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宜性"及其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宜性”是亚当·斯密一个具有独特话语意义的词汇,是对人的行为(包括经济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和价值判断的伦理尺度。人类社会以“合宜性”为标准,通过“公正的旁观者”对他人和自我行为的道德评价来维系整个社会在伦理观念中的“一致的估价”,从而调和利己主义与同情心的矛盾,实现“自我赞同”向具有合宜性的“社会赞同”的过渡。“合宜性”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它有着深刻的个体自我伦理、社会经济伦理以及生态环境伦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来颇获好评: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杰作①。“是一部具有独特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和总结②。”“是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③。”然而对蒲松龄的思想性格却几乎一致认为:“其道德观念基本上墨守着传统的儒家思想④。”道德观念,属于理性认识,为道德意识现象之一,是支配人们进行道德判断、评价和道德活动的观念。如善恶观念、义务观念、正义观念、是非观念、荣辱观念等。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人们归根到底“从他们进行生…  相似文献   

3.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不同的经济关系产生不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正如恩格斯所说,人们总是“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在一定的伦理观念下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不同的经营伦理观念与价值取向决定了企业经济活动具有不同的社会效益。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视为受一元经营伦理观支配的理性“经济人”,受这种伦理观支配的企业行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成本。由“经济人”转向“社会人”,追求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应当成为现代企业的经营伦理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5.
都市新文化指的是经济基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在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都市,人们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经济行为和人际关系的交往准则和规范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范式,而形成的思想文化现象。这种都市新文化已被理论界概括为“经济新伦理”。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与经济变  相似文献   

6.
以实业行动开启军事—实业—体化过程的洋务派,曾在中国大地上创建了气势恢宏的实业格局,其经济活动声势曾一度耸动中外视听,留下了一道长期诱使人们研究的课题。过去,人们对洋务派的实业活动进行过许多研究,但从经济伦理角度研究洋务派在创办实业时的心态却很少。所谓经济伦理,是指隐藏在经济行为背后的伦理动因,它探讨人们如何运用特定的伦理道德原则会指导、规范群体或个体的经济行为。我们从经济伦理角度分析洋各派的经济活动,并把与洋务有“血亲关系”的改良派的经济伦理放在同一层面加以解剖,就可以弄清处于转型期(由传统向…  相似文献   

7.
呼唤公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的主流和趋向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是一个社会基本结构的转变 ,其间既要打破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 ,也要出现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分配 ,更会产生道德观念的混乱和重建。一、我们迫切需要的道德观念是什么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同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对应的 ,所谓“对应”是指 ,道德观念既适应社会生活 ,也规范社会生活。但是在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 ,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农村 ;现在则大步迈向工业化和城…  相似文献   

8.
白羽 《人文杂志》2004,(6):49-53
任何经济行为都是人的活动 ,经济伦理直接支配人的经济行为 ,即行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是受一定的利益驱动与伦理观念制约的。对企业经营活动及其决策进行必要的伦理分析 ,从更大的文化背景中寻找行为规则 ,思考和讨论关于人类本性以及经济伦理构成的基本假设 ,其任务是在道德规则、伦理准则和预期的自我评价中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决策 ,从而能够理性地、负责任地行为 ,这是研究经济利益与伦理道德关系的更深一层要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角色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社会学者一般都沿用西方社会学界对这一概念加以解释,说这个概念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分相一致和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分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在当今我国诸多社会学著作中,介绍社会角色或角色理论时,又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演员在戏剧中扮演某个角色作为例子。简而言之,即人们都接受了“人生如戏”的观念。好像从来也没有人问过:这是否完全符合中国社会?中国文化中的社会角色观念与西方有无区别?便急匆匆地以这解释中国社会,乃至于解释中国传统伦理及传统社会现象了。  相似文献   

10.
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度伦理是人们从制度系统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与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即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制度伦理化是指存在于制度中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制度本身蕴含的伦理追求和道德价值的合道德性、合伦理性;伦理制度化是指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制定、完善为制度并在道德生活领域贯彻执行的活动。制度伦理具有根本制度伦理、体制制度伦理和具体制度伦理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层次。制度伦理的可能性表现在:利益是制度与伦理同构的价值基础;管理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价值中介;道德是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催化剂;社会公正是制度与伦理的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建设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实践中介。作为我国的一项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蕴含着功利、公正、平等和共富的制度伦理  相似文献   

11.
“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自周朝伊始,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对人们的道德与行为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在古代中国的众多礼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冠礼以其繁杂的仪式为载体,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礼仪活动强化道德,成为当时社会成人时重要的活动.冠礼所蕴涵的道德精神,对当下中国文化的研究及道德建设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巨大变革,正在强烈地摇撼着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冲击着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由此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并要求我们作出回答。本文仅就道德观念的变革问题谈一些看法。一道德观念是指人们的善恶、正义非正义等观念。它是道德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们的道德观念不是一种单纯的主观意向或心理情绪,而是与实际利益相联系的。它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产生,反映着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矛盾。道德观念既作为各社会成员个人的道德意识因素而存  相似文献   

13.
试析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利行为假设的滥用,导致了当代经济学的贫困化,所以探讨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帕累托最优和博弈论的“囚徒困境”模型说明,市场经济“伦理不涉”的观点是错误的。经济伦理具有工具价值和工具理性,“一报还一报”的伦理策略和“以直报怨”的伦理思想,能说明合作产生的机制。经济伦理的建构与其他伦理的建构有所不同,它有内在价值评价和工具价值评价两个基本评价标准,必须应然和实然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4.
经济平等观的转变及其提出的问题经济平等关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经济权利.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经济平等观则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平等关系的伦理认可和价值取向.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小生产者的“有饭同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改革的事实证明:每一步改革措施的实施,都受到旧有企业体制的道德基础的阻挠,旧的伦理观念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改革的进程。基于此,加强社会主义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完善企业改革中的道德调节手段,从伦理道德上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这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紧迫课题。一,企业改革中的伦理观念观念作为人们思维活动的思想原则,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和选择作用。中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契机何在,要受到人们的经济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制约。要深化企业改革,必须有新的伦理观念作先导。目前有利于企业改革的伦理观念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原因是私有经济成扮的存在和剥削阶级私有观念残余的影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以道德退步、世风日下为代价的。相反,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相似文献   

17.
诚信: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环境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诚实守信,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整体性世界观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向人际交往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延伸。正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①。“人无信而不立”一语,高度概括了“诚信”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一思想见之于经济活动,就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并持续不断地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影响和规范作用。《管子》中的“诚贾”(指从事正当商业活动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褒扬,所谓的“蓄贾游商”“不轨逐利之民”“兼并豪党之徒”等则常受到人们的谴责;社会经济活动中“其言必信,其行必…  相似文献   

18.
张静 《社会科学》2022,(4):145-153
社会学研究多强调文化对行为包括经济活动方式的影响,这种认识模式受制于碎片化的时空限定,缺少系统、整体和历史观照。实际上,文化观念是人们对生存环境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以具有实践效用为存在价值。特定的文化观念与维持某种资源支配形态有关,其变化受到经济活动及具体制度的影响。以乡村社会为例,经济活动的若干变化(土地资源分配、财产货币化、人口代际迁移、经济外向型发展)提升了乡村经济的复杂程度,推动了社会规则的抽象化和再标准化,这一进程缓慢瓦解着村社共同体的伦理观念。这说明经济活动的扩展具有弱化观念异质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作为一种评价人们的行为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的价值观的体系 ,作为人类最初调节个人与社会、人们相互之间关系和行为规范的原则总和产生发展起来的。〔1〕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所说 :“人生而有欲 ,欲而不得 ,则不能不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 ,则不能不争 ,急则乱 ,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 ,顾制礼义以分之 ,以养人之欲 ,终人之求。”〔2〕商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公与私、善与恶、是与非、真与伪等社会道德观念在经济生活、特别是在商业流通领域中的体现和反映 ,同时又对商业、商品流通以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伦理思潮的嬗变,经历了一个由社会向学界转换的过程,此后,又再次引发新一轮社会层面的思潮.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为新经济伦理观念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同时也成为产生新的经济伦理问题的导因.制度的"公正性"已经成为共识.人们对"权利"意识的清楚表达是三十年来经济伦理思潮嬗变的必然结果.经济伦理思潮的涌动反映着现代化转型过程的每一步,并用思想的力量继续推动着深刻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