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农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基于现阶段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发展面临的弱势地位、生源不足、经费短缺和毕业生"下不去"等困境,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需要准确把握建设高等农林教育强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战略定位,分层次突出重点,加大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调整力度,进一步支持"985"、"211"农林院校重点朝着研究型或研究教学型大学目标加快发展,使若干所院校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一流大学水平,重点支持省属地方农林院校建设成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力鼓励和扶持以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专科学校,继续坚持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建设成教学型大学,为建设高等农林教育强国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是建设一流大学的竞争。什么是一流大学?明确和分析一流大学的内涵、特征,认识和掌握建设一流大学的意义与目标,对我们如何创建一流大学、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并完成其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乎人民的美好生活,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迈上新征程,高校必须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深刻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准确把握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的使命任务,进而探寻出一条高质量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路径,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选择.努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加经费投入,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具有正相关性规律。高等教育与强国具有的正相关性规律体现在高等教育强国中高等教育系统是由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与一个国家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具有超活力、超能量的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强国实现途径的逻辑选择应是基于二者具有正相关性规律促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强盛和完善,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过程中需要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大学的应有所为。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高等教育强国与经济强国的辩证互动关系 ,提出了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战略思想,分析了高等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作用。文章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与社会经济的进步密切相关,还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人力资源培养教育质量、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教育体系等问题,从而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海洋强国建设与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强国建设进程中,海洋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祖国提供海洋事业发展的人才和技术支持的重要使命,实现海洋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我国海洋高等教育还存在总体发展规模尚不发达、整体结构布局尚待优化、综合发展水平尚待提高和全面保障条件尚待强化等问题,提出了从海洋强国战略高度重视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整合资源、调整海洋高等教育结构等促进我国海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基于依附理论体系创建形成的教育依附理论,以“中心”与“边缘”作为逻辑基点,研究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西方工业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及成因。在这一理论视域下审视和反思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但要求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警惕学术殖民主义的侵蚀、学术自我殖民倾向的泛滥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丧失,更需要我们冲破依附发展的桎梏,努力实现从“文化趋附”到“文化自立”的转变、从“模式效仿”到“模式立新”的转变、从“学术依随”到“学术引领”的转变、从“西方标准”到“中国标准”的转变,由此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由依附发展迈向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引领发展,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江泽民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决策。恢复高考制度翻开了"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一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又使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些重大决策,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学科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等学校的综合竞争力的最终落脚点。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学科的支撑。在高等教育中,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不仅是学术和认识问题,更是关乎高等教育全局的政策性很强的实践问题。高等学校分类管理的学科政策关系到高等学校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已分化为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承担的时代课题。新时代赋予一流大学应具有崇高的历史使命、时代使命和世界使命,应具备一流的理论精神、知识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新内涵;新时代一流大学要遵循一定的理论、文化、制度和实践等多重建设逻辑。在认识新内涵和遵循基本逻辑的前提下,新时代一流大学的建设需要以高位发展的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谋划,以多方主体的互动参与合力推进,以现代一流的大学治理积极践行,以审慎合理的动态调控有效规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因此,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主体的地方高校,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失时机地实施好制度创新、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质量固本、特色发展、品牌服务七大战略,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1年1月最新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对中国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中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科研奖励制度、办学理念、教育模式、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科研产出质量与数量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比较发达的省份提出了建设“高教强省”的宏伟目标,江苏高等教育在多年的发展中虽已初显“高教强省”的优势特征,但仍面临许多问题。要强化和巩固江苏“高教强省”的优势地位,必须进一步推进加强一流大学建设、革新思想观念、加大教育与科技经费投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等。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强国的思想在欧关大陆已有长达200年的实践历史,推动许多国家走向富强,21世纪,必将掀起由发展中国家参与的高等教育强国新巨澜。30年的改革发展为中国施行高等教育强国政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文章主要就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特征和现代大学的社会功用略以概述,以期为国家谋划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未来我国高教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表现在高教正向功能的发挥、尊重学术组织特性、鲜明的国别特征以及多元高教体系四个方面.当前我国大学制度建设中面临的诸种挑战表明,创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路径.建立新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大学实行中位化管理,大学评价自主化以及强化大学协会功能,则是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9日,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09年会议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会议组成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到会的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陕西省人民政府领导,以及应邀参加会议的香港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就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展开了深入探讨。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迄今已走过六个春秋,并在促进校际合作与交流谋求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中国一流大学的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政府、社会以及高等教育学界共同期待的美好愿景。然而现实中还存在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盲点和误区,主要表现为:一是唯排名是从,窄化概念;二是以规模辨雌雄,泛化概念;三是类型同质化,失却办学特色。针对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做好三个定位,即理念定位、制度定位和学科定位,这既是实现《纲要》目标的前提条件,更是我国迈入高等教育强国之列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推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高校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