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素质的概念源于1950年代的美国.米勒等人在公众科学素质调查中开发的科学素质三维框架蕴涵了潜在的公民科学素质标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技术素质标准>,在形式和内容上确立了公民科学技术素质的范畴、标准和基准.<学生学习信息素质标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科学和工程/技术信息素质>,是应对数字化社会的挑战和机遇,设计的公民信息素质标准.<学生教育标准与基准>和<测量21世纪的技能>,是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在公民素质的一般框架中设计科学素质标准的尝试.这些标准虽然针对的是在校学生,但对一般社会公众亦有引导作用.美国公民科学技术素质标准的制定者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实施具有非强制性特点,但却具有高度的目标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刘邦华  周怀球 《云梦学刊》2008,29(2):150-151
体育旅游与公民文明素质密切相关.体育旅游对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有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建设"的对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老子》"事善能"辨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八章(王弼注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事善能"句,帛书甲、乙本均同.古今解<老>者,皆以此"能"字为能力、才能之能.如:"能方能圆,曲直随形"(河上公注)、"善于使自己作事有能力"(秦维聪<李耳道德经补正>123页,中州占籍出版社.1987.)、"处事要像水那样有力"(黄瑞云<老子本原>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做事善于发挥能力"(戴维<帛书老子校释>98页,岳麓书社.1998.),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发展还不成熟、不完善,处于"初始"阶段.它具有如下特征:作为公民文化发展载体的公民社会发展不成熟、人们的民主法治素质存在稚嫩性与不平衡性、公民参与形式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并存、公民文化的结构具有不稳定性.在公民文化发展的"初始"阶段,我们要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为促进公民文化的发展提供成熟的平台与基础;要做好传统文化中优秀公民文化资源的发掘、继承工作;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民众的民主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民主技能的训练,提高公众的理性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供求的矛盾现实,通过检视<物权法>、<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对于农地使用权制度设置的限制,总结试点地区农地融资地方立法的实践,梳理与探讨农地融资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即如何选择和规范农地融资运行的法律形式,以及如何通过立法来实现农地融资关系中最核心的风险规避与多边利益维护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与民众"公共精神"品质的培养与化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内在地禀赋着重建现代社会"公共领域"、"公共空间"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要求现代社会本质应是一个具有自主性和自足性品格的"公民社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健康、发达的社会"公共生活"气象;"公共精神"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精髓,它发端于市场活动的内在要求,位于社会最深、最基本的道德和政治价值层面,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肯与追求;中国市场社会中民众"公共精神"与公共生活品质的培养和化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育中国的"公民社会",拓展中国公民的"社会空间";加强全民族的现代"公民意识"及其"公共规则"教育;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性伦理文化资源,形成现代公民社会的"公民美德"风范.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报告文学继续在题材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其中最集中、突出的是农民与土地问题或"三农"问题.这一题材创作,不仅是近年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一大热点或一大景观,甚至还构成了整个文学界或整个社会的一股思潮.其中影响最大或最有代表性的,是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何建明的<根本利益>,陈桂棣、春桃的<中国农民调查>,胡平的<战争状态>,赵瑜、胡世全的<革命百里洲>和朱凌的<灰村纪事>与魏荣汉、董江爱的<昂贵的选票>等.它们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再度繁荣,而且对中国文坛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檀香刑>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莫言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才华.在当代小说家中,他无疑可以列入最优秀者的行列.<檀香刑>也大气磅礴地显示出莫言在民间文学上的自觉求索,他也是当代小说家中少数有向土地沉潜倾向的作者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檀香刑>也凸现了包括莫言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当代作家在思想能力上的缺陷和在精神向度上的偏差.作家对历史的反思,迷失在他本人充沛的激情之中;作家对现实的观照,消解在他本人灿烂的文字之中.莫言没有走出他自己建构的"文学迷宫"和"语言乌托邦",当他在为自己所创造的海市蜃楼而感到心醉神迷的时候,他也同时放弃了作为一个有理性的现代公民最基本的价值立场和美丑判断.  相似文献   

9.
法的实施考量法的制定绩效.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中国于2006年12月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该法施行效果不尽如人意.民国政府也曾于1934年颁布<合作社法>,该法体例完整、结构严密、制度科学,却也未能在改良社会、改善民生的现实土壤中取得实效.本文从分析民国<合作社法>绩效不足的原因入手,结合中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的现实困境,得出以下结论:合作社法的施行必须以正确的主体认知为前提;构建外国先进的合作社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个性"相结合的合作社法律文化,是合作社法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新小说>与<月月小说>上刊登了梁启超与包天笑的同名短篇小说<世界末日记>.勿庸置疑,它们都是传授先进的天文学知识的科学小说.然而,新世纪伊始,"世界末日"的登场似乎有违时代潮流之嫌.通过对英文原作、日译本、中译本、中文创作版的异同比较,从清末的"科学"与"科学小说"、"世界末日"与"世纪末思潮"、中国关于"世纪末思潮"的接受等方面进行探讨,不难发现<世界末日记>中看似矛盾的"科学"和"世界末日"、"世纪末",实际上蕴含了从旧传统向新社会蜕变的深刻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