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基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1998—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然后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的结论是: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 在短期内前者对后者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后者对前者作用并不明显; 而从长期水平来看,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珠三角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其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将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在考察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1998—2009年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以及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研究结论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技术、知识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深化、降低生产成本、培育产品差异化优势等途径提升珠三角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本是制造业企业内部活动,从原先垂直一体化组织结构中分离出来而提供专业服务,目的是节约制造业企业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从产业互动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具有拉动效应.基于这一视角,文章通过构建一般经济分析框架对两者间的内在机理进行探讨.同时,以辽宁为实证分析对象,采用投入产出表,量化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拉动效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引擎功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生产效率、出口升级和获利能力等三个方面构建制造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利用Lasso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目前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尚未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首要因素,其作用存在着区域分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6.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动力的研究有助于促进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顺利发展。从技术驱动、环境推动及运营需求三方面对互动融合动力进行分析,提出关于动力驱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相关假设,构建互动融合动力关系理论模型并以动力关系理论模型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动力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六项动力对互动融合系统运行均具有正向的驱动作用,但驱动的效应不同。其中市场环境对互动融合发展的驱动力最强,其他动力按照驱动总效应递减顺序依次为政策推动、技术发展推动、收益动力、决策支撑和技术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7.
武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技术含量和深化制造业分工,有利于制造业企业涉足价值链的高端。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制造业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分析入手,探索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在将武汉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上海、北京对比的基础上,得出了武汉制造业升级亟待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武汉制造业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通过计算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得出结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很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影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互动发展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推动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不同产业实现有效融合发展.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明显,但不同行业的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影响因素差别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产业政策评估是产业政策管理的必要环节。应该在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动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的目的、标准、内容等要素进行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评估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政策评估的实现要依靠市场、政府、企业对政策的协调配合,从而为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政策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2、2007及2012年辽宁省投入产出表,就辽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辽宁地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联度且生产性服务业及装备制造业与自身关联效应更强,应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金融业,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重点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加强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离散系数加权法对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的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辽宁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较强,8个子行业中有4个在全国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另外4个竞争力也较强;各子行业在规模指标上竞争力均较强,8个子行业的资产总计和利税总额都在全国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各子行业的结构与效率指标在全国无明显优势。因此,只有优化装备制造业的结构与效率指标,才能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升级与协调,从技术与产品、制造系统与企业、装备制造业基地、产业链高端化、发展潜力等方面指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升级的途径,从生产性服务业、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与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市更是其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产业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产业国内环境、产业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控制力4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辽宁装备制造业总体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而装备制造业又是辽宁工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因而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实现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分析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资源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4条路径,即法律法规的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辽宁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较低、结构层次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源不足等,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很不协调。在分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辽宁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即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依托制造业,实施产业融合战略;引入竞争,扩大开放,积极承接国际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力度;突出中心城市作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新时期辽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二者协调发展对辽宁“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采用灰色关联法对2004—2010年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得出二者具有较高关联的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石油装备大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发展、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者表现、政府作用、机遇6个方面分析影响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最后探讨提升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辽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已经成为辽宁第一支柱产业,但距离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重大装备的核心和主要功能部件还严重依赖国外,成套能力和总承包能力比较低,产业集群水平低。“十二五”期间,辽宁需要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国产化水平,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促进其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将辽宁建设成为国际竞争力突出、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