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去行政化的讨论中,关于是否取消大学行政级别有相对立的观点,取消大学行政级别是高校去行政化的难点而不是重点,当前情况下不宜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大学去行政化应从外部转变政府职能和内部建设大学章程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大学问题”,并非只有“行政化”这一方面,但无疑这是当下后果最严重、影响最深远,从政府到民间最为关注的“大学问题”。本文尝试从大学行政化的表现、弊端以及去行政化的解决办法等几个方面来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一些肤浅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呈现出级别高度行政化与制度化的特征,行政依附于政治,学术依附于行政。随着大学转型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大学行政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讨论与关注的焦点话题。去行政化已是当前大学发展不容回避也无需回避的现实课题与高等教育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诉求。在我国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去行政化需要回归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重建现代大学自治制度,同时,大学教师要担当起应有的使命,以让大学回归其本位提供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4.
大学管理行政化违背教育管理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为官僚化、科层化、专制化、同质化。大学去行政化是大学管理的一场革命,是一个回归大学管理本质的过程,涉及大学管理思想、价值、组织结构、体制、方法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正确理解大学本质和大学管理本质是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大学管理去行政化应去大学行政化定式,立按高等教育规律管理的理念;去大学管理科层化,立大学管理专业化;去大学管理官僚化,立大学管理民主化;去大学管理程式化,立大学管理创新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社团",根本说来是一个探索和传播真理、创造和传授知识的自由的科学共同体或学术共同体。"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被视为经典的大学理念。现代大学引进我国之后,受数千年绵延下来的传统文化以及近代中国政治现实的影响,大学体制在历经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之后,最终形成了当前"行政化"色彩较浓的客观现实。由于大学行政化存在较多弊端,需要在回归大学本质的基础上,看到大学理念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同时对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源于管理体制的过度行政化。我国大学行政化表现为政府对大学管理的行政化和大学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大学行政化导致学术腐败、大学精神沦丧等严重后果。大学行政化的根源在于高度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人事、法律制度,传统的"官本位"社会价值取向加剧了行政化趋势。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在于理顺政府、高校及其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从现实条件分析,大学去行政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端源于管理体制的过度行政化。我国大学行政化表现为政府对大学管理的行政化和大学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大学行政化导致学术腐败、大学精神沦丧等严重后果。大学行政化的根源在于高度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人事、法律制度,传统的官本位社会价值取向加剧了行政化趋势。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在于理顺政府、高校及其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从现实条件分析,大学去行政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学由于受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制约,大学行政权力泛化倾向突出,学术权力长期被压制,去行政化成为当前大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去行政化要求大学管理改革深入到文化层面,其核心是围绕学术组织配置权力结构,保障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和学生的参与权利,使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更好地为学术事务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亟待完善且任重道远,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正确认识大学的本质、正确认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政府理性把握对大学管与不管的平衡点,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教育法制实现教育法治。  相似文献   

10.
表面上,教育行政化主要表现为学校的行政级别问题;实质上,教育行政化是指行政权力对教育的过度干预,表现为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的行政化。行政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去行政化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受体制、观念的影响,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的行政化、官僚化倾向由来已久,危害深远,已然成为高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体制性障碍,广受社会诟病。厘清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理顺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回归大学的自主办学、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本然状貌,既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当下任务,更是教育发展的长久大计。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三章明确提出,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指出,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当前,高校去行政化已是既定的国家改革和发展战略,是推进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持续进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注点。在今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明确提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去行政化"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取消行政,从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和高校内部的行政、学术权力整合两个方面入手,试图找到大学"去行政化"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行政管理中去行政化概念一直是行政工作的热点话题。综观我国高校行政工作的现状,去行政化能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但是,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障碍点,合理规避、化解改革的风险,让去行政化在悄无声息中达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是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再调整,即重新定位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人事关系、财产关系和管理方式,重新明确社会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重构社会组织的运作过程.社会组织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需要通过外部规范和内部改革共同推动,同时面临着存量与增量、发展与自治、竞争与垄断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本轮司法改革基于司法权是中央事权的设定,推行以去地方化为目标的省级统管,但是在目标与举措之间存在错位,省级统管可能会强化省级层面的地方化和司法系统内部的行政化。司法权的中央事权定位有待商榷,司法权天生具有地方性,司法的地方化分为正常的地方化与被行政化异化的地方化,司法改革应去除的是被异化的地方化,正常的地方化应予保留。司法的地方化与行政化之间相互影响,司法改革既要去地方化,也要去行政化,但是在程度上应有所区别,去行政化要彻底,去地方化要适度。全面建立与行政区划相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可以实现彻底的去行政化与适度的去地方化。  相似文献   

17.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公布后,曾掀起一轮轮的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两年多后,尘埃落实,我们却很少看到在去行政化改革上取得实际成效的案例。本文主要就去行政化去什么、大学校长应否退出学术委员会、去行政化改革重点是什么、去行政化研究重点是什么等四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及分析,以此来引起大家对一些关键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是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点。当前审判权运行机制行政化主要表现在案件审批制度行政化、法官地位行政化、上下级法院关系行政化等方面。审判权运行机制行政化降低了审判效率、影响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不利于构建健康的审级监督关系,造成"作出裁判的人不审理案件,审理案件的人无权裁判"。审判权运行机制去行政化要着力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去行政化"认识;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以司法公开为手段,监督审判权独立公正运行;完善配套措施,约束和保障法官独立司法这四个方面推进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高度计划的、“行政化”的高等教育必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矛盾。高等教育“行政化”的表现主要是国家垄断、行政垄断、地区垄断,作为办学主体的高校在人、财、物甚至教学上缺乏自主权,高校内部管理“行政化”更是编离了大学精神。高等教育“行政化”带来了严重后果,既增加政府负担又损害学校的公众形象,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高等教育“去行政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高校内部行政化是指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在各种权力中居主导和支配地位,使得学术权力等让位并倾向于行政权力。这会为高校的学术事业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使得高校的存在目的和本质异化。从目前关于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的研究看,多以处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为主。这种理论研究虽然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指明了方向,却没能为这一问题的实践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从制度主义的基本逻辑对高校内部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能够认清高校内部行政化的症结所在,为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法制体系,以及办学自主权的落实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利益相关者协商机制,为高校内部去行政化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