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翻译小说对我国小说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变革的影响有四大作用 :一、使中国小说的地位提高 ,改变了“小道”之说 ,使读者了解到小说作家在异域地位甚高。二、使中国小说由“教诲劝戒”向描绘社会人生转变 ,成为近代小说革命和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三、使中国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变得多姿多彩。四、使中国小说走向现代白话、通俗化。另外 ,这些作用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文学的商业化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剖析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解构主义”在哲学、文学等领域内运用的一种策略——颠倒等级,作者认为,这正是当代中国“先锋小说”(实验小说)所采取的叙事策略。文章通过对几位作家的创作手法和具体作品的分析,论述了他们在小说叙事话语中所进行的实验性变革及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小说”经历了一个“去粗存精”的人为筛选过程.这种所谓的“纯文学”其实是当时作家、批评家和编辑家根据特定历史语境需要而人为建构起的“文学史共识”.先锋作家们的自我确立意识和寄生性写作姿态及其与上海“新潮批评圈子”的共谋关系,使得“先锋小说”日趋统一和规整.“先锋小说”在文学史上获取合法地位的同时也在悄然建立新的话语霸权.现在的文学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以先锋作家和批评家的文学趣味和评价标准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先锋小说价值取向的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继“现代派”小说之后,当代文坛上又出现了一个专注于形式实验的小说潮流———先锋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残雪、苏童、余华、格非、孙甘露、吕新、北村等。对于先锋小说,人们多在叙事、语言等技术层面上论及,而对其涉及的价值取向问题避而不谈。即使以此作论者,也往往因缺乏一份居高临下的价值势能而未能将视野伸展到中国文学发展的全部历史特别是文学的未来发展的前景中去把握。本文从文学的价值取向这一角度入手,对先锋小说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概括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评论界对先锋文学的误解使得先锋几乎成了“反传统”的代名词。时至今日,重新进入余华的小说,可以发现“先锋”小说中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主要体现在“性恶论”、“神秘主义”、吴越文化以及鲁迅传统等方面。这些中国传统的边缘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否定性力量,扮演着对主流文化的批判和反思的角色,这也是余华及其先锋小说的锋芒所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90年代中国小说创作中的人文精神可用“迷失”概括。不论是醉心于个体生命体验、追求文本形式实验的先锋小说 ,还是以关注当代人生存状态为宗旨的其它小说流派 ,大都对现实人生的终极关怀表现无力。主体精神与价值理性的困惑 ,使作家无以用积极干预现实人生的精神与世俗抗争 ,只是在一个缺少纵深感的平面上“分享艰难”。重建新世纪文学的人文精神 ,作家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在与时代的对话中 ,以明晰的价值理性缩短或减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分娩痛苦。  相似文献   

7.
80年代后期 ,中国当代文坛上一批年轻作家如孙甘露、格非、余华、苏童 ,在小说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出现了一股强大且持久的带有新历史主义观念与倾向的文学思潮。在他们笔下 ,历史呈现出全新的丰富多彩的面貌。评论界一度把他们的小说称为“新历史主义小说”,或者“后现代先锋小说”。同当代那些受到特定政治与意识形态因素影响的历史小说相比 ,后现代先锋小说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内容鲜明性的淡化和多元化新时期以来 ,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大背景发生了巨大变革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越来越丧失权威的指导 ,规范功能导致话语多元化。与…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现代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品和理论也纷纷涌入,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许多作家开始学习借鉴现代主义文学。马尔克斯和福克纳创造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对于1980年代的“先锋”作家有着巨大的影响,余华、苏童、格非等主要作家从中吸取了荒诞、变形、虚构等多种元素。人们对于兴起于80年代的“先锋”派作家有着各种的质疑和批评,其中主要是指责他们在形式上缺乏艺术的原创性。但是莫言是一个成功的转型者,在转型的同时他融入了一些“乡土”成分,成功地把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历史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马原是先锋小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自产生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但这种关注是失衡的,即学者们大多只看到了马原小说中形式因素的变革,而对其思想意义的阐释一直显得不够全面、不够充分,即使有的论者涉及到了这一问题,对它的阐释也是有缺陷的。本文试图通过辨析以往学者们有关这一问题的代表性观点,找出马原小说思想意义的确切所在。  相似文献   

10.
骆志方 《南都学坛》2010,30(2):58-60
先锋小说是中国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产生的文学现象,昔日先锋小说作家格非和余华就是这样的代表。回顾先锋的探索之路,从完美创作形式的展现到张扬的生命与人性内涵的宣泄,无不体现出先锋的探索精神,这也正是先锋小说创作的可贵之处。曾经喧嚣的先锋浪潮渐趋平静,恰如迈向成熟的一个重要征兆,在成熟中孕育着蜕变,当旧有先锋覆灭,新的先锋必将涅槃。  相似文献   

11.
“先锋派”、“先锋文学”作为对当代中国诗歌运动和小说现象的某种指代 ,多年来已广为评论界所谈论。在小说领域 ,苏童可称得上是先锋派的核心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 ,一方面积极实践着先锋的创作理念 ,一方面又尝试着用他所说的“老式方法”进行写作。这“老式方法”中不能忽视的一种便是象征手段的运用。“枫杨树”、女性、生命、死亡……无不被他拈来以构建其作品浓郁的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潮小说”的创作思想、创作特征与话语本质进行考察,对以往的“新潮小说”研究中存在的疆域界定含混问题,重新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得出的结论是文化寻根、先锋小说、女性写作、新写实小说以及晚生代作家的创作是构成“新潮小说”的五大板块。  相似文献   

13.
《牛鬼蛇神》是马原的近作。在西藏叙事的基础上,小说关于海南的叙事拓展了小说的表意空间,深化了神秘主题意义并试图进行深度的哲学思考。与马原早期写作比较,该小说写作延续了先锋小说创作理论和实践后期变化的趋势,即回到“故事”,具有一定回归写实倾向。浓厚的自传色彩也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其虽然表现出作者试图超越前期形式写作的倾向和努力,但小说内容仍是对其以往作品的大量拼接和重复组合,具有浓厚的形式色彩,小说主题并无更深刻的开掘和新意。这表明作家依然难以摆脱对形式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神秘主义叙事是先锋作家常用的方法,具有女性文学和先锋作家双重身份的林白也在其作品中渗入了神秘主义的因子,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和神秘主义色彩。以神秘主义叙事为切入点,通过林白小说中神秘人物、神秘事件以及叙事手法解读其小说的神秘主义特色,挖掘地域文化风俗和自身特质对其神秘主义叙事的影响,并阐释其神秘主义叙事在释放女性话语方面的作用以及林白神秘主义独特的诗化意境。  相似文献   

15.
从正常中逃逸 到反常中舞蹈——论先锋小说的先锋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论界之所以接受先锋小说,看重的是它的形式探索,大都忽视了其在“先锋”形式遮蔽下潜在的小说观念的先锋性。先锋小说在理论上直接挪用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等西方学术对人微观研究的观念,致力于探求人的深奥莫测的精神世界和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实施对惯例的偏移,毫不留情地解构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在对心理的展示上,它给予“分裂的自我”以无限温情,建构了关于人心灵的“另外一个王国”;在对爱情的叙事中,它颠覆了传统的爱情模式,同时大肆张扬了性,以此反抗传统爱情观对人心灵的压抑。其先锋意识对后续小说潮流的影响和启示,均有不可低估的和永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代回族作家张承志具有多种文艺才能 ,其作品涉及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各种体式之间交融互渗 ,并以诗性贯穿。小说和散文中有诗的意境 ,小说中运用散文的叙述方式 ,散文中使用小说的营构手段。因此 ,有人认为其作品的文体界限不分明。文学形式的演变受到时代变革及社会思潮的影响 ,同时也受制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和情感意志。张承志在文学形式方面所进行的种种探索 ,为我们探视中国当代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个案。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场”理论出发,通过建构“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这一对概念,寻找一种有效地重新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的方法。通过对“先锋派”、“新状态”、“新生代”等20世纪90年代相对复杂的先锋小说的情状的甄别,找出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语境下小说的先锋性的特质所在,以及它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传统之间悖论关系,用一种总体的眼光,从一个新的视角对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小说提供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对先锋小说的研究,评论界更加看重的是它的形式探索,而对形式研究的迷恋极易遮蔽先锋作家内心观念的先锋性。本文以死亡为切入口,希望能透过死亡迷宫的遮蔽,从而揭示出先锋作家内心的真实意图。论文从死亡迷宫与迷宫背后、死亡的无意义与无意义背后的精神价值、悲剧意味与承担的勇气三个方面分析了先锋作家在奇崛的形式后隐藏的对人的生存的新解读。在直面和审视死亡的过程中,一些作家以他们特有的明敏和睿智,在死亡的地层下开掘了博大的生命之流,从而深化了对人的本性的哲理探索。先锋小说死亡言说的内在变化,深层原因在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启悟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潮编辑”群体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助推力.它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原因和历史背景;它发掘、培植了一批文学新生力量;它和“新潮作家”、“新潮批评家”一同促进了文学形式变革的完成并影响了先锋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吕新一直以来被看作先锋作家,其小说最大的特色表现在叙事技巧和叙事语言的不断实验、探索和创新上.小说《梅雨》在叙事方面依然保持了一贯的先锋性,无论是叙事视角的选择、叙事语言的营造,都显现出作家高超的艺术才能;与此同时,小说在主题上也明显表现出作家对现代性的反思,对社会各种异化现象的忧患和批判,对人类生存痛苦和精神困境的古典式人文关怀.以《梅雨》为界,吕新此后的小说在叙事形式探索方面有所减弱,但固有的先锋精神和古典人文情怀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