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刻划艺术周书文小说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常常与人物的心理刻划是否成功、能否勾起读者心灵的呼应攸攸相关,所以,高明的小说家总要挖空心思寻找刻划人物心理活动的成功手段出奇制胜。我国古典小说家在这方面摸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如果系统地加以研...  相似文献   

2.
<正>小说是最拙于刻划人物心态的,却又最需要刻划好人物千变万化的复杂心态,因为小说这种叙事艺术的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恰恰在于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将人生的千变万化心态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与审美同趣。所以,高明的小说家总要挖空心思去寻找刻划人物心态的成功手段出奇致胜。我国古典小说家在这方面探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艺术经验,形成了可贵的民族艺术传统,有系统地加以研究总结对繁荣发展当前的小说创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小说在它发展、成熟,直至达到高峰的各个阶段,都在不断地吸收着其它艺术.如诗词、曲赋、史传文学、绘画、戏曲等的表现手法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从而形成蔚为大观的小说王国.其中戏曲艺术对小说影响是很突出的.本文仅就情节的传奇性、环境描写的物我统一,人物对话的简洁、个性化、动作性三个方面,以《聊斋志异》为例,试论中国古典小说与中国古典以戏曲之联系.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直接用诗来刻划人物、描写环境、渲染气氛和构成情节;并在描写人物方面,按照人物的本来面目,刻画出人物的“多面性”。这都是曹雪芹对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写法的一些突破。  相似文献   

5.
谈到《子夜》虚实手法运用的问题,似乎有些标新立异之嫌。因为从《子夜》问世到现在,研究其艺术手法运用的文章虽多如牛毛,但大都从作家对西洋一些手法的借鉴方面着眼入手,加以肯定。诸如以大段的独白刻划人物心理,设计宏大的结构展开故事情节等。茅盾“拿来”外国文学的一些艺术手法,洋为中用,这一点,有目共睹,不容置疑。但对茅盾小说继承古代文学传统手法、古为今用,却很少有人问津。笔者在这里既不想做一般的推理,也不想漫无边际地去猜想,只想就《子夜》中虚实手法的运用,略抒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戏曲和古典小说十分注重、讲究人物的出场艺术。它们把人物出场当作正面刻划性格的起点,创造了各式各样神色兼备、异采纷呈的出场样式。然而,人物出场艺术并非肇始于小说,也不是发端于古典戏曲,它始创于《史记》中的传记文学。《史记》最大的文学成就在于开创了以写人为中心的文学时代,以写人为中心,自然而然涉及到人物出场的艺术处理问题。这部囊括了几百个人物的巨著,开创并奠定了我国古典艺术创作重视人物出场描写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种文学体裁中 ,小说的包容性最强。正如别林斯基所说 ,小说“结合了一切其他类别的诗 :既有作者对所描写事件感情的吐露———抒情诗 ,也有使人物更为鲜明而突出地表达自己的手段———戏剧因素。其他类别的诗所不能容忍的旁白、议论和教训 ,在长篇和中篇小说里都有其合法的地位”。中国古典小说中就运用了许多诗词。唐代的传奇小说开始揉进诗歌 ,宋代的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不但用了诗 ,而且用了词 ,此后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都运用了不少诗词。本文拟沿着这条轨迹加以…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甚为普遍。以《金瓶梅》中的妻妾、《儒林外史》中的腐儒以及《红楼梦》中的群芳 (尤为女仆 )为例 ,从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等几方面分析明清小说作品中人物群像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视人物出场的艺术描写,是我国古典艺术创作传统的特色之一。这一点,在戏曲艺术中尤为突出。所谓“亮相”,就是剧中人物与观众见面时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表观手法。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对人物的出场也十分重视。比如,《三国演义》中刘、关、张和诸葛亮的出场,《水浒》中鲁智深、林冲,李達的出场,《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出场等等,都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以湘西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贵生》,是用平静的口吻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缓缓道出湘西男子贵生的心理变化。其心理描写方法有:利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或借用别人的话语暗示人物心理活动;捕捉小说人物内心细腻的复杂多变心理展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行动披露心理,尤其是用反常的行动来揭露微妙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水浒》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浒》的作者施耐庵在刻划人物方面,不愧是我国古典作家中少见的巨擘。他调动多种艺术手法,例如典型环境的刻画、激烈的斗争场面的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等,使其笔下的一百零八将“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人瑞《水浒传·序三》)其实,《水浒》中诨号的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3.
霍小玉是我国古典小说人物画廊中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一个女性形象.这一人物形象不仅使作者蒋防仅因一篇<霍小玉传>而名垂后世,而且集中体现着我国小说的正式开端--唐人传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杰出成就.按照生活的逻辑刻划人物性格,是霍小玉成为文学典型的首要一步;运用精湛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是使霍小玉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生气贯注的主要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擅长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刻划人物性格和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而别具一格,因而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国文坛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红字》便是体现霍桑创作思想和写作风格的重要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阿特伍德在《别名格雷斯》中通过制造紧张的悬念、让真实的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相互作用等手法把平面的史料转化成一部构思新颖、有相当社会批判深度的扣人心弦的小说 ;同时作者对叙事、象征等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增进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鲁迅于1935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总结自己的小说创作经验,回顾了《药》、《狂人日记》所受的艺术影响后说:“以后虽然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如《肥皂》、《离婚》等,但一面也减少了热情,不为读者们所注意了。”对照鲁迅的小说创作实际,这是十分剀切的话。纵观《呐喊》《彷徨》集,《肥皂》确实是艺术技巧最为圆熟的一篇成功之作。第一,从人物关系的设计和故事情节的组织来看,《肥皂》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相似文献   

17.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我国古典小说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风格:以形传神,透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绘声绘色地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曹雪芹这位以《红楼梦》而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不仅继承了这一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最成功的艺术手段,而且发展了它,将其推进到最丰富、最完美的艺术境地,使之放射出更璀灿、更绚丽的艺术光彩。本文所要着重探索的,就是《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对丰富发展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以及所达到的搜神夺魄、烟波无限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8.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而为中国传统小说所缺乏。直到明清长篇小说的创作,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沈石溪作为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他的动物小说情节曲折、惊险刺激,结合对比《水浒传》的写作手法,沈石溪在创作中十分善于抑扬、悬念等技法的运用,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中情节制胜的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诗词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成为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诗词在表现艺术上着重于写实,与小说中散文描写的曲折隐晦的虚笔相交映,在诗歌写实的艺术上,小说吸取了前人的大量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