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树  阿友 《伴侣(A版)》2016,(10):14-16
为实现少时梦想,他成了第一个徒步走完中国明长城的外国人.因为爱长城,他到长城上捡垃圾并成立“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他用笔追踪长城悠久的历史,出版过关于长城的5本专著.他从亲身经历出发,用详实准确的史实,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长城故事;他用镜头展示长城的雄伟和沧桑,多次举办“长城今昔对比图片展”与“长城文物虚拟展”,并计划将长城课程开进大学.  相似文献   

2.
捡垃圾能挣多少钱?也许你会说,每天能"捡"到30元就不错了。可如果我告诉你,有人靠捡垃圾,一年赚了30多万元,你相信吗?这听似天方夜谭的事情,在广州打工汉钟建强身上却变成了现实。他硬是把"捡垃圾"做成了事业,实现了"公司连锁经营,网上快捷服务"的经营模式,而且靠着这个行当住进了花园洋房!  相似文献   

3.
正他蓬头垢面,靠捡垃圾生活,却满腹经纶,诗词文章信手拈来;国内各大网红奔赴上海,只为见他一面,还有美女大胆示爱;一家娱乐公司开出2万月薪请他,却被拒绝;他甚至还登上了央视《新闻周刊》……爱捡垃圾,被认为"脑子有病"沈巍1967年出生于上海。小时候,父亲对沈巍要求非常严格,他喜欢绘画和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但爸爸却认为影响学习,纯属"不务正业"。沈巍只能偷偷地看。因为家里条件不太好,平时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正杰夫·基施纳是美国的一名技术人员,从2013年开始,他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从城市的垃圾入手,用废弃烟蒂、塑料袋、一次性咖啡杯等垃圾的数据,探索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垃圾指纹"。"垃圾指纹"不但能够准确呈现垃圾问题的源头,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让捡垃圾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基施纳的这个想法是在和女儿奥克兰森散步时突然产生的。当时,奥克兰森看到小溪边有垃圾,大声喊道:"爸爸,这些东西不应该放在这儿。"  相似文献   

5.
正据调查,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40%的老年常见病诱因与心理因素有关。捡垃圾囤在家里就不卖徐州一位71岁的大爷,有退休金,10多年前,爱上捡垃圾,每天下午2点多出门,深夜11点回来,每次回来身上背包垃圾,手上拎两包垃圾。让人奇怪的是,老人只捡不卖。专家解读:这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心理学上叫"收藏癖",多发于老年人。这些奇怪癖好的出现与  相似文献   

6.
国维 《现代交际》2007,(9):20-21
不挤出"世界七大奇迹"之列了,一时间,群情激愤,众说纷纭,全民爱国热情陡然增长十个百分点。长城是奇迹,从建成之日起,千百年来,就没人怀疑过。去年,杨立伟说了一句"太空中肉眼看不到长城",后又经过国际专家认可,叫国人好是伤心了一阵,  相似文献   

7.
垃圾村现状 "那冒着浓烟的地方就是垃圾村,每天都有人在焚烧垃圾,捡垃圾的外地人都住在那里!"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南庄村的村民徐加开说,"这附近几个村的工厂都向那里送垃圾,还有其他地方的工厂也向那送(垃圾),他们都有自己的垃圾车,都是晚上送,每天有十几辆吧".  相似文献   

8.
明红 《老年人》2004,(7):14-15
1927年4月6日,高玉宝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孙家屯一个贫苦的农家。8岁时,他上了不到一个月的学,就被顶债给地主周扒皮当童工。9岁时,他随父母逃难到大连,每天靠捡垃圾、讨饭或为死人送葬等来填充饥饿的肚子。偶尔在街上捡到几块西瓜皮,他都要带回家洗洗和爸爸妈妈一起吃。15岁那年,  相似文献   

9.
据羊城晚报报道,2010年8月19日上午,深圳107国道宝安西乡立交桥下出现一名30多岁的男子,该男子每捡到一件垃圾或每走几步就磕头一次。该男子表示,"我捡垃圾其实是想清理我内心的垃圾,同时,是想把我原来扔掉的垃圾捡回来"。  相似文献   

10.
我从小就十分想去登长城,就连做梦也梦到过我登上长城,亲手摸到城墙上的石砖。去年国庆节,爸妈终于让我实现了这个登长城的愿望。 国庆节那天,我和爸妈来到长城脚下。抬头一看,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卧伏在群山之中。爸爸笑着对我说:“轩,你能登上这长城吗?”我满怀信心地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要做女好汉!”  相似文献   

11.
有垃圾的地方就有人捡破烂,他们捡废铜烂铁、捡酒瓶、捡旧书报……有一种破烂几乎没人捡,那就是建筑工地上的破瓷片。可是,在广东佛山,却偏偏有一个人靠捡它发了财。  相似文献   

12.
正像很多社会顽疾一样,国人乱扔垃圾的问题总是屡管不绝,长假出游,尤显突出。正如一名在西湖景区工作5年的环卫工人所说,每年的节假日于他们都像一场"战役"。量大、面广、捡不完——这七个字或许大致概括了景区内垃圾的特点。国庆期间,黄山景区环卫工每人每天要清理1000斤垃圾;重庆某路段因车流量大,垃圾清扫量达到平日的3倍;深圳著名景点大梅沙被垃圾侵占,长假前三天就产生了300余吨垃圾,被游客吐槽为"像在垃圾堆上过夜"……  相似文献   

13.
张鸣跃 《职业》2013,(16):70-70
河南周口有个男孩叫周艳兵,家里穷,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在家种地。后来他跟人进城找事做,由于年龄小,又太老实,于是捡了两年垃圾。  相似文献   

14.
田云贵  金良珠 《当代老年》2010,(5):F0003-F0003
武汉市江夏区年近古稀的退休职工郑立国,从2007年起,历时两年半,途经11个省、140个县市,行程3万余公里,自费考察长城,绘就长122米,宽0.55米的《长城万里行》组画。这是他继《长江万里行》和《黄河万里行》组画后的第三幅万里行组画。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翻捡垃圾造成环境污染,陕西省西安市市容园林局日前发出通知,今后禁止在垃圾台、桶、箱和垃圾站捡拾垃圾。这一禁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城市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8月,在国外的社交网站上,突然流行起了一种新型的健身方式:人们在户外慢跑时,跑着跑着,会时不时地蹲一下身子,然后起身继续跑。对于这种健身方式,有人觉得奇怪,有人觉得好玩,还有人猜测是某种噱头。不过,当大家得知慢跑途中蹲下是为了捡垃圾时,才恍然大悟,拍手称快。这种新型的慢跑活动叫作"Plogging(慢跑捡垃圾)",是指在跑步的过程中,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跑步结束后再把它们处理掉。据说,这个活动最初的发起者是一个名叫艾克的瑞典人。艾克从小生活在干  相似文献   

17.
正当大家在为神奇小子丁俊晖夺得斯诺克中国赛冠军而欢欣鼓舞的时候,4月8日的金陵晚报以<大学生考研不成求职受挫流浪三年捡吃垃圾为生>为题,报道了这样的消息: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张新生,2002年毕业后留在南京,在汉中门桥洞下居住3年,靠捡食垃圾为生,如今又突然失踪.  相似文献   

18.
正当大家在为神奇小子丁俊晖夺得斯诺克中国赛冠军而欢欣鼓舞的时候,4月8目的金陵晚报以《大学生考研不成求职受挫流浪三年捡吃垃圾为生》为题,报道了这样的消息: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张新生,2002年毕业后留在南京,在汉中门桥洞下居住3年,靠捡食垃圾为生,如今又突然失踪。  相似文献   

19.
丁俊晖Vs张新生不同择业理念的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大家在为神奇小子丁俊晖夺得斯诺克中国赛冠军而欢欣鼓舞的时候.4月8日的金陵晚报以《大学生考研不成求职受挫流浪三年捡吃垃圾为生》为题,报道了这样的消息:南京某大学毕业生张新生,2002年毕业后留在南京,在汉中门桥洞下居住3年,靠捡食垃圾为生,如今又突然失踪。  相似文献   

20.
垃圾村现状“那冒着浓烟的地方就是垃圾村,每天都有人在焚烧垃圾,捡垃圾的外地人都住在那里!”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南庄村的村民徐加开说,“这附近几个村的工厂都向那里送垃圾,还有其他地方的工厂也向那送(垃圾),他们都有自己的垃圾车,都是晚上送,每天有十几辆吧”。走进南庄村的后山,也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垃圾村的地方,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令人窒息、充满刺激性的气浪,那是一种塑料、橡胶、纸屑混合各种垃圾焚烧的气味,整个村庄的上空始终弥漫着一层淡黄色的烟雾,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在一堆堆高耸如山的垃圾堆上紧张而有序地翻捡着他们认为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