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雪峰是鲁迅亲密的战友和学生。他以毕生精力尽瘁于祖国的革命文化事业,建树颇多,尤其是在宣传和捍卫鲁迅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关著述甚丰,深得鲁迅夫人许广平的好评,曾被她誉为研究鲁迅的“通人”,在鲁迅研究史上留有光辉的一页。冯雪峰的鲁迅研究工作肇始于二十年代末期。至建国前夕为止,他写下的这方面的文字,其最重要者主要有三篇。一篇是一九二八年五月所写的《革命与知识阶级》。当时正值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的高潮期,鲁迅遭到创造社、太阳社的“笔尖的围剿”,被他们作为建立革命文学的主要障碍而大加挞伐。冯雪峰此文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它保持冷静的头  相似文献   

2.
冯雪峰在鲁迅研究园地里辛勤耕耘几十年,留下了四十万字的研究著作,涉及到鲁迅的生平、思想、著作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推动着鲁迅研究工作的进展,在鲁迅研究界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是鲁迅研究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3.
冯雪峰曾经与毛泽东、鲁迅和瞿秋白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有过特殊的亲密关系,又有参加过两种反“围剿”斗争的经历和他勤于学习与思考的特点,因此,他的鲁迅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放射出异样的光彩。本文试图对他在鲁迅研究史上的贡献,他的鲁迅观的发展及其特色等几个方面,作一粗略的探讨。1 正如鲁迅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雪峰对鲁迅的认识和评论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这  相似文献   

4.
一在冯雪峰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里,我读着他留下的纯真而又滚烫的诗章,不禁为他的人格力量所征服,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仿佛一幕壮烈的悲剧刚刚落幕,那崇高的美感占据了我整个的心灵。我一遍又一遍读着他在《火炬》一诗中的句子: 从黝黑的森林里出来, 扎着枯枝点起了火炬, ……这是他1941年至1942年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期间写成的作品。简直可以看成是他一生光辉人格的写照,他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了一支火炬,燃烧着自己,给人间带来温暖和光明。他立志做一支“永远不灭”的火炬。雪峰一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在民主革命阶段,可以分为“湖畔”和“上饶”两个时期。1921年至1923年,他在杭州市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结成了湖畔诗社,共同出版了两本诗歌合集:《湖畔》(1922年)和《春的歌  相似文献   

5.
雪峰在《谈谈杂文》中曾经说道:"照杂文这个名词的含义来看,或者照我们的一点文学史的常识来看,杂文就决不是狭小的东西,而是包容很大的、很广泛的东西",而这种"包容性"和"广泛性"则是建立在"言之有物"的基础之上。这是雪峰对中外杂文思想内容的一次总的概括,也是他自己杂文创作所一贯坚持的原则和立场。纵观雪峰杂文的思想内容,他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对黑暗的揭露到对光明的向往,从对文艺理论的探讨到对民族文化的剖析,处处流露出他对社会与历史地深刻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他杂文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与冯雪峰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一九二○年秋,朱自清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杭州浙江第一师范任教,时年二十三岁。次年秋,冯雪峰考入该校,时年十九岁。冯雪峰进校后不久,即从事新诗的  相似文献   

7.
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鲁迅研究日益陷入困境之时,韩国鲁迅研究却迅速发展成熟起来,通过对韩国鲁迅研究“成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的分析,提出可以给中国鲁迅研究的种种启示。文章进一步着眼鲁迅思想和创作对于日、韩、中3个民族现代思想文化建设具有的基础性价值,论析日、韩、中3个民族的知识分子在鲁迅研究上相互影响和借鉴的历史,提出并阐释了建构“东亚鲁迅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迅研究在美国取得长足的进展,是最近十余年间的事情。但是,从鲁迅的名字第一次见诸美国刊物至今,已经经过了整整六十年。本文拟从两方面略作介绍,旨在勾勒美国鲁迅研究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鲁迅前期思想估价问题有的同志认为鲁迅前期的主导思想是“进化论”;有的同志认为是“社会革命论”;有的同志认为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民主主义”,不同意说是“进化论”。二、关于“国民性”问题 (1)国民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不少同志认为鲁迅所谓国民性就是民族性,就是斯大林所说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民族的心理素质或精神状态。也有同志认为鲁迅的国民性并非民族性,鲁迅在不同文章中谈到国民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鲁迅研究虽然已有许多建树,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仍是大有可为。鲁迅不仅是具有思想家气质的文学巨匠,而且是具有文学家气质的大思想家,他往往立足于文化学视角思索中华民族的命运,因而应将鲁迅研究更多地引向文化学的范畴。鲁迅是直面人生和潜心体验的感受型思想家,具有浩瀚的心灵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因而在研究鲁迅所提供的大量心灵史、精神史、思想史材料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剖析鲁迅全部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中国鲁迅学史是一个“鲁迅映象”与“鲁迅本体”不断悖离的过程,同时也是前者向后者不断回归的过程。这种悖离体现为两种神化:“公神化”和“私神化”(情绪性的私神化和学理性的私神化);两种丑化:基于政治功利的丑化和基于个人功利的丑化。其中最需引起深刻反省的是学理性的私神化研究,这种倾向已使鲁迅研究再次陷入困境。研究者必须在精神上完成对鲁迅的祛魅,才有突破困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王瑶(1914—1989)是著述宏富的新文学史家。他在鲁迅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精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就使他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也成为鲁迅研究这一门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王瑶即出版了《鲁迅与中国文学》一书。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曾予重印,并加入了作者在三十年代写的《悼鲁迅先生》、《盖棺论定》两文,作为附录。《鲁迅与中国文学》全书共收录了5篇文章,其中以《鲁迅对于中国文学遗产的态度和他所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以下简称《影响》)、《鲁迅和中国新文学的成长》(以下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冯雪峰的文学批评充分体现了现代性的时间观念、主体观念和反思内涵。冯密切结合中国社会革命现实以及文学发展实际,以现代性的历史时间观念为整体性视角,一方面对现实主义、文学现代化、文艺与政治关系等重大批评理论问题进行了独立的、富有创见的探索,另一方面也通过理论译介、文艺论争、作家作品批评等方式,表现出批评者自身的现代性主体意识和反思观念。冯的文学批评充分显示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实绩,同时现代性隐含的矛盾也内显于批评自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政治视角透视冯雪峰文艺思想的政治意蕴。认为冯雪峰所理解的政治,一方面是指即时、有形和具体的政治,表现为政党、政体和政治共同体的物化形态和政治行为,以及政策条文和口号;一方面是指历史真实,即体现着“人民力”的政治。“人民力”是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主革命中焕发出来的力量,其中隐含民族性和人类性。冯雪峰文艺思想的政治意蕴主要是后一种政治意蕴。本文通过冯雪峰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中国新文学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论述,揭示了后一种政治意蕴,并进行了基本评估。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代后半期,“湖畔诗人”冯雪峰文学创作方面的兴趣逐渐转向文艺理论。一九二六年他译著了《新俄文学的曙光期》,从《译者序》中可以看出,冯雪峰的文艺思想开始倾向无产阶级立场,这正是他文艺批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后的文艺运动中,冯雪峰致力于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建设,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理论批评著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创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冯雪峰的文学生涯,始于诗而终于诗。1922年,十九岁的青年雪峰迈向文艺殿堂时,所跨上的第一台阶便是诗歌。他曾和他的诗友一起,以“湖畔诗人”的美名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采的一页。但现今论及湖畔诗,人们习惯于将其与爱情诗等量齐观,这恐怕同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歌导论》所作的有关论述不无联系。朱先生在回顾“五四”时期诗坛情况时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差不多可以说生活在诗里。”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那时“差不多”“生活在诗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的“心”和“志”是否都专致于爱神维纳斯,恐怕就不能一概而论了。至少,冯雪峰的湖畔诗就並不全是爱情诗。即使有,也与其他诗人的爱情诗的风貌不同。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冯雪峰作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的重要阐释者,有着自己的理论特质和鲜明的倾向。从其真实观、典型观等分析可以见其现实主义理论:既有对文艺特性的尊重,又有为政治而过于理性化的侧重,理论呈现出矛盾和游移状态,是具有一定的艺术倾向的政治化了的现实主义。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这段文学史,以期对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政治视角透视冯雪峰文艺思想的政治意蕴。认为冯雪峰所理解的政治,一方面是指即时、有形和具体的政治,表现为政党、政体和政治共同体的物化形态和政治行为,以及政策条文和口号;一方面是指历史真实,即体现着“人民力”的政治。“人民力”是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主革命中焕发出来的力量,其中隐含民族性和人类性。冯雪峰文艺思想的政治意蕴主要是后一种政治意蕴。本文通过冯雪峰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中国新文学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论述,揭示了后一种政治意蕴,并进行了基本评估。  相似文献   

19.
浙江是鲁迅研究的重镇,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三个阶段,一直有正常的发展;研究力量大约可分为四个研究群。浙江鲁迅研究的特点是:地方特色鲜明;重视普及工作;少有喧哗和骚动。  相似文献   

20.
论鲁迅研究的学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光廉 《东方论坛》2000,(4):27-28,42
鲁迅研究的学术化 ,有助于学人取得更为精深新颖厚重的学术成果 ,促进鲁迅经典作品的普及并走向世界。为此 ,学人须确立独立自主的学术意识 ,坚实严谨的科学品格 ,坚持整合创新的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