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雄及其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英雄必然是在深刻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类文明在不断进化,但对英雄的崇拜却亘古不变,已然成为人类永恒不变的情结。人们总是能够从英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对英雄的解读对于中西方来说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中西方不同文化内涵和韵味使得英雄观念的差异尤为明显,反映出的也是各自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影视剧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艺术追求的结晶。影视剧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贯穿着各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反映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和载体。每个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曾遭受过战争的疾苦,经历过改革的巨变,在每个国家的历史中,都有一个特殊的存在符号,即英雄。英雄是社会存在的重要标志,其存在符合人们的英雄崇拜和期望,正是这种对英雄情结的情有独钟使得英雄主义成为各国影视剧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由于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各国影视剧对英雄主义的建构也存在相通与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以中国和欧美国家为例,从多个方面比较了影视剧中中国式英雄主义和欧美式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种社会现象值得关注,人们往往以完美的标尺来度量英雄,有时很容易被放大,这是中国社会传统的英雄情结。但社会舆论对英雄人物看法有时还真矛盾,一个人成名后,一时间成了社会的聚焦点,人们往往热衷于拿着放大镜去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当"损名"后,一时间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把自己当成了锤子。  相似文献   

4.
近期,有人在网上对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场面提出否定和质疑,甚至有人在网上恶搞刘胡兰的形象,引起人们的极大愤慨。本文作者从历史的真实出发,维护英雄 的崇高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高标物质追求的年代,理想主义是一掬不可多得的清泉。张承志从大自然当中属于他的理想主义精神。这种精神的发生是其母爱情结,父位缺失,信仰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张承志式的理想主义不是伟大年代英雄的诞生,也不是自标与世隔绝,而是踏步走在泱泱大地上琐琐人情世故间的坚持,追寻与守候。  相似文献   

6.
佟伟达 《现代交际》2013,(11):76-76
辛弃疾出生行伍,青年壮志豪气戎马沙场。谢枋得曾说过:"公精忠大义,不在张献忠、岳武穆之下。"但却未像岳飞那样成为中兴名将,一展抱负而不得,无奈只能以文寄情,演绎了一场文人爱国志士的人生大戏,成就了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美名。这与其生命中所怀着的英雄情结是密不可分的,而这英雄情结无一不体现于其一生所作之词中,表现他难掩的悲愤。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技英雄的推动。如果说,20世纪的科技英雄主要是直接改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控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那么,经过20世纪下半叶人类对“科技是柄双刃剑”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反思,21世纪的科技英雄就绝不再仅仅是深居在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我是英雄,我只不过是有点良心和勇气而已。如果这样也能成为英雄,这是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是人类努力的英雄史诗传奇。"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逐步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十余年来,人们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0.
实在与猜测构成了波普尔科学哲学的一种张力。一是科学理论的目的在于不断逼近实在,其驱动力来源于人们的形而上学情结。二是科学理论的出发点不是自明的天赋原则,而是人们作出的大胆的猜测。这种张力促使波普尔建立自己的科学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自远古开始,人类渴求控制天气、实现呼风唤雨的梦想,就一直激励着人类。无论是尧时英雄羿射九日拯救苍生于“热海”的传说与“龙王行雨”等诸多神话故事,还是日久成习演绎出的种种祈雨祭祀的民俗,抑或狂热年代人们高喊的口号“人定胜天”……不都是对人类想控制天气愿望的种种注脚吗?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著名诗人阿瑟·奥肖内西受到了拉斐尔前派团体的艺术家和作家的影响,其诗歌作品体现出唯美主义诗学特征。奥肖内西的一生较为短暂,为数不多的诗歌却在英国诗坛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力。文章选取了其部分诗歌作为语料,主要从"自我价值书写"和"英雄情结书写"两个视角,对奥肖内西的诗歌进行主题解读,发掘其诗学特征及美学价值,探索其自我价值,论述其英雄情结,并对其创作背景、诗学特征及美学价值进行系统解读。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她嫁给了英雄!十年后,她提出了离婚!有人说:“嫁给英雄,她获得过荣誉和待遇,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也有人说,这是用鲜花编织的锁链,是一桩刚结婚就注定不幸福的婚姻。因为崇拜英雄她嫁给了一个几乎丧失生活能力的伤残军人今 年29岁的刘玉洁是山东栖 霞市一名普普通通的妇女。她自幼就特别崇拜英雄,梦想着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找一名英雄为夫。刘玉洁上学时,学校曾组织过一次“老山前线英雄报告会”,前方战士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的心。 1989年,还在中学读书的刘玉洁,在课余时间听同学们讲,郊区…  相似文献   

14.
龙,这种源自于人类古老传说的神秘动物,在东方和西方文化中却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就已经是华夏大地上人类的图腾。之后的数千年中,龙更成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也骄傲的自称为“龙的传人”。而在西方,龙通常是贪欲或邪恶的化身。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在圣经中龙也通常被视为恐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自火车发明以来,它就凭借喷薄而出的巨大白色蒸汽,洪亮的汽笛声、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逐渐征服着人类。火车不仅代表着科技的成功,更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最终形成一种对火车及其孪生物轨道的情结,或者可以称之为"火车文化"。生活在拥有亚洲最早铁道迷("鉄道ファン")的国度,宫崎骏从小就受到铁道的影响。因而其动漫作品里,火车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本文就是在了解了宫崎骏诸多作品后,对其作品中频频出现的火车意象进行探讨,试图解析宫崎骏的火车情结(铁道情结)。  相似文献   

16.
自从杨利伟表示他在太空没有看见长城之后,能否“从太空看见长城”这个问题遂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很多人非理性地质疑部分科学家的结论,甚至认为“太空中看不到长城伤害了民族感情”。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夏学銮教授曾表示:“对这个问题的热切关注反映了人们的民族心态。”他认为,长久以来,人们把长城视作中华民族的象征,出于这种情结,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太空中可以看到长城。我们不禁要追问,中国人为什么会有“长城情结”?长城又是怎样被国人赋予了这么深厚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7.
文雯 《当代老年》2007,(4):48-48
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过去200年间,世界范围内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一倍还多。最近有研究发现,人类寿命尚有上升空间。科学家们认为,我们中间就可能有人会活到150岁。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颠覆解读历史英雄的事件在文化界接连不断。有人称为"新翻案风"。比如,不久前有骂关公不义好色,有人称岳飞伪忠,还有人说唐僧是伪善。最近又有人著书说诸葛亮是中国虚伪的男人,在文坛和民间引起不小的风波。还有人把"诗仙"李白说成"大唐古惑仔",也就是粤  相似文献   

19.
调情=?     
说不清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记录了多少调情经典,有人说调情是一种艺术,不同的场合应有不同的调情方式;有人说调情是一种修养,它和调戏只一步之遥;有人说调情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有人说调情是饭后甜点……今天,对这种阳光下的调情人们已经司空见惯,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但它是否能对遏制性犯罪起到什么积极作用也有待考证。人们究竟如何看待调情这一现象,且听听不同人士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长寿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期望,但是人类寿命的极限究竟是多少呢?根据户籍统计等客观资料,人们发现,尽管长寿的老人有很多,但他们也很少活过130岁,所以130岁是人生的终极界限,有人将它称为“极限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