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由主义和地球的有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伦理挑战的究竟是什么?文章剖析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地球有限性的矛盾,分析了哈丁的“救生艇伦理”和加藤尚武的“地球全体主义”,得出了环境伦理挑战的是自由主义这一结论,并提出在环境问题上必须限制自由,环境正义应该优先于自由。  相似文献   

2.
环境正义源自对环境问题的伦理关注,它的实质是对环境责任和生态利益的合理负担和分配,可以说是社会正义概念的延伸和突破。从本质上来分析,环境正义就是环境伦理学的具体阐述形式,其核心内涵就是秉持公正、平等等正义的基本尺度来协调不同群体、不同物种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人与自然、其他物种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永续地生存和发展。作为生态女性主义的倡导者格里塔·加德始终认为,生态女性主义不仅关乎女性主义和环境主义,还包括以此为前提来讨论环境恶化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加德的环境正义思想主要分为环境阶层正义、环境种族主义和环境动物主义三个层面;她的这些理念旨在不断减轻并最终消除人类对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压迫。她还认为环境正义也是源于道德关注,认为人类应该关怀陌生人和其他物种。最后以加德的《根,家园真相》一书为例,从作品中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动物灭绝等生态问题的叙述,我们可以管窥加德环境正义思想的三个维度,这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的现代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是有着不同正义指向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伴随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一些学者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再思考的产物。其主旨在于构建人和自然之间的正义关系,关心的是荒野、湿地、国家公园和濒危物种的安全。后者则是有色人种、少数族裔和蓝领工人阶级等弱势环境群体为追求环境平等权益而掀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正义运动,关注的是“小微环境”也即人们“工作、生活和玩耍”的地方免遭环境不正义行为的侵害。用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观照印度环境运动的正义指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议题。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型国家之一,印度同样面临着生态恶化的巨大挑战,但由此催生的本土环境运动却呈现出别样的旨趣和特征。这体现在它既不能等同于生态正义,也不能被简单划归于环境正义,毋宁说是二者的奇妙混合体。对印度环境运动正义向度的考察有助于甄别生态正义和环境正义,深化环境哲学的研究,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和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4.
重大邻避设施决策风险评价是一个体系,其中的经济评价、安全评价、环境评价和社会稳定评价虽然功能各异,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经济风险评价是基础,安全风险评价是保障,环境风险评价是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是归宿。重大邻避设施决策风险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本质上源自人们对生存不确定性的认识升华和价值演进,现实风险的类型及威胁程度影响着人们决策价值的选择方向与转换方式,从开发主义始,历经科学主义和生态环保主义,最终演进到包含环境正义观和后物质主义在内的邻避主义。  相似文献   

5.
人学视野中的环境正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表面上看,环境正义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正义。不同层面的环境正义根源于人的多种存在属性,人的类属性与全球环境正义相对应;人的群体属性对应的则是群际环境正义,与人的个体属性相对应的是个体间环境正义。在环境正义中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公正地分享环境利益和承担环境责任,重视每个人都具有的环境权利和应尽的环境义务,在权利和义务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要关注不发达国家、落后地区和穷人在环境权利与利益方面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温茨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问题引出环境正义的议题,将环境正义的实质归结为分配正义,不仅揭示了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内在关联,而且突出了解决环境正义问题需要树立人类环境正义意识的事实。温茨把实现环境正义的希望寄托于"同心圆"理论,寄希望于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和自然资源分配问题上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其他自然物之间结成一张责任之网,环境正义才可能真正得到张扬和实现。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上的代内正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在环境问题上要强调正义?因为环境问题不仅具有有限性的特点,环境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人类共同的行动。本文探讨了在环境问题上的不平等的社会构造,提出应该以罗尔斯的正义论为基础来确立环境问题上的代内正义原则,即生存优先原则、公平原则(含差别原则)、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相关的环境伦理理论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相对弱化了伦理之于实践的现实意义。面对环境问题时,我们不能忽略正义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正义是人们面临有限资源与环境危机的现实情景下的必然道德选择,是主体对环境权利诉求与资源分配中的基本伦理原则。环境正义的观点带动了环境伦理学的研究转向,使得环境伦理学从对抽象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转向对人类社会中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关注。环境正义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是对正义理论的延伸,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融入了伦理的考量,提供了新的伦理维度。  相似文献   

9.
大卫·施朗斯伯格(David Schlosberg)的《对环境正义的界定:理论、运动和自然》一书,旨在深入理解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环境和生态正义运动中所体现的各种有关正义的含义。作者认为,正义理论已经超越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单纯的分配正义模型,而形形色色的环境正义运动正是对正义理论发展趋势在实践中的确证。在施朗斯伯格看来,无论是一般意义上的正义还是环境和生态正义,仅仅关注分配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审美正义的厘定需借助于伦理与道德的厘清,审美正义是在艺术自律前提下的一种艺术伦理,它既非一种道德主义,也非一种审美主义,前者是一种严格的道德律令,后者本质上是一种趣味主义和审美本体论意义上的虚无主义,重申审美正义的实质就是要回归伦理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