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纥,又称回鹘①,今新疆维吾尔族与甘肃裕固族的祖先,属于铁勒诸部之一。隋末唐初,与其他铁勒各部散处于今蒙古 高原,西至天山,分别臣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贞观二十年(646 年),唐太宗灭亡薛延陀汗国,漠北铁勒诸部开始散乱的各 自发展,回纥顺应时代潮流,选择亲近唐朝积极与唐朝交流互信,最终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了漠北铁勒诸部,建立了强大的漠 北回鹘汗国。以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为时间段轴,梳理了回纥与铁勒诸部周旋,逐渐强盛以致为后来取代薛延陀建立强盛的 漠北回鹘汗国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仆固怀恩(?—765年),铁勒族仆固部人.是唐朝金微都督府都督.怀恩“年未弱冠,即蒙上皇(唐玄宗)驱策”,历事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安思顺,“‘皆以善格斗,达诸蕃情,有统御材,委之心腹.”安史之乱中,他与郭子仪、李光弼同为唐政府军三大军事统帅之一,而且叛乱的最后平定,是在仆固怀恩的亲自统率、指挥下完成.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5,(1):34-36
回鹘衰败后,可汗兄弟嗢没斯部、乌介特勒部及在内乱之初(839)南迁的回鹘部族,均沿回鹘衙帐—?鹈泉—西受降城—天德军一线分批南下,逼近唐天德军、振武军等城。这条南迁线路,其实正是唐初漠北突厥入唐的"南寇之路",也是中唐以后回鹘南下用兵的惯用走法。在这条道路上,?鹈泉是唐朝北通回鹘之道口。西受降城为回鹘进入唐境的第一站,其东经天德军与中受降城、东受降城和振武军等北部重镇连成一片,在唐朝控御漠北诸族的战略防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仆固怀恩是唐朝一位颇有名气的将领。他究竟有几个女儿嫁给了回纥?有的说1个,有的说2个,其实应是3个。 据《旧唐书》卷121《仆固怀恩传》记载,仆固怀恩在广德元年(763年)八月二十三日上书唐代宗时自称“臣有二女,  相似文献   

5.
关于仆固怀恩的一则考辨唐澜仆固怀恩是唐朝后期的名将,两《唐书》曾为他立传,详细记述了他的一生,但其中都有一段错误,影响人们对他的了解和认识。《新唐书·仆固怀恩传》载:“未几,加太子少师,增户五百,第一区,与一子五品官。”这段记载令人费解.件固怀恩在当...  相似文献   

6.
康熙年间,在准噶尔部入掠漠北蒙古诸部的局势下,漠北土谢图汗等部内附。康熙将恪靖公主嫁于土谢图汗部,从而将"满蒙联姻"政策从漠南蒙古推至漠北。然而作为"满蒙联姻"政策向漠北推进的纽带的恪靖公主,以及以其为中心设置的公主府、支撑公主府运作的汤沐邑,并未楔入漠北土谢图汗部,而是被楔入漠南归化城蒙古土默特部,此举引发了在汤沐邑制度框架下,由公主府权力所运作的地亩、地权之成立、演变问题。汤沐邑从蒙晋长城隘口地带向土默特蒙地的突破、延展,最终形成"插花式"分布格局。归化城土默特蒙古与公主府的地权纷争亦伴随汤沐邑拓展的始终。清廷介入双方纷争,对归化城土默特经济、政治形态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回纥与唐朝的关系,在唐代民族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厘清回纥与唐朝关系大致轮廓的基础上,强调指出:应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解读回纥与唐朝的关系;在回纥与唐朝的关系中,双方都掺合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回纥与唐朝关系始终都随着双方实力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回纥汗国狂飙式的崛兴乃是8世纪中叶漠北、中原政治形势大变动的历史产物。骨力裴罗称汗建国乃乘后东突厥汗国的覆亡,葛勒可汗武功盛世的形成则恰值唐朝内乱,国势中衰.回纥三次遣兵助唐平叛,并与唐朝建立了马绢互市关系,开创了游牧民族政权与农业民族政权之间互助、互补关系的先例,但随着两国强弱的变易,这种邦交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位序颠倒.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遣唐使与中国唐朝的交往活动中,诗歌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唐朝诗人与日本友人之间对中日交往活动的歌咏,还是唐朝诗人与日本友人之间的赠答酬唱,亦或是唐诗中对日本文化的歌咏,都说明唐代诗歌在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唐代中日关系中唐诗是沟通双方情感的心灵桥梁,在推动东亚汉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中唐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回鹘与唐朝的绢马互市,学界研究不少,但多致力于民族关系与马价绢价格的高低,而很少关注绢马互市背后所掩盖的实质问题。回鹘马价常常要高出普通价格的2~3倍,甚至以次充好,将病马、死马都输入唐朝,而当时唐朝尽管财政拮据,且也不需要那么多马,但依然慷慨解囊,如数付绢,这些已经超出了贸易应遵循的各取所需原则。究其实,互市的本质应不在于贸易自身,而在于唐朝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对回鹘施行羁縻,以对抗吐蕃。漠北地区气候寒冷,居民多经营牧业,不适宜穿戴丝绸,且漠北人口少,不超过30万,而每年要通过绢马互市从唐朝易回大量的绢,有时一年即多达50余万匹,这些巨量绢除了少数自用外,多数都由回鹘及粟特摩尼僧倒卖了,有的以高价卖于周边民族,有的通过"参天可汗道"和"回鹘路"售往西域,有的则通过长安西市或洛阳某场所转卖给唐人或当地的胡商了。粟特摩尼僧借回鹘之力以攫取唐朝的绢匹,转手倒卖以牟取暴利,这应是唐与回鹘绢马互市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1.
葛逻禄是由三个部落组成的联盟,唐代时分属唐朝4个都督府管辖。从766年起葛逻禄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紧邻,并在中亚形成一种势力。840年蒙古高原的回纥汗国灭亡,回纥散往四方,其一支逃往葛逻禄避难。喀喇汗王朝是葛逻禄统治者接受了回纥汗国阿史那汗族(或“阿夫拉西亚勃家族”的一支)归这一家族所有的可汗职位。在伊斯兰历史著作中有三条关于萨曼王朝的伊斯玛因于893年对西部喀喇汗国战争的报道,它们可以相互补充。此外,这三个报道中还有关于喀喇汗王朝与葛逻禄为同一部族的重要情报。  相似文献   

12.
“通判”在唐代并非九品序列之官,是为职官当自五代始。但是在唐代基础文献中,多见“通判之官”一词。故笔者检阅相关资料,对唐代“通判”之义做详细阐释。文章指出其有两种含义:一是动词,即“共同参理,分曹掌事”;二是名词,指“副贰之官”,是佐职的泛称,即所谓“通判之官”是也。笔者以为,唐代的“通判”是动词和名词之义兼用的;南唐时,以水部员外郎充“通判”的例证,表明了其具有了正式职官的特征,是其走向职官的标志性变化;北宋初,便置“通判”一职,并明确了它所应具有的行政、监察之责。  相似文献   

13.
江南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与嬗变是唐代江南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唐代第一代的江南文人,以虞世南、许敬宗为代表的文人延续了陈隋以来江南文人的宫廷文学之士的政治身份,同时又因家族文化和师学传承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学行兼备的文儒特征,从而展现出江南文人在唐初的变迁。受其影响,唐初江南文人的诗歌表现出复变相交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4.
唐朝的民族政策较为成功,但唐朝几乎没有停顿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冲突、战争。由于唐王朝的外在威胁主要来自北方,唐朝的外务一直以北方为重点,而西北则是重要的一环。玄宗时期,吐蕃成为唐朝经略西北最强悍的敌人,因此,唐朝对陇右、河西等西北地区的经略便显得格外重要,而经略西北的具体措施等又因主持西北大局的不同个人而不尽相同,王忠嗣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个,他的"持重安边"与唐中央的政策相左,也不同于当时大多数的边镇将领,却是对唐朝冒进的边疆政策的修正,符合唐朝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考察《夜雨寄北》“巴山”所指,须辨析唐诗中“巴山”“蜀山”用法及唐剑南东川之历史地理。《全唐诗》所涉“巴山”约三分之二指古巴地之山,约三分之一指川北之巴岭,即巴蜀经汉中往返关中所经大巴山脉西缘。但目前所知李商隐行迹,没有初秋由巴蜀经汉中返关中的记载,所以巴岭之说缺乏依据。今影响最大的“泛指东川(今四川东部)一带之山”说则误读了唐代地理,唐剑南东川辖区在今四川之中北部、中部、中南部、重庆西部而非“四川东部”,今四川东部中晚唐时属山南西道,今重庆东部属荆南。综合考察,唐诗中的“巴山”除少数指川北之巴岭外均非确指,而多用以区分巴、蜀、楚等地域与文化或羁留之地。但兼具“巴山”“夜雨”“秋池”,尤其是极易触发羁旅中诗情的“相思”题旨等诸要素集中之地、唐时李商隐任职的剑南东川所辖渝州之缙云山,仍最可能为李商隐创造文学典型的触发地或原型。  相似文献   

16.
李君羡谋反案件发生于贞观二十二年。但是,在武则天时代,为了武周革命的论证需要,武则天朝廷同意了李君羡后人的解释,认为是武则天天命暴露,而李君羡之死是充当了武则天的替罪羔羊。这一说法在武则天时代写入唐朝的国史,并被后代史书如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沿袭,流传甚广。《资治通鉴》不仅沿袭这个说法,还把李淳风劝杀的故事也纳入李君羡案件的解释中,从而完成了李君羡案件的再度阐释。本文仔细分析这一历史事件遭遇的阐释历程,认为除了武则天政治的需要以外,古代历史学家的政治天命观念也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诗品》是盛唐诗歌各种美学风格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司空图对诗歌艺术多样化的审美追求,是盛唐诗人的审美理想在诗学理论上的集中反映,它所描绘的二十四种诗歌风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诗歌的意境创造,对唐以后的美学和诗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十四诗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在理论上已经步入成熟。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演义》魏氏刊本是明代万历年间或万历以后的福建建阳刊本,它属于《三国志演义》二十卷本中的简本。它删减的内容主要是:细节描写,人物对话,人物出身介绍,正文中所插入的诗论等。魏氏刊本参照了杨美生刊本进行刊刻,二者有着共同的底本或祖本。魏氏刊本和美玉堂刊本之间的关系,以及美玉堂刊本和杨美生刊本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唐代文学反映岭南商业的总体状况来看,岭南文化在唐代有了飞跃式发展,但具体情况又是复杂的。就物质层面看,其商业文化前锋在全国已达到了最高水准,但其落后之处又处于最低水准;就精神层面看,尽管包括文学在内的观念文化一直处于中原观念文化的附庸地位,但相对于原生的奴隶制观念文化而言,其成就还是可喜的。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序是与唐诗密切结合在一起且同样精彩的文化形态。现存唐代伤悼题材诗序共24篇,占唐代诗序总数的2.58%,是唐代诗序的一个小类别,但它形象化地再现了300年间唐代文人感伤生命消歇、探索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唐代文化的诸多因素也借这类诗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代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