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壮顿挫--小山词与苏门词主体性创作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几道(小山)与苏门人物处于同一时代,其词与苏门词乃至苏词互有关联,共 同体现出“清壮顿挫”的风格。这种风格表现在情感、意趣、气骨等三个层面,说明小山与 苏门人物以及苏轼皆注重词的主体性创作。这种主体性创作推进了词史演进。可见,小 山词并非词史中的回流,而是融入了当时以苏词、苏门词为代表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2.
在六朝审美自觉的基础上,唐宋文学思想趋于成熟.陈子昂的音情顿挫,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清壮顿挫,既有自觉的理论主张,又有成功的创作实践,在不同阶段,体现出大国之风,标示出文学前进的步伐,标志着古代文学和文学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在他的《小山词》中使用了非常丰富的色彩字眼,尤其是"红"与"绿,"这些色彩词的使用不仅仅是客观的事物再现,更多的是和词人的主观情绪相联系,特别是在表现词人的悲苦和凄凉情绪方面,因此,研究词中的色彩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晏几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小山词》典雅蕴籍,隽丽俊秀,特别是蕴含于其中的那些幽微飘渺的意境,使人流连忘返,对宋词发展影响很大。不能因为其人“追步花间”、混迹青楼而废其词。《小山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该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小山"、"重叠"、"金"等意象的分别考证和对此句的含义与整首词的内容间关系的论证,指出"小山重叠台明灭"是对女子晨起时脸上残妆情形的描绘,而不是对室内景象的描写.  相似文献   

6.
孙光宪的词创作在晚唐五代词坛不仅数量是最多的,同样也很具特色,他的词中洋溢着勃勃生机。无论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极富个人风格。在遣词造句方面,孙光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虚词、叠字、象声词及俗词的运用上;在布局谋篇方面,孙词跌宕起伏,一唱三叹,人物形象塑造真实生动。在词的诗化进程中,孙光宪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伤事怀人 哀语痴情──论《小山词》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刻分析了小山记“梦”词的内容、风格和审美特质。首先从内容上可分为思念、回忆和自慰三种类型,并联系小山身世,剖析了隐藏在词作之中的感伤情绪;接着从前人的种种评价入手,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比较,揭示出小山与众不同的风格、艺术特点;最后对小山梦词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评价,认为它们对构成小山独特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山词》书写女性形象,除了晏几道因个人性格、人生际遇等带来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而产生的情深、情痴外,词作中还呈现出对女子外在美的关注。晏几道在描摹时流露出一种体物倾向,即带着一种观赏性的态度去品鉴作为他生命过客的歌儿舞女们,对她们的容貌、服饰等都有着精雕细琢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女子们的外在形象。这使《小山词》女性形象的书写除却缘情的一面,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体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煜、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婉约派词人中的大家。李煜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真”,他的词一任真情的流露,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前期主要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悟;后期主要写亡国之痛,血泪之情。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最杰出的女词人。她的前期主要写略带苦涩和忧虑的望夫词和对大自然、禽鸟花草的热爱的抒情词;后期主要写的是亡国亡夫的血泪词,这既是词人情感历程的写照,又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晏几道的《小山词》大多书写歌儿舞女的音容笑貌、深婉情思和人生际遇,这些女性原本是词人可以亲近的对象,可是词人家道中落、辗转飘零的人生经历拉开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使女性仅仅停留在他对往昔的追忆和留恋中。由于花与人类的文化精神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因此晏几道便用花衬托或比喻女性的美好,以花联结自己对女性的记忆,既赋予了女性美深刻的内涵,又展现了他和女性在叶底花间的情爱体验。所有的书写均由晏几道的视点出发,他将女性作为自身情感的载体,颠覆了将歌女视为遣兴娱宾的工具、忽视女性主体经验的创作范式,赋予词作思想情感的超越性和艺术上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吴文英是词史上一位常被误解或不解的词人。究其原因,乃在于其词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写法不同,具有近似意识流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新颖的修辞手法,且又工于造语,善于用典。只有把握住梦窗词独特的审美品格,才能解开其难解之谜,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论证史达祖词除前人称道的“奇秀清逸”之外,更有沉郁的一面,并以大量词例进一步论证其词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致和完整的顿挫手法,从而构成其内体外用的沉郁风格。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断词”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马氏文通》中的“断词”是指介于起词与表词之间的“为”“是”“非”“即”“乃”诸字。它是一种句子成分 ,而不是一种词类。它同起词、表词一起构成“起词 断词 表词”句式 ,可以把“断词”看作是与表词相对的“坐动”即谓语动词。“断辞”同断词的意思完全相同。“决辞”有 5种意义 ,其中只有一种意义与断词相同。“决词”少见 ,其意义较为含糊。  相似文献   

14.
宋代著名隐逸词人朱敦儒,字希真,其词集《樵歌》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想象丰富,构思新颖;物我浑一,词中有画;情主景辅,相生相衬;婉丽清畅,雅俗并存。  相似文献   

15.
晏几道是北宋著名词人.在当时慢词盛行的风气之下,小山却醉心于令词的创作,且取得了最高的成就.小山词不同于他人的艺术境界可以概括为词境的朦胧深美,具体表现为:渺远朦胧的意境创造;惆怅蕴藉的寄托手法;浅处皆深的语言风格.正是小山词朦胧深美的意境创造,推动了词体由代言体向个性抒情的转化,也使得词这种"娱宾遣兴"的卑微文体具有与诗一样感物赋情的品格.小山对词体的意境开拓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重庆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方言词极具地方特色,有些动词尤其突出。本文就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肢体性动词“■、扌曹、捹、擩、撋、敲”进行分析,考察其在重庆方言中的意义和读音,征引历代工具书及相关文献,探索其语源,证明该词古已有之,并非方言自创,是古语词在重庆方言中的遗存。  相似文献   

17.
明清八大家之一的曾国藩作为桐城派中兴大将,传承古代文学理论"文气说",创造性地提出"为文全在气盛"的观点,并认为"气"或指先天的气质,或指人的精神力量,更多是指文章的气势神韵。曾氏在古文创作中,开拓"气盛"途径,通过声调铿锵、排偶句式、倔强个性、文章内容显现出来。曾国藩把"气盛说"扩展为"众艺相通说",再扩大为"四象说",超越方苞"义法说",无怪乎成为桐城派"中兴之明主"。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个人情思的抒发以及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色,形成了她词的独特的形象化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之一,有“满清第一词人”之称,王国维更赞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早期的纳兰研究多关注其感伤抒情的词作,而他的边塞词作也不容忽视,尤其在数量上超越前人.纵观其边塞词,我们会发现他的边塞词在立意、取材、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边塞词既有沉郁豪放之气,又有凄婉迷离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文学诗词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20.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是为配合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盛典而投资新建,将于今年10月竣工,年底开馆,建成后将是中国最具现代化标准的美术展览场馆之一。美术馆总建筑面积为15000余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展览面积为6000余平方米,并建有报告厅、研究室、修复室、库房等多个专用空间;9个展厅形态构造各异,空间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