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市从业人口规模、投资规模和GDP的相关数据,分析劳动力资源在全国的分布变动状况和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分布的影响。通过边际产出弹性理论构建劳动力最优投入模型,对我国各省市相对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并分析区域内部各种因素对劳动力相对剩余量的影响。研究得出:我国还不存在劳动力资源短缺;东部地区劳动力资源总量配置接近最优,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中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西部地区将取代中部地区成为劳动力资源剩余量最大的地区。虽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有所扩大,但是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和资本分布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2.
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使用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应用齐夫指数度量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及成因。结果显示,基于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齐夫指数显著低于基于户籍人口统计口径的齐夫指数,这意味着劳动力流动提高了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进一步使用迁移人口占比衡量城市人口集聚能力,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增长显著提高了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研究结论的启示是,充分发挥大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适当提高城市规模分布的集中度,对加速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益。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形成与配置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迅速增加,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与配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劳动力流动不仅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与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提高欠发达地区对人力资本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劳动力流动也加剧了企业之间对人力资本的竞争,并以此促动了企业的用工制度改革。但是,劳动力的不均衡流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它造成了地区间人力资本的巨大差异及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使企业面临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增加与人力资本流失的矛盾。而对这些问题,不仅应该在政策方面进一步放宽并取消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而且应该从各个层面与角度重视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较大差距,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劳动力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分析其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可计算一般均衡( CGE)模型的建模原理与参数估计方法,运用GAMS程序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京津冀经济增长,缩小了区域内人均消费水平的地区差距,但区域内人均GDP的差距并未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主要根据上海市1996年和2001年两次基本单位普查基于工作地的从业劳动力数据,采用GIS技术和模型分析方法,系统地考察了1996~2001年间上海从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发现上海从业劳动力分布总体上呈都心区密度最高、由此向外依次降低的基本模式,以及都心区密度下降、周边地区上升、从业劳动力由都心区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的均衡化变动趋势。但第二、三产业从业劳动力的分布变动有所不同,第二产业主要表现为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扩散的较大范围的单向均衡化变动,第三产业则表现为在距离市中心15公里圈内由都心区向其边缘区扩散、15公里圈以外地区特别是远郊区则反呈趋向中心城区的集中化变动。从业劳动力的这种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动趋势基本符合大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有利于上海可持续城市空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8.
不仅劳动力相对数量影响出口比较优势,劳动力年龄分布同样影响出口比较优势。对此,本文采取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方法,利用我国2001-2010年28个制造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对FDI、全要素生产率和研发密度等变量进行控制后,发现16—29岁和30—44岁劳动力分布比重与行业出口贸易正相关.45—64岁劳动力分布比重与行业出口贸易负相关;而且,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出口贸易不利。此外.传统要素禀赋理论在我国仍然发挥作用,资本劳动比也显著地与出口贸易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与优化问题,提出需要辨析两对概念和注意一个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劳动力资源的存量和供给,以及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条件,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劳动力资源构成现状、问题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转轨与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面临着严峻考验,如何调整劳动力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吉林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对于推进吉林省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吉林省劳动力资源的结构与优化问题,提出需要辨析两对概念和注意一个问题,即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劳动力资源的存量和供给,以及劳动力资源流动的条件,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change of labo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labor force by use of employment population size,investment scale and the relevant data of GDP scale from different provinces in China.The optimal investment model of labor force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Marginal Product Elasticity Theory to estimate the quantity of surplus labor force in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It also analyzes the effect of investment on the labor force migration according to Capital-Labor Force Flow Model of Thomas B.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labo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the labor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n eastern regions is close to the optimization;the largescale surplus labor force still exist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western regions will become the region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surplus labor resources instead of central regions.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源开发是理论界的两个热点话题,人们对知识经济的认识仍然是前瞻性的和粗浅的。不同经济形态发展动力和财富源泉经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变化过程。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源开发是因果、互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经济的共同目标,创新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经济的共同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民工荒”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资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生代农民逐渐成为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新生代农民具有时代的新特点,他们懂文化有理想有追求。企业传统的职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利益诉求。伴随着产业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不断发生"民工荒"现象。如何在"民工荒"背景下考量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资源问题,构建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机制、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机制,寻求"民工荒"问题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现代经济发展证明 ,人力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而人力资源只有与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相互协调、相互结合 ,才能促使人力资源发挥其巨大效能。因此 ,必须按照人力资源的价值量和转化的资本量 ,建立人力资源的使用制度。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评估是比较复杂的 ,其指标体系应包括 :1.人力资源开发程度度量——成本、时间、数量度量 ;2 .人才管理程度度量——效益度量和满意度度量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开发对人均 GNP的提高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均 GNP的增长模式有三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发展中国家的首要政策选择就是要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实现从低增长向高增长模式的转型 ,以从根本上促进人均 GNP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卫生资源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评价——基于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均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和公平性进行评价,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计描述、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等方法,从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口分布角度,分析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指标的均衡性和公平性.各省份的人口数、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生部2011年度的统计年鉴报告.结果:东部地区的卫生资源拥有量是中部地区的1~1.5倍以上,是西部地区的1.3~1.7倍;全国各省份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内;卫生机构配置的公平程度低于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配置.结论:我国各省份之间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但主要卫生资源人口分布较为公平;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重点不再是解决人口拥有量的问题,而是要注重优化卫生资源结构,增进卫生资源效率,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效地配置、使用我国丰富人力资源,使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加强西部开发、西部防务与国家劳动就业有重要意义。劳动原始积累—待遇期权—期权转股—周期性人口流动制度,作为人力资源证券化、资本化的核心模式,能把中国丰富劳动力资源转化成像货币资本一样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能把大量劳动者和西部开发紧密“屯”在一起,大大拉动西部乃至国家经济的增长,全面提高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