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是唐代创作咏物诗最多的一位诗人。白居易的咏物诗在题材类型选取上,与前代相比没有大的差异。但在思想内涵上,却有很大的创新。白居易不仅将咏物诗融入个人世俗生活,同时他通过讽谕类咏物诗观风知政,进行诗教书写,在寓言体咏物诗中委婉表达其人格品性与政治立场。这些诗歌思想内涵丰富,彰显出针砭时弊,干预现实政治的社会意义,因而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咏物诗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人在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中体会到生命的力量,并通过咏物诗将它反映出来。这些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中生命律动的感悟,以及对深藏于天地之间的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的探寻。唐人正是以一种博大的胸襟和对美的敏锐感受去品味自然和人生,因而咏物诗在唐代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气象。  相似文献   

3.
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简要勾勒了唐代咏物诗的发展轮廓与轨迹。认为初唐咏物诗是唐代咏物诗的变革形成期。盛唐咏物诗以杜甫李白为代表,走向了成熟与繁荣,具备了唐代咏物诗的个性特征。中晚唐为咏物诗繁荣昌盛的继续与深化阶段,出现了各种主要创作倾向,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4.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曾创作二百多首咏物诗。甲午战争前写的咏物诗着重揭露晚清社会的假丑恶,歌颂真善美,抒发爱惜人才之情;乙未内渡后的咏物诗着重抒写爱国反帝之志和念台思乡之情,风格悲壮感人。丘诗之所以取得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他继承了我国历代优秀咏物诗的传统,注重真实地反映现实和诗人的自我感受以及诗人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人品。  相似文献   

5.
咏物诗是我国占代浩大的诗歌王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咏物诗佳作。尽管咏物诗名称出现于唐代以后,但作为文学文体意义上的咏物诗则萌芽于先秦时期。《诗经》中虽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咏物诗,但它在描摹物态、借物喻人、托物起兴等方面对后世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诗经》在咏物诗的流变发展过程中的导源作用不可忽视,它开启了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初唐时期的宫廷咏物诗人在创作上以应制咏物为主,但和昂扬的时代精神又有紧密联系,太宗时期歌咏事功与时代风会交融的咏物诗,武后及中宗时期务求藻饰及童蒙示范的咏物诗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初唐宫廷诗人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多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咏物诗的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商隐咏物诗的悲剧美张学松(驻马店师专学报)李商隐的咏物诗计百余首,构成了其整个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代诗人相比,李商隐咏物诗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表现了美好的事物受摧残、人生有价值的东酉遭毁灭的悲剧美。一李商隐所咏之物大多是一些纤细弱小而美好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初唐咏物诗创作风气颇盛。与六朝咏物诗相比,初唐咏物诗体现出如下新气象:宫廷咏物诗祛离了南朝宫体咏物诗的香艳气息;王绩、四杰、陈子昂、郭震等的咏物诗一定程度上回归了诗骚及汉魏以来的比兴传统;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诗人遭到贬谪后创作的少量咏物之作,多触物生感,情志内涵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坛似锦,诗人如林,其间有一些早慧的儿童诗人及儿童诗作值得我们关注。从《全唐诗》中诗人在儿童时期创作的诗歌着手,首先阐述儿童的概念,即限定在14岁以内的人群;其次分析儿童视野中的诗歌题材,主要是咏物诗和叙事诗,多以儿童的感受方式和思维方式审视和描绘儿童眼中的世界,抒发了儿童的思想和情感,创造了一个迥异的童心世界。最后探讨这些儿童诗作独特的艺术个性,从高度的形象性、丰富想像力、构思的新奇性和思想的"早熟"性等方面来分析。虽然唐代儿童诗人及其诗作被遗忘在古代诗歌史和文学史之外,但它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咏物诗体现出儒家仁民爱物的现实主义情感取向、以时事入诗、咏物以议政的政治情怀,同时在诗歌中杜甫以物抒怀,寄寓人生遭际之感,丰富了咏物诗创作的情感内涵,在咏物诗发展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略论齐梁咏物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齐梁前及齐梁咏物诗概貌咏物诗,是通过歌咏物的属性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诗歌。咏物诗所咏之物,范围相当广泛:花卉草木、鸟兽虫鱼、风霜雨雪、日月星辰以及日用器皿等,几乎无物不可入诗。山水、田园诗也是以物(自然物)作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但一般人并不把它们看成咏物诗。还有一些诗,“物”表面上看来是诗人吟咏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论唐代诗人的自然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承传《风》《骚》及汉魏六朝文学的自然生态意识,同时由于受本朝儒、释、道思想的共同影响以及唐人投笔从戎的边塞生活,官吏贬谪地方的特殊身世等因素,唐代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已达到了天人合一、空前融洽的地步。唐代诗人与草木虫鱼等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诗歌世界,主要表现在十大方面,即:(一)与物谐乐;(二)以物为友;(三)颂物以美;(四)感物惠德;(五)赏物生趣;(六)悲物悯人;(七)由物悟理;(八)托物寄怀;(九)假物以讽;(十)护物有责。唐诗浓郁的自然生态意识,是唐诗精神的有力体现,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之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咏物诗的开山之祖。屈原将个人身世之慨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相结合,创立了“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这也成为历代咏物诗创作的圭臬;另一方面,屈原的《橘颂》以橘喻人,是咏物诗创作的典范之作,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首咏物诗。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在其《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评析,表现出对唐诗“初、盛、中、晚”分期的认识,是明人高木秉所言唐诗“初、盛、中、晚”阶段论的先声与桥梁;在对这些唐代诗人的评析中,元好问不仅准确评价了具体诗人的特点与得失,还从整体上表明了唐诗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具有一种唐诗发展史的意义。这些对唐代诗歌的评价,充分展示了元好问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独到眼光,以及博识、智慧的评价风格。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自觉地运用咏物这一诗体,托物寄兴,针砭时弊,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至盛唐以后,始有即物达情之作”。(《姜斋诗话》王夫之)。“咏物诗,唐人最夥者,莫逾杜陵。杜陵诸诗,五律十七。然观其诗皆词在个中,意超象外,有不即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从个人气质方面对唐代诗人的创作进行探讨,把唐代诗人群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内涵、表现及其后世影响,目的在于探讨诗人气质与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是唐代最早写词的大诗人之一,白氏对词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以自己的“新歌词”推进了“声诗”向词的演化;以词作实践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以自己大诗人的声誉和影响.促进了词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咏物诗发展到中唐,许多动植物的意象已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元稹与白居易在复杂多变的中唐时期,通过咏物诗微妙地表达了自己不便言说的诉求。诗人通过对传统意象的经营运用,巧妙而坚定地干预现实,揭露社会弊端,展现心忧天下的胸怀,塑造高尚的人格理想,具有传统知识分子重修身、济苍生的远大理想。他们的咏物诗意象既有传承性,又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19.
宫词和宫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词和宫怨是中国古代诗歌关系密切的两个专题,不应混淆。宫怨出现较早,可以追溯到汉诗;而宫词却始于唐人顾况,集成于王建。宫词出现在唐代的主要原因是:唐代后宫庞大,宫女制度的弊端,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唐代政治开明,诗人可以畅所欲言;后宫生活题材,是唐诗受众的一大看点。宫词与宫怨的主要区别:宫怨多用古体,而宫词倾向于七绝;宫怨多为单篇,而宫词多为组诗;宫怨主情景,宫词多叙事;宫怨多含蓄,宫词多白描。  相似文献   

20.
新近发现的席夔墓志是唐代重要的诗人墓志,不仅可以明确席夔的生卒年、家世、科举、历官等生平信息,对研究其文学成就和交游往还也有重要价值。首先,墓志揭示了席夔的文学家世,祖父席豫为唐代著名文学家,与张说、韩休等人关系密切,为文为官备受推重;表兄李舟是唐代著名散文家、音韵学家,与梁肃、杜甫、岑参、刘长卿皆有交往。其次,从墓志评价及席夔现存文学作品可知其文学创作与科举、仕宦经历息息相关;与其有文学交往者如韩愈、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陆畅等皆为中唐文坛的扛鼎人物,呈现出中唐时期特定的文学环境。再者,墓志撰者陈讽是中唐时期代表性诗人,书者裴潾是唐代重要的文学家兼书法家,亦是席夔墓志重要文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