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性法律制度、发展性法律制度以及行使权利法律制度,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笔者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探讨了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保护需求日益强烈,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保护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现代法治精神、法律自身的功能及弱势群体的特殊性上来看,法律当属保护弱势群体的治本之策。因此,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弱势群体权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切实保护我国弱势群体的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方面起步早,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制度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在扶持弱势群体中的作用,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发展权是一项人权,从其本质上来讲,主要是弱势群体的发展权利。我国农民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享有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发展权。认为只有形式平等是不能解决农民发展问题的,特别是在现有法律还不足以保护农民发展权的条件下,必须从实质平等上加以解决,因此,还需制定新的法律来保护。  相似文献   

6.
地域、迁徙及行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主要包括:边缘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移民、拆迁户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罪犯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乞丐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论民法中的保护弱者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紧要的课题,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民法的视角论述了保护弱者理念的产生、法律价值、保护弱者理念的体现和实现等问题,并指出了保护弱者理念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已形成了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予以特殊保护的法律体系,但大多局限于宪法及部分普通法领域,文章在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现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经济法视角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民权益保护需要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权益保护方面长期存在的法律上的缺位,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法律上越来越成为我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一、农民财产权益保护问题财产权是自然人求生存的权利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弱势群体保护需求日益突显。社会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实质公平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文章从经济法视角,主要从市场秩序规制与宏观调控两大维度探讨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就社会弱势群体的相对性为出发点,秉承社会本位理念,追求实质公平,侧重构建弱势群体发展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