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理性化的感性制约——建构和谐社会的难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社会学试图通过推进社会生活理性化和制度化实现和谐社会的追求, 并为实现这个追求建立了许多理论学说和社会重建方案。但是, 现代社会学不够重视社会生活的感性基础, 忽视社会理性化和制度化的感性前提与根据, 以致关于建构和谐社会的一些方案流于逻辑形式。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社会理性化与感性存在的矛盾十分复杂,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广泛存在, 应当认真吸取现代社会学关于建构和谐社会的理论得失, 有效地处理社会理性化的感性制约,化解建构和谐社会的深层难题。  相似文献   

2.
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利益关系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3.
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访终结说明理由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应平 《学术论坛》2006,(3):114-117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访终结说明理由制度,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落实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步骤。信访终结说明理由制度必须符合科学、合理、完整和逻辑的要求,而非任意和草率地应付当事人,也非各种事项简单的排列。只有遵循这些要求,才能使作出的决定以理服人,达到化解或缓和社会矛盾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型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评判一个社会稳定与否,不是看有没有社会矛盾或利益冲突,而是看这个社会是否具备一个完善的社会机制将矛盾和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层面加强对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研究,健全社会矛盾化解的政府公共机制,创新社会利益的整合机制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政府对社会矛盾化解的调处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和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调节作用,真正建立社会矛盾化解的多元新型机制。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从根本上预防与化解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社会财富高速增长的同时,利益群体日益多元化及其矛盾明显化。和谐社会,就是要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寻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化解利益群体矛盾,使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都能得到充分的表述和尊重,各自的利益能得到适当的协调,只有在这样的局面中,才有可能保持一个社会的和谐;也只有这样的和谐,社会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走向多元治理化解: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明确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需要不断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层面加强对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研究,健全社会矛盾化解的政府公共机制,创新社会利益的整合机制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政府对社会矛盾化解的调处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和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调节作用,探索建立多元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型机制,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从根本上预防与化解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设中的制度风险与制度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中存在着由于制度自身功能发生偏差而产生的制度风险,它见于现实生活,也为默顿等人的社会学理论所佐证。人类理性的有限性,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制度与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的冲突是制度风险的客观根源,理性主义的专家式认识是制度风险的主观根源。规避制度风险的最佳选择是实现制度与正式制度及非正式制度间的制度协调,这既需要专家式认识与常人式认识的体、用结合,又需要在制度协调时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反思风险并勇敢面对风险。  相似文献   

8.
传统、习俗与非正式制度安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分析非正式制度的起源、作用机理以及与正式制度的关系,并对非正式制度进一步分类,以求呈现出非正式制度在制度安排中更清晰的轮廓。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任何社会都离不开非正式制度的约束,无论法制怎样健全也不可能代替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追求的一种现实社会目标,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消除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而是必须建立一种能够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以及一系列在矛盾中仍能保持和谐与快速发展的制度。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论述了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并对和谐社会经济制度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减缓社会冲突最有效的调节器,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坚强支撑。和谐社会的实现依赖于人类理性的制度设计。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而应该进行全方位且真正有效的制度建设,保证社会形成稳定的秩序,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有序的状态下得到不断地调整或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