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百年形成的教师教育范式,在借鉴和吸纳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师院校的特点,提出了教师教育范式的合理化选择,构建了纵向"4+Y"式的"32111"教师专业化和横向"2+X"的"32111"的大学+教师专业化范式。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实证,对教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育评价实证范式的思考——兼议教育评价实施中的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评价有两种范式,一是实证范式,一是人文范式。我国在教育评价工作中大量使用的是实证范式。由于实证范式的哲学基础是操作主义、心理学依据是行为主义,使用起来简便易行、客观性强。但是它有弊端,也易产生负效应。对这些弊端和负效应,教育评价的实践工作者认识还不够,因此,实施评价过程中容易产生不少问题。本文旨在提醒实证范式的危险来自何处,使评价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曹慧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27-30
教育研究一直受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的影响 ,这两种研究范式各有其方法论原则和特点。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的研究范式和复杂的研究范式 ,且复杂研究范式的提及率逐日攀升。实际上它是“钟摆”的另一头 ,存在许多的疑问待我们去研究、去认识。“综合的研究范式”对于教育研究更为恰切。 相似文献
4.
5.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国外众多学术领域已被广泛应用,这一新的范式在国外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自2005年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范武已开始予以关注,但较之国外同行,该领域的研究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在回顾“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上,对该研究范式在外语教师教育领域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探究,以期解决我国教学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 ,使现代教育思想深入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心中。以此为前提论述了教育共同体的内涵及意义 ,并以哲学为基础阐释了建构现代教育范式的必要性 ,提出了形成教育共同体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穆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1):110-112
面对未来中小学在校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及中小学师资的需求状况 ,只有从河南省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 ,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力度 ,才能确保河南省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永志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3-6
我国教师教育正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和发展时期,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变、学科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逐步分离的趋势下,教师教育实现开放式办学,应从办学模式、教育内容、教育体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赵志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2):140-152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已被学界关注多年,并产生了众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但在部分研究中也存在“误用”“滥用”范式现象,甚至不同程度存在自说自话、低水平重复等混乱现象。究其根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基本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其他层面的研究没有建立在相对统一且稳固的根基之上。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基本问题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基于此,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六大基本问题,即“内涵与结构问题”“形成与发展问题”“层次类型问题”“功能问题”“通约性问题”“转换与优化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有利于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六大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以下基本观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研究与发展过程中形成和遵循的结构模型。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结构是由科学共同体、框架体系、方法体系以及社会建制构成。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在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已经初步形成。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初探 总被引:74,自引:2,他引:74
80年代以来发轫于北美大陆的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 ,可以看作是对技术型教师观和胜任为本的教师教育模式的一种反动。思想渊源于杜威的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运动 ,之所以能够在 80年代兴起于北美大陆并迅速扩展到世界 ,与教育改革广泛而深入的展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演进、认知心理学的勃兴和教师思维研究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以及行动研究运动的前期工作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符合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符合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有助于解决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脱节的老大难问题 ,因而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氡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美国教师教育体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方案批准为纽带的教师质量提高机制以及有机联动的一体化培养模式等特征,这对于我国探索本科和硕士有机结合的教师教育体制、研究性实习机制以及教师质量保障体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如何在加入WTO后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提出:更新教育观念,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体制是为了实现教师教育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组织管理制度.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一是应该探索和完善独立的教师教育体系,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教育机构,培养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二是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将定向教师教育与非定向教师教育相结合;三是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的各种制度,为确保教师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今后,教师教育体制的发展需要处理好学术性和师范性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要理顺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的关系,充分有效利用教师教育资源;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陆的教师教育可以借鉴我国台湾省的模式,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既保留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又在综合性大学设立教育学院,参与培养中小学师资,可以采取"五年一贯"、"3+1"、"4+2"等多种模式,培养不同类型的中小学师资,逐步构建我国现代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丁相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126-128
教师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出现是令人深思的,它与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单一的以分数来选拔的制度设计、教师教育理论的不成熟密切相关。只有在这三方面同时获得转变与提高,教师教育才能迎来自己的春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师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理解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在教师持续培养和终身发展的过程中,高师院校是基础,中小学校是关键,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徐今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3):75-78
发达国家如美、英、法、日等国开展学士后教师教育较早,并积累了各自的经验,其共同特点是:教育目标的专业性、教育内容的实践性、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和教育过程的协作性。发达国家开展学士后教师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有如下启示:建立开放式的学士后教师教育体系;明确学士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目标;强化教学实践研究环节;构建多元化的学士后教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相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26-128
教育的灵魂应该是“功在做人”,而人文教育的功能恰恰是使人成为人。教师教育就是培养教师,培养教师能够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教人做人。教师要教人做人,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人,而要成为人,则依赖于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与人类的自我尊重、自我反省、自我关怀直接相关的教育,他使人们了解了世界,了解了祖国,了解了人类,了解了自己,了解了对社会的责任,从而使每一个人能够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发展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能提高人们的思想格调,智力修养,纯洁人们的情趣,使人们超然物外,高瞻远瞩,最终获得造福人类社会的道德自觉,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启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2):5-8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按照专业特征衡量,我国教师还没有达到成熟的专业水平.教师专业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前进的动力是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科学的发展.目前,还不可能确定一个终极的、不变的专业标准,只有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标准.专业化教师的教育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为宗旨的教育.职前,主要是重新构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在职教师主要是教育专业理论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