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罗贝先生《双宾语结构从汉代至唐代的历史发展》提出唐五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双宾语结构,本文称之为“与之动名”式。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贝文例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的完整形式应是“动1+名1+与+之+动2+名2”,因为前面“动1+名片经常被隔断,于是被看作是“与+之+动+名”式,名2并不是直接宾语,这个不完整的形式并不是双宾语结构;第二类与上古汉语中的“为之动名”式极相似,“与”的意义和作用相当于介词的“为、替”,也不是双宾语结构。  相似文献   

2.
谈谈对传统双宾语范围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双宾语的范围问题,语言学界分歧较大。今天的双宾语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指人,一个指物,而是可以指同一类事物,或都指人,或都指物,甚至可以是同一对象;双宾语"动+名+名"的基本模式已被打破,直接宾语可以是谓词性的成份;有些双宾语之间实际存在着某种结构关系,而使得动词不能与近宾语搭配;能带双宾语的动词也不再只限于表示"教示、予夺"意义的动词,表示称呼、评价意义的动词也能带双宾语了等。这是对传统的双宾语范围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对古代汉语与现代英语双宾语所作的一个对比。文章就双宾语的构成、双宾语的位置、宾语表示的语义关系、双宾语句的转换这四个主要方面进行对比,得出了两种语言的双宾语结构在主要语法点上大同小异的结论,最后点明了它们所以同与所以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5种文献对先秦时期双宾语结构作了考察,发现先秦有180来个动词带了双宾语,用例总量有2800来个,认为:双宾语结构中述语一般由三向动词担任,在特殊语境中,可由双向动词担任,它们同双宾语在语义关系上具有交接和移位的特点;由于交接和移位上的具体差异,形成了双宾语结构的8个不同类型;根据用量和普遍性来断定,其中给与、取得、告示、称谓、为动是先秦5个主要的双宾语结构类型;8个类型的共同结构形式是“述动+宾1+宾2”,另外3种结构形式各有条件限制,只为少数类型所特有;各类型中的述动、宾1、宾2在语法性质和作用上也各有同异,其同异是有条件的,有规律性的  相似文献   

5.
与单宾语结构相比,双宾语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一个动词同时与两个宾语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理论分析无法合理解决直宾与间宾的赋格和题元角色分配等问题,从而导致对双宾语结构本身的质疑;间宾的非刚性、历史证据和类型学证据都不支持双宾语结构的合法地位;所谓的双宾语结构是与格结构中与格介词附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或减少由双宾语结构引起的理论冗余和导致的教学尴尬,本文重审双宾语结构研究中的两大焦点问题——格问题与主目结构问题,发现:双宾语结构中的直宾与间宾不能都获得宾格,从而无法成为合法的动词宾语。因此,双宾语结构不具有句法学意义上的合法性,而只存于语言表象。这一推论得到了语言事实的印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5 种文献的2800 多个双宾语结构例子对先秦双宾语式进行了较全面的断代研究。笔者归纳出178 个带双宾语的动词,从中发现这些双宾语结构的述语一般由三向动词担任,它们同主语、双宾语在语义关系上具有交接和移位的特点;由于交接和移位上的具体差异,形成了双宾语结构的8 个不同类型。另外,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8.
<正> 英语双宾语(double objects)是指在英语语言中一个双及物动词(ditransitiveVerb)同时要求的两个动作对象.英语中的双宾语现象并不罕见.但其中确有一些复杂之处值得我们注意与认真探讨.本文拟就双宾语的类型、相互位置以及含双宾语句子的被动式等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双宾语结构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双宾语结构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得到充分发展;而在国内,主要是从汉语传统语法的角度来对双宾语结构研究.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生成语法理论来讨论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问题.通过借助句法学,约束及管辖理论对两个宾语特征的分析, 对双宾语结构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为双宾结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浠水话双宾语句中两个宾语的位置及其与整个句子意思的关系而将浠水话双宾语句分为四类。逐类讨论带宾动词的语义特点及其与两个宾语的语义搭配关系,从而揭示出浠水话双宾语句的构成规律和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以往的分析与假设,本文在Chomsky语段推导的理论框架下重新分析了双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双宾语结构的核心是传递意义和传递方向,英、汉双宾语结构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都与动词密不可分。重点分析了汉语双宾语结构中动词的特点,重新归类双宾语结构中的动词,提出双层vP结构,而不同类型的双宾语结构则主要通过词汇与参数两个方面来决定。  相似文献   

12.
双宾语结构的关键是"双宾语"。要对双宾语结构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必须确定有关"双宾语"的科学术语。汉语中真正的双宾语结构有"给予类、告知类、称谓类、处置类、使动类、为动类"双宾语结构等。这些结构的语法意义有共同特点:双宾语结构是经验世界中事物转移现象的规律在语言中的投影,由于认知视点、认知过程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信息组织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双宾语结构句法衍生的各种理论假设中,用被动化操作来解释介词的脱落值得商榷.文章通过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结合双宾语结构句法研究的经典理论,提出"可选性转换"这一假设,旨在提高该理论对双宾语结构衍生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双宾语在现代汉语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比较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双宾语结构构成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并利用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也有助于理解和学习英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本文先后探讨了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双宾语在结构上、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方面的异同,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介词融合——双宾语结构的形态句法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Baker的融合理论(Incorporation Theory),人们通过对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分析会发现,在英、汉双宾语结构中存在着介词融合现象。双宾语结构是“单宾语”及物动词经历了介词融合的语法化过程而形成的句子结构形式,双宾语结构同与格结构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个动词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双宾语结构,是古今汉语共有的一种语法现象,而具体情况却不完全相同。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双宾语结构,我们把它叫做“普通双宾语结构”,但就表达的内容来看,古代汉语的普通双宾语结构远较现代汉语复杂。古代汉语中含有使动和为动两种语法关系的双宾语结构,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我们把它叫做“特殊双宾语结构”。掌握古今汉语双宾语结构的异同,有利于掌握汉语语法的历史发展变化规律,又对阅读古书有一定助益。这就是撰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从词义、句法位置、重新分析三个方面对“为”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为”的语法化是“为动”双宾语句消失的主要原因。动词“为”在词义泛化的基础上,由于句法位置和组合功能的变化而最终失去其原来的动词意义和在句子的核心谓词地位,虚化成表引进服务对象的介词,从而导致其双宾语结构的消失,形成新的“介·宾·动”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双宾语是指一个动词后边带两个宾语,而这两个宾语之间不发生结构关系,即这两个宾语分别和前边的动词组成动宾关系。这样的双宾语结构古今汉语都有,而比较起来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更复杂多样,有时还会产生歧义和误解,有些古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双宾语结构来表达了。这些情况往往给阅读古籍带来一些困难,有时在分析上也会出现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双宾句研究是一个传统的语法课题。近些年来 ,研究和争议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双宾语动词范围的宽窄上。另外 ,对一些具体的动词和宾语所构成的结构是否属于双宾语结构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产生争论和分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双宾语结构特征、它的起源、发展及其宾语语序等诸多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或未尽完善而造成的。受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启发 ,本文从认知、历史和转换等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了上述问题 ,高度概括了双宾句的语法特征及其结构类型 ,系统归纳了汉语双宾句形成的两条途径和四种双宾语语序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种语言的某种句式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多个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现代汉语双宾语句在壮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有连谓句、兼语句、一般主谓句和双宾语句等。选择什么样的壮语句式表达现代汉语双宾语句,主要看汉语的双宾语句的构成情况、结构意义与构成成分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