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2-24
北京申奥成功后,上海能否再有幸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这已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当我们在采访中逐步深入,广泛接触,进而将眼光由申博而转向世博会本身时,世博会的历史,特别是中国151年的世博历程,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和更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科技安老: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世博会的历史堪称一部科技创新史,在过去159年间,世博会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首次亮相的集中地。2010年上海世博会同样展示了许多最新科技及产品,令人叹为观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届世博会首创的生命阳光馆自开幕以来吸引了相当多的参观者,馆内展示的高科技应用于日常生活为行动不便人士提供的帮助令观者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2002年,伴随着《茉莉花》的旋律,中国的申博短片在摩洛哥蒙特卡洛“惊艳四座”,上海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自那之后,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着,蕴含着不同建筑设计理念的各国场馆拔地而起,报名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总数突破230个,创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4.
声音     
“真正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胡锦涛 ●7月1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一行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正在这里举行的“走进世博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暨世博会历史回顾展览”。胡锦涛如是寄语2010年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5.
徐家首登世博会就拿回了金银大奖,那么其他中国人在世博会上又有如何表现呢为此。我专程走访了上海图书馆的学术带头人张伟。张伟对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做过专项研究谈起中国人和世博会的种种渊源,恐怕没有人比他更熟悉了我们约好下午在图书馆见面。穿过一排排书架,我终于在一个僻静的办公室里见到了他这段时间。张伟正忙着把他的有关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书名就叫《世博会历史上的中国身影》因此不用借助任何资料,他就滔滔不绝地讲解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在1851年首届世博会——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上,广东籍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他因此而成为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  相似文献   

7.
1851年首届世博会的一块奖牌,无论有着怎样的含金量,经过151年的岁月,终究已成为一段往事在采访的整个过程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151年前,一个中国商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去参加世博会是一时的突发奇想,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为此我再次认真翻阅了徐家的传记文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曾举办过一次世博会“南洋劝业会”。规则体制均模仿1906年的米兰世博会。因此有部分外国研究者把它看作是中国唯一举办过的一次世博会。  相似文献   

9.
从1851年到1928年,世博会经历了77年历史,人们感到有必要对世博会作些反思。并对世博会举办方式作出若干规定。当年,成立了国际展览局,这是博览会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世博会的举办变得更加规范有序,而每届鲜明的主题,使人们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趋向更深入,更全面。  相似文献   

10.
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的齐纳布·格拉姆送展环状电枢自激直流发电机。在布展中,他偶然接错了线,即把别的发电机发的电,接在自己发电机的电流输出端。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这次世博会的起步和目前的筹备阶段,各国都在经历着金融大海啸的冲击,这非常像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的情况。当时经济大萧条的状况确实影响到了各国对世博馆建设的物力和人力,但是,人们还是从这次欢乐的世博会上找到了克服危机的信心和勇气,较好地实现了世博会的宗旨——理解、沟通、欢聚和合作。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世博会的又一亮点,人们所熟知的“埃菲尔铁塔”就是专为1889年世博会而建,然而世博会建筑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则是为首届世博会而修建的“水晶宫”。  相似文献   

13.
张洁 《公关世界》2008,(10):60-60
8月26日上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中韩世博会合作交流论坛”上,韩国与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正式签署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合同。  相似文献   

14.
世博会文化遗产,是指上海通过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积累和获得的,具有巨大产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从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现代建筑、新媒体、演艺、会展等八大文化资源。世博文化资源涵盖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提出推进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世博会,我们可以触摸未来,了解到若干年后我们将会有的生活。然而世博会本身却有其历史,了解世博会在151年历程中的发展与变化,留意众多“未来”产品问世的历史,才有可能更深入地体悟人类进步的历程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当代老年》2010,(3):17-17
1851年英国兴办世博会,是为了开拓市场、展示国威。忙于修建水晶宫的英国人未必料到,他们给远在东方的中国,带来一个打量世界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都知道,2006年10月宋祖英举办个唱,把中国民歌《茉莉花》唱响美国。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流行天后席琳·迪翁与宋祖英中西合璧演唱的《茉莉花》更是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不知道,其实早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民间歌手就在美国唱起了《茉莉花》;再往前推进100年,1804年,英国人巴罗撰写的《中国旅行记》把《茉莉花》带到了欧洲。  相似文献   

18.
《公关世界》2008,(11):25-27
一、项目简介 英国首都伦敦不仅是全球最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同时伦敦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吸引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目光。伦敦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在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成功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后,伦敦市政府意识到应该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北京和上海。  相似文献   

19.
《公关世界》2009,(9):56-56
伟达(中国)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目前推出“上海世博会传播咨询服务”,以满足参展国家和企业对此类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通过专业服务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历史上最大最辉煌的世博会并充分利用本届世博会能提供的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20.
《老人天地》2010,(5):20-21
中国和世界博览会的关系,称得上是源远流长。在中国与世博会“牵手”的百年历程中,也有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