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是自汉、唐以来人地关系日益尖锐的结果。文章在分析了当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趋势日趋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并从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得出启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徐凌  凌皆兵  李建 《南都学坛》2002,22(2):10-12
阴阳思想在两汉时期极为流行 ,在汉代画像石上主要表现在日月画像、伏羲女娲画像、星辰画像、社会生活画像、西王母东王公画像等五种画像上。它既有朴素的辩证法认识论的价值一面 ,也有神学、谶纬迷信合流的荒诞一面。研究阴阳思想在汉代画像石中的表现 ,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汉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华夏民族看来,伏羲女娲是繁衍华夏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形象基于当时的图腾崇拜,人们将认为具备神力的龙转移到他们身上使他们更有神力。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图像在汉代才开始出现并盛行于墓室之中,这显然同汉代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方仙道房中术的修道成仙方式有关。之所以把这种伏羲女娲交尾图像置于墓室之内,是汉代人对于道教房中术迷恋的结果,他们深信伏羲女娲成为神仙是道教房中术在起作用,于是就把这种图像刻画于墓室之内,将伏羲女娲视为修道成仙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8,28(1):9-13
汉画像的研究从画像的著录和画像蕴意的阐释两个方面展开。著录是阐释的基础,阐释则是著录的延伸和拓展。在阐释的研究实践中,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汉画研究长于画面的考辨,而疏于解释;而艺术象征理论指导下的汉画像研究虽长于解释,却又疏于实证。由此,分析心理学的艺术研究理论即原型分析,可以说是汉画像研究的新范式。它透视艺术作品的历史文化因素,将艺术的泉源归因于远古人类生活的记忆即"集体无意识",既重实证,又善解释。如汉画像的神树、螺女、弓箭和伏羲女娲就透露出远古婚俗经过血缘杂交、到女子男子走婚、再到夫妻婚制的形成过程,追日、射日神话则是对于夫妻婚制的规范,西王母和傩戏乃是走婚和血缘群婚的遗绪。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矛盾学说,揭示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通过先秦时期哲学、汉--唐时期哲学、宋元明清时期哲学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必然把辩证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内容广泛,涉及天文星象、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风俗诸多方面,并为国内外文学、历史、考古、绘画等多学科专家学者所重视。本文虽以《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神话画像》为题,但难以概全,仅述及刻勒较多的天体方面,并把重点放在过去一些有关著述中定名失当或释错的神画像上,略作谫探。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 ,中原地区近 50 0 0年来气候的水旱变化与中国历史朝代的演替与兴衰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许多王朝 ,诸如夏、商、西周、汉、唐、明、清等朝 ,在其后期气候均变得干旱少雨 ;而夏、商、西周、汉、唐等朝代的鼎盛期又恰为中原地区的湿润多雨期。近 10 0 0年来中原地区气候的水旱变化和历史朝代的演替均呈一致的加快趋势 ;而且中原地区干旱频繁、旱涝多变的历史时期也恰为历史上政局动荡、列国纷争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自汉至唐,因帝国政治、军事及边防安全等多方面因素,河西走廊地区农牧业经济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或快速发展,或停滞不前,甚或倒退若干年。而与此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城镇发展,也同样成为反映不同历史时期河西走廊与中央政权关系的晴雨表。通过汉唐时期河西走廊区域经济与城镇发展进程及其关系的考察,折射出该地区逐步中央化、国家化的反复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古就是“礼乐之邦”。学校形式的音乐教育传说最早始于夏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在汉、唐的盛世时期音乐文化达到了在古代音乐史中最辉煌的时期。音乐教育体制也相对完善。 但自唐以后近千年,我国音乐一直在民间发展,并没有太大的改观。西方音乐近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考古工作的积累,重庆地区发现了丰富的汉代画像遗存。主要见于三类载体:一是画像石棺(含崖棺)、鎏金铜棺饰等葬具,二是画像石、画像砖、崖墓墓壁等墓葬本体,三是石阙、碑刻等。在地域分布上,多见于长江、嘉陵江干流及其支流沿岸;在画像制作上,以平钑减地为主要技法;在题材内容上基本趋同,以双阙、凤鸟、伏羲女娲或西王母为固定组合,是这一时期求仙思想的实物反映。目前,重庆地区汉代画像的发现与研究存在考古工作系统性、资料刊布等方面的不足,研究局限明显,有待于更高层面的全域时空梳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中日关系史上,隋朝是继汉开唐的重要时期。其间,日本多次派出遣隋使和遣隋留学生,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对日本历史和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和亲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汉至清,史不绝书。从汉高祖刘邦采纳刘(娄)敬的建议,首倡汉匈和亲以来,中经唐蕃和亲,到清代的满蒙联姻便发展成为一种较为系统完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汉、唐、清三朝因历史条件不同,和亲的内容、程度、目的和成效,也还有很大的差异。一、汉唐时两国之间的和亲与清朝君臣之间的联姻清代的蒙古是清朝封建统一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汉代的匈奴、乌孙,唐代的吐蕃、回纥、突厥、吐谷浑、奚、契丹等和蒙古不同,这些民族在今天虽是我国境内的兄弟民族,或者已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汉画像研究往往表现为过多地屈从于汉画图像,以致于丧失了汉画像的艺术意义,失去了汉画艺术的独立性。运用构图学理论对汉画像的艺术语言风格进行解析,可以为汉画像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性的思考方法。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动物形象为例,对我国汉画像石的构图、空阿、线条等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和剖析。可以得出:汉画像石在原始构图上具有简洁之美、时空线条的节奏之美和夸张造型的装饰之美,从而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带给人们强烈的原始美感以及许多发人深思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证据制度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重视口供,中国古代社会也重视证人证言等其他种类的证据。中国古代社会证人证言方面的规范内容较为全面,西周、秦、汉时期的证人证言规范,唐、宋时期的证人证言规范,明、清时期的证人证言规范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元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元代传世画像、元代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和元代出土实物资料等,探讨了元代蒙古族中最为流行的直领齐腰汉式半臂、高丽式半臂、独具特色的交领右衽袍长过膝的蒙古式半臂的特点进行分析,另外还说明其服饰对明清服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小兵 《南都学坛》2012,32(3):135-136
<正>一、南阳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南阳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河南省西南部,优越的山水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以自然生态文化、汉文化(汉画像)、明清官署文化、传统戏曲,玉雕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宗教文化为结构的具有鲜明南阳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构造体系,为南阳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奠定了战略性资源基础。1.文化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2.2亿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是一种具有"纪念碑性"的文化风物,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济南大学珍藏的汉浮雕与汉画像具有重要的价值,羊瑞浮雕象征吉祥、体现人伦、代表祈愿、呈现图腾;鱼画像象征多子多孙,双鱼图领先太极图,白鹭衔鱼图引发性的隐喻;朱雀图、白虎图、青龙图表现出传统的"四灵"或"四象"信仰。汉浮雕与汉画像既是历史文物又是图像文献,既是艺术珍品又是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珍视。  相似文献   

18.
楚文化在南阳的积淀非常丰厚,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南阳汉画像的构图、题材、风格、线条等各方面。南阳汉画像保留了楚人的原始宗教思维形式,缺少了北方文化的周礼约束,其艺术表现形式更为大胆、自由。本文通过对楚文化对南阳汉画像艺术形式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文化传承是其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也可为现代艺术创作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的《老子》、《周易》等文献中,以及汉、唐时期的众多哲学家们的相关论述中已经产生了很多关于有无相生、对立相化、万物自化、生生不息、循环周始、化无穷极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不同程度地体现着过程论和生成论的复杂自组织思想。  相似文献   

20.
粤西鉴江流域自古是汉人和古百越人杂居之地。从南北朝至初唐时期,此地"冯、冼"结合,"汉、越"共建而又从属于汉人中央政权的地方政权,罗州、高州的行政建制,以及与广州地区的密切联系等等历史因素,促进了本地区的汉化,糅杂了大量古百越语的汉语方言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