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务本 《经理人》2006,(10):41-43
“在北京,像我们这样的名校,MBA起薪税后7000,普通好点的学校税后5000,这是我综合周围同学的信息后,得出的行情。”一位名校MBA同学说。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很少的时候,大学生工作很好找,很值钱。后来大学生满大街都是,有人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有人却不行。经过15年的发展,M B A也走过了一条类似的路,不再“物以稀为贵”。当就业市场竞争激烈,M B A毕业生们感叹工作越来越不好找,企业出的价钱越来越理性的时候,M B A毕业生如何保值增值,努力使自己成为能找到好工作,拿到高薪的那一部分人呢?要清楚自己想要啥有相当部分M B A学生,在原来…  相似文献   

2.
肖知兴 《经理人》2002,(7):34-34
名校MBA其实象一家巨大的猎头公司,披沙沥金,把人才先选出来。教育有一种功能是使受教育者进入一个更高的社会阶层。名校拥有强大的校友网络,在这方面占尽先机。实际上这也是MBA们付出巨额费用和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时间所购买的最重要的东西。杨绛曾经把社会比作一个蛇窟,每条蛇都尽力以别的蛇为垫底,爬到上层。几乎每个MBA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心理。不能炼出金子,也要挑出金子 MBA的母校则把如何提高学校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MBA空间     
雷顿 《经理人》2002,(7):22-27
“你要做盖茨,大学肄业就够,但要给盖茨打工,MBA就差远了。”“MBA毕业生年薪83万!”,这样的标题引起了MBA和将要MBA的人对未来的想象空间。这两年,每每有某个名校的MBA毕业生被跨国公司高薪聘用,各种媒体都会竞相出来说事。到了2001年,中国的MBA累计招生达到4.7万人,毕业生总数有1.5万人,然而这两年MBA就业状况并不理想,“有多少企业真的愿意要MBA?去掉泡沫,  相似文献   

4.
周建华 《经理人》2004,(11):39-42
有人说,MBA多了,存在泡沫:有人说,MBA少了,中国数十万企业就容不下数万MBA?实际上,对读过MBA、正在读MBA和想读MBA的人来说,这些争论都不重要。要紧的是,搞清楚什么样的MBA在企业最吃香,然后把自己塑造成最吃香的MBA。  相似文献   

5.
EMBA三问     
文锋 《经理人》2005,(11):100-102
MBA和EMBA虽然只是“E”字之差,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说MBA是“培养精英的教育产品”,那么EMBA是什么呢?或许该称之为“精英们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MBA和EMBA虽然只是“E”字之差,却有着极大的不同。EMBA的英文全称是ExecutiveMBA,原意是高层经理MBA。不过.有人对EMBA的E做过各种  相似文献   

6.
朱建国 《经理人》2007,(3):101-101
前些年,MBA很火。近几年,EMBA更火。作为一名外企管理人员,本人分别在两者最火的时候,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念过MBA,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念EMBA,属于一个求学经历比较独特的人。在名校、MBA、EMBA等火爆字眼和光环的背后,到底能学到什么,体验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MBA教育面临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华 《经理人》2006,(10):37-40
MBA教育自1991年试办以来,已经走过了15年的历程。招生学校从当初的9所,扩大到了2006年的96所。在招生学校持续增加,录取规模持续扩大、不少学校MBA办学质量逐渐上升的时候,申请读MBA的人数却经历了2003年和2004年的大幅下降。虽然2005年和2006年申请攻读MBA的人数略微上升,但各个学校,包括不少名校MBA项目的报考人数却也在下降或停滞不前。2006年有19所MBA报名人数不足,少于录取人数,最终需要从其他学校中调剂生源,比2005年的16所增加了3所。在M B A市场看起来不再受公众盲目热捧的背后,M B A教育真正的难题与挑战,到底是来自报…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24日,在西北大学举办的“第五届中国MRA发展论坛”上,南开大学MBA团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献得了.‘第六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举办权一展南开名校风范南开大学赢得“第六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举办权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校长等于一所好的学校,且名校出名师.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教师等于一门好的学科,且名师促名校.合而言之:一所好学校离不开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校长和高素质的教师,即一所名校应有名校长和名教师.  相似文献   

10.
周建华 《经理人》2006,(10):44-46
需要对整个行业最佳实践有精深了解的人“现在很多企业招聘MBA毕业生的原则是:高定位,低起点;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知识结构,且务实敬业。通俗地说就是要有CEO一样的思想和水平,能干秘书之类的活。直接上任CEO可谓凤毛麟角,其实CEO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位MBA学员的话。这位M B A学员显然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从中外MBA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M B A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初级职业经理人,毕业之初一般都从基层做起,而不是直接担任高层,他们只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战略后备军而已。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面对MBA这一群企业管理者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林峰 《决策》2001,(5):17
中国的MBA教育是从引进和借鉴开始起步的,是从完全的拿来主义开始的.走步晚、时间短是我国MBA教育的特点.因此,难免要经历一番探索.现在社会上就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MBA毕业生抱怨想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越来越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在抱怨国内培养的MBA人才不尽如意,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MBA酒会     
高崴 《经理人》2002,(7):20-21
MBA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处心积虑考虑出路的同时,城外的人拼命往里挤。MBA更是一座迷城,面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市场"啤酒效应"眩晕多少人?MBA的真实价值在哪里?企业需要哪一类MBA,合适的MBA哪里找?想知道MBA的使用说明吗?MBA之外还要学什么?困惑中的MBA如何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13.
曦文 《经理人》2014,(12):88-89
正MBA项目必须围绕国际发展趋势来差异化,不能为了专门和别人不同而差异化。通过对MBA教育国际化趋势的研究,人大MBA做出了差异化和特色,提出三个关键词:行动、整合、模拟。"这两年,EMBA的变化非常大,有点被妖魔化,也引发对MBA的质疑。MBA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我觉得不会,MBA是学历学位教育,要经过全国统考,不是花钱想上就上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支晓强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说道:"MBA项目现在已有200多所,项目之间有很强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说读MBA的是1年读书,1年找工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找工作比读书更重要。此言不假。第2年刚开始,学校里找工作的气氛立即浓厚起来,实例和上课已经不是重点话题,公司的名字成了大家的口头禅,每个人都开始为"地狱之周"的来临做紧张的准备。"地狱之周"是指每年的校园面试。每年11月份的第2个星  相似文献   

15.
罗海岩 《领导文萃》2014,(7):117-119
正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最近网上有个著名帖子"领导人是怎么炼成的",用动画形式介绍中国领导人产生的途径:他们都经过了多个地区和领域的漫长历练,经过急难险重的考验,通过层层考核选举,才从8500多万党员中遴选而出,成为国家领导人。比如,十八大产生的七位常委中,工作范围覆盖中国大半个版图,所辖人口和综合指标都相当于欧洲几个国家,深谙国情民意。习近平历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MBA教育市场历史总结和趋势预期、MBA市场的供需均衡问题、MBA生源的新特征、中国MBA教育的标杆模式等维度,在告别MBA教育前30年和迎接新的30年之际,我们迫切提出中国MBA教育新的中长期命题。这一命题就在:中国的MBA教育,不仅只是为了让企业学生获得一张含金量的文凭,还必须明确是为中国经济、产业、企业而服务,并有助中国产业经济的质量和发展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7.
重庆八中是一所有着七十年历史的名校,素以管理严格著称,在这里,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责任,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帮助下,经历了一年来的对高一新生班主任工作后,对高一新生的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笔者谈谈对新高一班主任在新生  相似文献   

18.
晓文 《经理人》2005,(10):99-101
对于想获得国际MBA学位的经理人来说, 这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新选择 “通过网络获取MBA学位,可能 吗?”也许有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的确,攻读MBA学位,给人的感觉 就是与一帮具有较高智商和较高职位的经 理人同学一起,如果是脱产的学习,在上学 之前,你先得思虑再三,恋恋不舍地辞掉那  相似文献   

19.
MBA的再定位     
陈文 《经理人》2012,(11):102-104
种种改革都是在寻求新的定位和方向中国MBA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21年中,先后有十批共236所院校被批准开办MBA教育,这是中国MBA教育发展的黄金期。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个行业到了20多岁的时候,也要开始思考未来的方向:自己有什么优势?未来要成为什么?怎样去实现?  相似文献   

20.
邓小莉 《经理人》2005,(6):104-104,106-107
这些武器会让你在职场之路上功力倍增“工作定了吗?”每年的春夏之交,这句话都是MBA毕业生们见面打招呼时最频繁的用语。如果把MBA就业的职场看作是波澜壮阔的江湖,那么在这场风起云涌的人才争夺好工作、单位争夺人才的大战中,传说中7种最厉害的武器轮流亮相——长生剑、多情环、霸王枪、孔雀翎、离别钩、碧玉刀和拳头,竞相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