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周艳 《中国扶贫》2017,(10):20-22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宁夏西海固地区启动实施的农村"两个带头人"(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工程,让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和村级后备干部成为凝聚群众、引领发展的"主心骨";让率先致富的能人、有潜力有意愿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成为创业增收、脱贫致富的"火车头"."两个带头人"工程,让党的力量、群众力量、市场力量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胡赣江 《中国扶贫》2016,(19):55-58
注重支部引领 为民打开电商路 群众富不富,关键靠干部.宿豫区围绕"村村都有互联网思维好干部"目标,深入实施"三双共培"计划,注重把思想先进、电商先行的"双先"型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带头网络创业、带民增收致富的"双带"型电商;把村干部培养成政治素质强、发展电商本领强的"双强"型村官.  相似文献   

3.
在对福建泉州大学生"村官"基层社会关系调研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村官"基层社会关系呈现的社交格局差序化、社交联结功能化、社交互动结构化和社交测量复杂化等特质,随后指出其在基层社会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大学生"村官"软实力打造和政府层面的制度保障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五年前,还在上大学的方毅就带领着他的五人团队开始了创业征程;一年后,他成功研发出全球第一款通用型手机备份器"备备";2009年7月,方毅和女友张忻带着他们的"备备"亮相央视"2009创业英雄会",成了大学生追捧的创业明星,而方毅和张忻这对"创业情侣"也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创业自我效能是大学生村官创业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人际交往通过影响创业品质的养成、创业资源的获得与管理和创业技能的掌握,从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自我效能。大学生村官的人际交往有其群体特征性,在分析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大学生村官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转化,加强人际交往知识和沟通技巧的学习,提高大学生村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创业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6.
刘鑫 《现代交际》2014,(12):4-5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角色,近几年来成为专家和学者普遍热议和调查研究的一个话题。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精英,下到偏远农村工作,这种现象就像当初的知识青年下乡一样,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风波"。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国家政策下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角色——大学生"村官",一方面他们是"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是"天之骄子",拥有着较高科技和知识的佼佼者;另一面他们同时又是"村官",政策话语赋予了他们另一个身份。"村官"是很多人用来称呼农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长的用语。大学生"村官"这个集合着知识和权利的角色名词诞生了,同时,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开始活跃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如何让自己演绎好"村官"这个角色?如何让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明确角色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方式?如何明确这一新角色的定位?本篇论文在社会学视角下,试图研究大学生"村官"在国家话语的召唤下,其在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领悟等角色社会化的过程。随着外部话语环境改变和他者期待的明确,大学生"村官"不断明确"村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明确"村官"的行为方式和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希望为政府部门提供改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参考,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村官"扮演着乡土社会的嵌入者角色,寻找合适抓手、探寻有效工作路径成为其基层工作征程的难点所在。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介入形态主要有创业富民型、社会管理型、便民服务型和文化提升型四种类型基层工作。对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介入类型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整体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8.
高校和政府应该从鼓励大学生创业、加大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加强扶持力度、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支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转变大部分家长的保守观念和积极发挥大学生创业的优势等方面入手,扶持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榆林市现有贫困人口80.95万人,从2008年开始选聘大学生村官,此后连续4年共选聘了21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有1862名,贫困村大学生村官约占50%.4年中,榆林鼓励倡导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并已经涌现出了不少创业典型. 一边有沉重的脱贫压力,另一边又有一大批立志创业、脱贫富民的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因此,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经研究决定今年将在榆林南部贫困山区开展"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村官”的适应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全国开始了大范围的大学生"村官"引进工程。但大学生"村官"由于受年龄、阅历及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与农村工作、生活的不适应逐步显现。要做好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这既要从"村官"自身的努力入手,也要从用人机制的健全入手,以确保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充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