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当代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是驰誉文坛的一位多面手。他虽然以写小说为主,但是又涉猎散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文学体裁,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笔者素喜玛拉沁夫的散文,尤其是他那些诗意盎然,幽深隽永的哲理散文。谨以此篇尝试性探索,就教于玛拉沁夫以及喜爱玛拉沁夫散文作品的读者们。(一)玛拉沁夫的散文创作始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则以《白云鄂博,富丽的宝山》、《日出》、《旅伴》、《篝火旁的野餐》、《捕鹿的故事》、《神鸟》等篇为标志,获  相似文献   

2.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学道路的,1935年随着《生死场》的发表而蜚声上海文坛。之后萧红的名字与抗战紧紧联系在一起。前期代表作《生死场》既给萧红带来了声名,又客观上局限了萧红的整体评价。创作于旅日时期的《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等作品标示出萧红创作的转型,后期萧红的创作和作品既与时代紧密相连又远未局限于抗战,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日益鲜明的萧红风格。重视后期萧红的作品和风格,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后期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萧红创作和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小说不是王蒙的独创,它是"舶来品"。在西方文坛上,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初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威廉·福克纳等一批意识流作家创作出了《尤利西斯》、《到灯塔去》、《喧哗与骚动》等经典的意识流作品,并且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意识流文学。意识流文学不仅对西方而且对东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作了小说《鲁男子·恋》,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肉与死》。在《鲁男子》的作品主题、言语方式和艺术手法上,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相似文献   

5.
伯尔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到60年代,第三个时期──1963年以后.《莱尼和他们》是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作品,仅从该作品可知,伯尔创作的思想内容主要在于:批判宗教的虚伪、反动,谴责战争的残酷、罪恶;其创作艺术特色表现在:一是常以"我"来叙述观察问题,具有逼真动人的美学效果,二是运用了讽刺对比艺术技巧,三是采用了纪实体小说的报导手法。  相似文献   

6.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涌现出的一位出色小说家,他对原生态生活的书写,对人性的剖析,对普通民众的关注,尤其是对那些小人物命运的言说,使他的创作有一种直面现实的社会担当。他的短篇小说《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和俄罗斯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苦恼》在主人公塑造、苦难叙述、人性剖析以及情节设计诸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小说家竟有如此这般相像,不论它是一种偶然巧合还是有着某种深层的因果关系,对其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莫言是当代先锋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恣意豪迈”的创作风格征服了读者与文坛,而《红高粱》是使其获得成功并奠定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本文分析《红高梁》中余占鳌野蛮强悍的个性、惊世骇俗的行为所展现的民族久被压抑的顽强生命力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承志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回族作家。80 年代,他以《黑骏马》、《北方的河》饮誉文坛。进入90 年代,他的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先后以长篇小说《金牧场》和融文学、历史、宗教为一体的长篇著作《心灵史》再次震动文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承志主要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自己独具风貌的作家形象。但我们多少淡漠了这样一个事实:进入“后《心灵史》”阶段的张承志,事实上已进入了一个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如果置他的散文创作而不顾,仅仅只是评论他的小说,我们就很难整体地把握定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从平民意识、民族情怀、理想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承志的散文。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女作家洪婷婷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杰出代表,洪婷婷的作品交织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体现了作者向性别、种族歧视挑战的勇士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她的成名作《女勇士》和《中国佬》探讨其作品主题,创作特点及其在美国华裔文学和美国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坛正掀起一股传记文学热,许多作家开始关注传记文学创作,有的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有的却根本称不上文学作品。怎样把握传记文学创作的精髓,创作出优秀作品?已经成为当代传记文学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经典史传作品《史记》的分析,认为:刻画人物灵魂,揭示为人哲学并为广大读者所借鉴,才是传记文学创作成功之所在,才是成功创作传记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至新世纪初,历史小说创作非常繁荣、活跃,佳作迭现。涌现了唐浩明晚清“儒士名臣”系列、杨书案“溯源中华文化”系列、凌力“百年辉煌”系列、二月河“落霞”系列、刘斯奋《白门柳》、熊召政《张居正》等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08年度国家图书奖的“杰出文学贡献奖”得主,华裔作家汤亭亭早已获得美国主流文坛的认可。《女战士》一书奠定了她在北美文学界的地位,此后她又出版了《孙行者》《第五和平书》等作品。创作热度一直不减。美国文学界把她的作品列为当代美国文学、女性研究、族裔研究、人类学等课程的必读教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翻身的日子》、《京调》两首不同风格的作品为例,从作曲技术、民族因素、情感处理等方面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具体而言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反映社会形态的现实主义风格;一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李存葆以军旅小说创作享誉中国当代文坛。1990年代中期以来,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散文创作。他的散文主要关注自然生态和人性生态,且在艺术上融激情、知识、意境为一体.既情理交融而又铿锵有力,是当代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小说家的理论思考──评王克俭的《小说创作隐性逻辑》胡尹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王克俭是浙江文坛上活跃而颇有影响的小说家。纵观王克俭的创作道路,似乎很少波澜曲折,总是追随中国当代文坛的发展潮流,步履坚实而谨慎。然而,一个作家,特别是一个当代中国作家内...  相似文献   

17.
父子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一大主题,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心目中理想的黑人父亲的渴求。此外,其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鲍德温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黑人父亲形象,而且这些父亲形象都可以从《圣经》以及鲍德温本人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黑人父亲形象无疑对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9.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望江南》苏东坡在当代中国美术界,沈行工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油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创造的富有诗意、讲究意象表现的油画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好评。最初让美术界注意沈行工这个名字的,是这位艺术家在80年代初创作的《月桥镇的早市》、《小镇春深》、《渡口细雨》、《四月江南》等几幅描写江南乡镇普通人平凡生活情景的油画作品。  相似文献   

20.
年仅三十四岁的乌热尔图,是活跃在当今我国文坛上的一个鄂温克族青年作家.他的“森林小说”异军突起,引起文学界的广泛注意.比较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雷达等同志称赞他是“聪慧的文学猎人”①、“背着猎枪的作家”②、“蜚声中外的文学新星”③.一九七六年以来,他发表的二十余篇小说,几乎有二分之一分别获得各种文学奖.他是继王蒙之后,又一个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的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乌热尔图的创作时间不长,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他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