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堂县将推进三个集中与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城乡充分就业之路。目前,全县21个乡镇均已建成比较充分就业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3.1%。  相似文献   

2.
目标分解 为充分就业提供坚强保障 金堂县拥有劳动力53.1万,其中农村劳动力4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29万。要消化解决如此多的农村劳动力。难度可想而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超常规推进、跨越式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矢志进取,积极探索丘陵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以产业为强大支撑,促进充分就业”。该县还将充分就业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把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和乡镇。  相似文献   

3.
刚进入5月,今年的时间尚未过半。崇州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就取得了可喜的业绩:1至5月农村劳动力输出规模超过了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1%;已有7个乡镇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就业率达90%以上,“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83%;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就业达84%;5个社区建成了“充分就业社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北楸社区和羊祠街居住区就业率已达到93%.其他相对集中居住的失地农民就业率已达90.1%;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35户,“962110”就业援助成功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津县围绕农民集中居住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后的就业问题.探索建立“村企结对.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截至去年底.全县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10.08万人.占全县14.03万农村劳动力的71.85%.所辖12个镇乡全部实现比较充分就业.20个社区全部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5.
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积极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都市委作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而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使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得到较充分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则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苍溪县就业训练中心以“突出培训促就业”为目标。以创新工作机制为手段。始终坚持“重基层、建基地、抓订单”的培训模式,加大培训力度.为缓解全县就业再就业压力,引导和帮助城乡贫困人口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以来。中心每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通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5%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率达80%。中心相继被省劳动保障厅命名为“再就业培训基地”,被广元市政府命名为“劳务开发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掌握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基本信息和就业情况,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蒲江县就业局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就业实名制普查。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统计单位,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对全县12个乡(镇)132个村(社区)的年龄在16-60周岁农村劳动力的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情况、培训及技  相似文献   

8.
宜宾市翠屏区总人口78.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市劳务开发、劳务输出重点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点.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思路.牢同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劳务开发产业化的理念.基本形成了“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这两项培训.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素质就业、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进而推进统筹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需要.成都市劳动保障局不久前就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都江堰市着力构建“就业畅通工程”,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的21个社区中有15个社区实现了充分就业。3年内,都江堰市将建成充分就业市,实现“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总数每年不低于5万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射洪县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大县.城乡劳动力达60多万。近年来.射洪县就业局紧紧围绕“建好基地.夯实基础.大胆创新”的工作思路.着重强化对城乡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立足市域产业实际,确立了“产业发展为基础,搭建平台为载体,完善机制为关键,促进就业为目标。致富群众为根本”的就业工作思路,提出了三年建成充分就业市的奋斗目标.着力破解就业难题。今年全市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36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失地农民实现就业13704人,就业率达84.4%: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2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比上年同期降低0.7个百分点,城乡充分就业正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3.
资中县是有人口131万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劳务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  相似文献   

14.
小镇见闻     
城厢镇劳动保障所所长张碧兰一大早就忙得不停,城厢镇促进城乡就业、为“零就业”家庭送岗位现场招聘会马上要在镇上繁华的中心大街召开.为这个会他们组织了54个单位的1500个岗位.供城厢需就业的人选用。城厢镇是成都市青白江区的一个镇,总人口5.4万多人,农村劳动力2.3万人,城镇登记下岗失业人员992人。青白江区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开展以后,镇上给劳动保障所又抽调了7名人员。尽管这样.张碧蓝还是感觉忙不过来。  相似文献   

15.
遂宁市地处川中丘陵,人口基数人,土地资源少,工业基础薄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66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化两基础一先导”跨越式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遂宁市就业局构建“公司+基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产业化经营链,建立劳动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开发、跟踪服务一条龙的运行机制,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对劳动力进行定向、定点,订单培训,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类型”发展,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输出”过渡。由“临时型、流动型”向“相对稳定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津县加大培训开发和就业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新型社区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0.08万人,转移就业率72%,12个镇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20个社区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7.
记在郫县犀浦镇岷江小区的信息化新村采访时.发现这里设有一个劳动保障政筇信息宣传橱窗。橱窗内公布了不少单位的用工信息,小区内和附近想找工作的人很方便就能在此获得就业信息。据了解。像这种橱窗在全县的14个镇和4个充分就业示范社区都有,为此县劳动保障局花了4万多元。其实这只是该县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打造“绿色通道”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金牛区作为成都市的中心城区,提出了“三个全面接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总体思路,把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就业作为促进农民融人城市明,实现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的关键.在构建农村劳动力就业“绿色通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温江区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立足“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保障”目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和社保体系,于2006年基本实现了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和社保制度城乡全覆盖.有效解决了“三个集中”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关键难题。2006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城镇人员就业率达96%,农村劳动力转业规模达90%,  相似文献   

20.
我国约有5亿农村劳动力,按现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率.种植业最多用,扣除转移到乡镇企业及其他方面的1.5亿人,目前大约还有1.5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改善进城就业环境,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工作,应当摆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