒指数或分配差距过大与过小、快乐与痛苦之间的一种均衡,从而使分配差距不会成为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我很少买新衣服。七岁那年,妈妈不幸病世,我就更没有穿新衣服的机会了,甚至连毛衣都是穿邻居们丢弃的。人小不懂事还不觉得什么,可上了中学,看着别的同学穿着漂亮毛衣,我心中既羡慕又嫉妒。  相似文献   

15.
“嫉妒”是屈赋问世的助产婆张世春(湖北省江陵县教委)屈赋是屈原心血的凝聚,是屈原被嫉妒的产物,是以楚国灭亡为代价换取的瑰宝。屈原被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史记》载,“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博闻强记,娴干辞令,入则与王议事,出则应对诸侯,...  相似文献   

16.
王晓钧 《学术论坛》2001,(5):115-119
作为一类消极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的嫉妒从未被东西方文化忽视,由此衍生的嫉妒文化星河灿烂,忝列中西文化之重要范畴.在发展阶段上,嫉妒文化大致可分为现象描述、理论与实证研究两大阶段.在发展特点上,嫉妒文化既具有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性,亦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性.本文拟以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为视角,以概念异同为主线,对中外嫉妒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那年,我做了件坏事,一直耿耿于怀.我和阿明同一年进厂,由于勤奋好学,我们两人都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厂里决定在我们两人之间选一个当车间主任.我心里清楚,阿明比我聪明,不管做什么都比我做得快做得好.出于嫉妒,我给领导写了匿名信,诬告阿明生活作风有问题.顺理成章,那个位置归我了.  相似文献   

18.
晓荷 《家庭科技》2014,(6):42-42
正1993年中国引进第一部韩剧《嫉妒》,20多年过去了,观众对韩剧的喜爱始终如一。特别是热播的《继承者们》和《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引发的热潮可谓空前。每个喜欢韩剧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唯美的爱情、干净的画面、恰到好处的配乐、耳目一新的演员。而在心理学家看来,韩剧更像一个抓心利器。  相似文献   

19.
丁为祥 《河北学刊》2013,33(1):39-43
在现实生活中,"人治"、"君君臣臣"、"为己"、"爱人"等儒学概念往往被人们从负面的角度加以理解。实际上,无论是"人治"还是"君君臣臣",其原初含义都是一种正面指谓。比如,"人治"源于《中庸》的"以人治人",是指以人道的方式对治人的过错,所以朱熹才将其注解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治"往往被理解为完全出于一己之私的"其人之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则往往被理解为"专门以你的方法对付你"。再如,"君君臣臣"本来是孔子对人由不同职务所决定之不同职分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则往往被理解成对特权等级制度的维护与肯定;至于"为己"、"爱人",本来都是出于道德角度的严格要求,现在则全然被理解为所谓"自利"与"偏私"。所有这些古今异俗乃至完全相反的指谓,都是一种值得深入分析的语言衍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都是以"和"为中心的精髓。从人的情绪、性格、健康等方面看,"和"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特别是与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社会和谐老年人在风雨艰辛中度过了大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