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产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通则》第122条和《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等法规明确规定了产品责任。产品责任在实践中经常发生,在民法理论中非常重要,其法律适用也很复杂,确实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拟就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制造者的产品责任、销售者的产品责任三大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时代之来临,法律人基于各自的理论推演和预设,试图构建新型法理论。以人工智能产品的侵权责任为例,学者们提出了产品责任说、高度危险说、用人者责任说以及法律主体责任说等代表性新观点。通过从生产者、使用者以及社会进步之角度进行思考,发现上述观点依然是传统侵权行为理论的延续。基于历史维度、主体维度以及技术维度反思,也可以发现,人工智能产品的侵权行为并没有动摇现有侵权责任分配原理,现有法理论可以处理好人工智能产品的侵权归责问题。从法理论变革的视角来看,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会促进法理论在某些方面的变化,甚至可能是扩大了法律的规制领域,但是想要从根本上撼动现有的法律体系,仍然需要有其他变革的契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演绎表明,科技的发展促进法理论变革,需要具备多种耦合性因素,包括科技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制度因素,从而形成理论变革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对西方一些国家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中的产品缺陷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产品缺陷的概念、缺陷判断标准、缺陷分类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以期推动我国产品缺陷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外国产品责任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勃勃生机,法制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一时期,我国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关产品责任方面的法律规定,虽然这些法律规定对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规定还很不成熟,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诸多的修改建议。在此,笔者也就借鉴外国的产品责任立法,对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统一立法在下述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扩大产品的范围我国的产品责任法与许多国家的产品责任法相同,主要调整有形…  相似文献   

5.
邱房贵 《学术论坛》2001,(4):142-145
产品责任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正常现象,也是对受害人权利请求有利的法律现象.文章对产品竞合的两类责任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能给受害人以明辩,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权利请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一些典型国家、组织以及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从产品的概念、产品缺陷、产品责任主体以及归责原则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成靖 《理论界》2007,(5):76-77
我国近些年来因产品质量引起的事故有增无减,严重地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传统民法的契约和侵权法律制度并不能有效地予以保护。在国外,法律实践发展出了产品责任这一新型的责任制度体系,我国也初步建立了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必要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的先进经验来完善立法,以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因瑕疵产品致人损害而发生的国际产品责任诉讼案件日益增多,研究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便有了重要的观实意义。我国有关产品责任的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于1993午9月1日正式施行。然而,笔者通观《产品质量法》全文,却尚未发现一项专门的有关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条款,这无疑不适应现代国际产品责任案件的审理需要。下面笔者拟就对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美产品责任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毅 《江淮论坛》2001,(1):67-72
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 ,产品责任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突出和必要。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的产品责任法的比较 ,分析两国法律在产品责任立法、责任性质的认定、归责原则以及损害赔偿方面的异同 ,一方面为解决中美贸易中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障碍做一些铺垫工作 ,另一方面也为对中国未来的产品责任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永强  宋凯 《理论界》2009,(1):95-96
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产生是对大陆法系传统契约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体系已相对成熟,我国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合同法对这一制度已做出了较为全面的确认.但是同所有的法学理论一样,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同样存在一个不断创新的问题.本文以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规制为基点,对我国现行立法确定的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诸多立法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法上产品责任的案例、理论进行梳理,展现了美国缺陷产品致害侵权中严格责任的肇始、发展及衰落过程,同时也启示我们其实在涉及缺陷产品致害侵权时,并非任何情形都适用严格责任,严格责任只是产品责任规则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新民  谢志华 《学术论坛》2007,30(7):137-141
企业社会责任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企业普遍践行的理念,我国最近修订的两部基本商事法律《公司法》(2005)和《合伙企业法》(2006)也引进了这一理念.现实中对此新鲜事物存在着种种误解,文章在综合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与对象作了类型化的研究,最后从法律层面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相应建议.以期真正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产品责任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法律概念。它先是在英国,后至美国。现已成为世界通用的法律术语。对产品责任在法律意义上进行研究,无疑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力的推动,特别是在我国,要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致力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与世界经济接轨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公司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还很少有研究讨论公司如何通过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文章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一个逻辑模型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如何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利益,如何强化利益相关者--公司关系以及如何获得回报,最后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将因果关系作责任成立与责任范围的区分,混淆了因果关系与责任认定的不同阶段性.应当还因果关系以客观事实属性,而将责任成立与否及范围大小等问题,交由过错、公平、违法性等社会主流观念来确定.试图以因果关系的名义,通过探寻因果关系适用的规则体系化来弥补责任认定上因自由裁量所带来的任意性,只会使因果关系理论人为地复杂化.自由裁量问题,是用法律规范调控社会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学界一般认同,责任政府包括价值与制度层面,并和政府的责任体系密切相关.政府的责任包括政治、行政、道德、法律等方面,认为责任政府是自由、民主、宪政意义下的政府义务的回归与明确,对于中国的政府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围绕政府责任和责任政府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地探讨,此类研究必将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研究中也存在着概念不清晰、内容不全面、理论不彻底、研究方法混乱、对国外研究了解不够等缺陷,从而影响了责任政府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法律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法律应运而生.从法理学的角度对网络法律进行审视,研究其基本精神和理念,夯实网络法律的理论基础,探求网络法律理论研究的趋势,对更好的构建网络法律体系至关重要.文章指出网络法律的基本理念为秩序维护、权利保护和自由共享并进一步提出"网络法理学"的概念.尽管这种提法在学界还很生涩,却是网络法律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郑素梅  陈泽锋 《兰州学刊》2005,(4):158-159,162
本文根据产品责任理论的发展和国外产品责任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目前产品责任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品范围的界定、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问题等,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三鹿奶粉等缺陷产品致人损害事件,使全社会再次关注产品质量和产品责任问题.本文通过对严格责任理论历史的溯源和分析,对我国产品责任法及归责原则现状进行梳理,阐述产品责任中适用严格责任的合理性,对产品责任法适用和完善严格责任原则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76-18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私合作在国家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和合作国家理论是合作治理的理论依据。良好的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为公私合作环境治理提供了正当性依据,《环境保护法》第6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条等法律规定为公私合作环境治理奠定了法律基础,并且这一模式已为实践所证实其成功。在公私合作环境治理中,公私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合同关系,它通过合同将基于法律规定的环境责任转化为与基于合作协议的权利义务,成功实现了环境责任的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