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对打工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打工诗歌本体及其对整个文化语境的重要意义上,对打工诗歌进行后现代视域的观照,具有一定的探索意味。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打工诗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并以平民性、体验性、复制性为生存策略,对现有诗歌秩序从多维角度尝试着进行解构,这种解构对诗歌的“公共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打工诗歌"以直面打工生活的勇气和责任,通过各种原生态的意象书写记录当下打工生活情状与疼痛经验,体现了文学对底层民众的悲悯情怀.这些诗歌意象提供了打工生活的直观和丰富,也呈现出简单化、理念化的倾向.同时,代言式的愤怒情绪的泼洒,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诗歌意象的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陈学祖 《云梦学刊》2011,32(6):159-160
由何轩编著的《中国“打工诗歌”辑录与评点》(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标志着学界对“打工诗歌”的研究已经步人经典文本的细读与整理阶段。  相似文献   

4.
鲁涛 《云梦学刊》2011,(1):98-98
何轩编著《中国“打工诗歌”辑录与评点》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该书以纯粹的民间立场和视野对纷繁复杂的打工诗歌文本进行辑录和评点,凸现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与诗歌的本真风貌。该书具有诗歌文献史价值和文学批评学价值,适合广大诗歌爱好者和大中学生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5.
“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丹纳的这句精辟之言早已成为世代相传的不争之论,正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个时代注定会造就一类书写者,他们最敏锐地感受着时代的起伏波动,并映证着时代的风潮云涌。“打工诗歌”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新颖、最真诚的书写样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它在对国外法律人类学知识的引介和理论梳理与归纳,研究问题的中国语境化,相关学科围绕法律人类学所进行的交流和对话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学科成就,但也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明确,缺乏系统的法律人类学基础理论,没有真正地实现学科交叉,一些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并没有被真正地利用等诸多问题,它在未来的发展上是有大好的前途的.  相似文献   

7.
仅就一般意义上而言,新世纪诗歌通常指2000年至今的诗歌创作,而诗歌史所研究的对象则是已经沉淀为"历史"的那些诗歌作品.何谓"历史",这本身即带给人们莫衷一是的困惑.在笔者看来,"昨天"即已经发生的过去,即可被视为一种"历史".因此,笔者注意到,在新世纪诗歌的创作当中,往往存在着对"过去"或者说"昨天"的书写,诗人们常常呈现出借昨日之事而抒当下情怀的姿态.因此,笔者从诗歌史的角度对新世纪诗歌做了新的解读,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诗歌史与新世纪诗歌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新的思考与诠释.  相似文献   

8.
张凯成 《天府新论》2017,(6):112-118
打工诗人的写作在当前正面临着新变的可能,写作时空场的“智性”偏转构成了转变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打工诗人追求“智性”维度的诗歌,与写作的“现代性”诉求达成了内在的统一,演变的“时间场”以其鲜明的“智性”表达构筑了新的写作装置;另一方面,标签化命名为打工诗人的写作带来极大的掣肘力,“智性”的转变则成了他们突破空间限制的重要策略,由此建构出了“智性”的写作空间场。但这种转变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焦虑性,具体表现为因写作功利性的增加所造成的思维的“不自主性”,以及因迎合批评家们的审美趣味所带来的“失语化”危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情感日趋淡漠,诗意日渐匮乏。更有甚者,粗鄙与恶俗之作泛滥。诗人、诗派之间的恶斗与纷争,理论界、批评界的误导与混乱,亦在加剧着中国当代诗歌的沉沦之势。怎样才是有价值的诗?固然很难找到一成不变的、尽人认可的标准,但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门类,诗之为诗的基本质素还是清楚的,这就是:能够引人阅读,且读后能够使人心有所感,情有所动,思有所生,能够有益于人类的精神健康与心灵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网络化的普及、诗人群体的扩大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产生,新世纪诗歌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新特点——这其中尤以小资趣味最具代表性;新世纪诗歌中小资趣味的产生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诗人创作氛围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就目前来看,新世纪诗歌中的小资趣味在网络诗歌、新一代诗人群体的诗歌以及女性诗人的诗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唐定  谭先锋 《云梦学刊》2006,27(3):154-157
随着新世纪报纸时评的勃兴,新闻学术界开始关注报纸时评,有关报纸时评的文章散见于各新闻学术刊物或媒体版面上。但这些文章,多是对报纸时评个案或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全面而系统研究的文章尚未出现。论文不是从书本出发,也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着重于对新世纪报纸时评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入地考察,归纳和概括了报纸时评勃兴的表现,阐述了报纸时评勃兴的历史渊源,并分析了新世纪报纸时评勃兴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郭军 《云梦学刊》2013,34(1):83-91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消费时代,诗歌的生存空间正日益逼仄。回溯中国诗歌数千年来的变迁与发展,反思新诗探索的成功与代价,追问诗歌在消费时代被边缘化的因由,由此探究中国诗歌的命运走向———如何在沉寂之后重新回到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央?无论夸大新诗,还是独赞古诗,都未免过于片面武断;复兴汉诗,必须从中国诗歌的传统中汲取资源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张颖 《云梦学刊》2013,(6):88-94
诗话是诗歌史的生动记录,《沧浪诗话》作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话著作,是以宋代诗学为背景与依托的,对宋诗的评点是其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沧浪诗话》的宋诗评语入手,通过疏证严羽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著名论断,以及对宋代诗坛上的重要流派江西、四灵、江湖诗派的点评,从而对严羽诗学理论中的宋诗观进行更为深微、立体的剖析与诠释.  相似文献   

14.
胡扬 《云梦学刊》2014,(3):153-156
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广告文案设计者在广告语创意时往往借用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甚至也不排除一定意义上的诗歌精神的渗透,但它还不是真正的诗歌创作,广告语存在着伪诗歌化特征.广告语的伪诗歌化特征具体体现在伪情感、伪意境、伪节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苏慧霜 《云梦学刊》2011,32(4):35-42
楚辞《九歌》本是源于沅湘之间的民间歌谣,民间歌谣与祭神祀曲的歌乐特质,影响及于汉唐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编集了从陶唐到五代乐府诗一百卷,共分十二类,其中保留楚声、楚调的有《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近代曲辞》、《新乐府辞》十类。考察这十类乐府诗的形式、曲调、篇名、题材可以发现,汉唐五代乐府诗与楚辞楚声存在密切的关联,楚辞楚声是汉唐五代乐府诗的重要资源,汉唐五代乐府诗是对楚辞楚声的接受与转化。  相似文献   

16.
侯灵战 《云梦学刊》2010,31(6):108-112
女性诗歌的发展历程,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女性诗歌不一定是女性主义诗歌。女性主义诗歌深入挖掘女性意识,特别是死亡意识、黑夜意识等,以身体写作为手段实现其主体性。女性主义诗歌难以挣脱父权制话语,表达的性别意识和身体经验实际上依然还受到男性话语的诱导。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忠 《云梦学刊》2001,22(6):13-18
周建忠辑录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相似文献   

18.
屈平 《云梦学刊》2010,31(5):139-143
花儿从绽放到凋零过程的迅速和短暂会让诗人更深刻地体验生命的兴盛和衰亡,更能产生"生灭原知色是空"的慨叹。花之所以能成为感人之物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力量主要原因是花儿能赋予生命最为深切也是最为完整的感触。对于诗人敏感的心灵来说,这感触尤为真切、生动。咏花诗在中英诗歌中因此向来不乏上品之作。然而,由于两国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中英咏花诗自然会有不同的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蔡彦峰 《云梦学刊》2006,27(3):48-51
楚歌是《诗经》之后,五言诗产生之前,广泛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其体制特点是句中用“兮”字,句式参差灵活。由于句中“兮”字的使用,楚歌体制中包含着三言、五言、七言等句式发展的可能。从诗史来看,楚歌的主要意义即在于它对乐府三言、五言、七言等诗歌形式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楚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历史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胡敬君 《云梦学刊》2002,23(1):67-69
孔子是儒家诗论的开派者 ,荀子是先秦儒家诗论的集大成者。两人都以宗法理论为诗歌理论的基础 ,以“礼”来规范和制约“人性” ,以道德评判来统摄审美 ,具有明显的沿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