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族刻板印象是影响民族交往和族群互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衡量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心理指标。民族刻板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社会分类过程,并形成于直接或间接的民族接触中和文艺作品、社会媒体报道、新闻杂志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同时也形成于个体对同伴、父母亲以及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自身在民族交往过程当中的体验,"独立、封闭"的民族教育体系和居住环境加剧其产生。影响民族刻板印象的主要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民族认同、民族接触、民族本质论信念、多元文化主义和族群竞争等。最后小结了民族刻板印象的弱化策略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2.
上海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上海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通过预调查,搜集描述上海人的形容词800个,按出现次数和语义相关性,得到28个刻板形容词。采用自编问卷对685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刻板印象的结构包括负面个性、正面个性和生活方式三个维度;(2)沪籍大学生和非沪籍大学生在三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表现出内群体偏好的倾向;(3)负面个性和正面个性具有稳定性,但生活方式维度随来沪时间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区域间是否存在刻板印象差异.方法:采用自编区域刻板印象形容词评定量表对来自甘肃和内蒙古的254名被试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甘肃人区域刻板印象由六个因素组成;区域间刻板印象存在显著差异;城乡间刻板印象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区域刻板印象存在区域间的差异,并且区域文化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性别角色获得的民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别角色总是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民族等印记,总是反映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组织水平以及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特点,总是反映特定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发展水平。从民族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对性别角色进行分析,尤其是对性别角色获得的文化与民族因素、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分析,有助于对民族性别角色获得及克服性别刻板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性别刻板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在缺乏性别身份提示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本身具有的性别刻板印象能影响他/她对信息解析或理解的方式,刻板印象常常使它的对象受到先入为主的对待,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职业刻板印象研究成果,本文对职业刻板印象的概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展开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我国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方媒体长期对中国运动员存在刻板印象。通过收集西方主流媒体中关于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的报道,使用东方主义理论、媒体表象理论以及批判性语句分析等方法可以解析报道中的深层含义,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探究中国运动员刻板印象形成的原因和现状。中国运动员应提高在西方主流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学会与外界的交流,利用好体育的商业价值,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提高自信心、敢于展示自己,这对于中国运动员改变西方的刻板印象、获得更好的发展、树立中国体育正面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兴国家中日益涌现的优秀品牌(比如中国的海尔、华为、联想、万向)越来越挑战世人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劣质低价”).如何利用这些“新线索”,逆转负面的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这成为当前新兴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议题.文章借鉴社会心理学中的刻板表征理论,探讨心理加工模式对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的影响.发现:亚群化的心理加工模式下消费者较易发生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而且,渐变论者更倾向于采用亚群化的心理加工模式,较易发生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但实体论者更倾向于采用亚型化的心理加工模式,较难发生品牌原产国刻板印象逆转.这就为新兴市场国家的政府与企业如何塑造正面的品牌原产国形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9.
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心态和就业环境。当今高校忽视性别差异的人才培养模式会不断再生产甚至加剧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要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对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高校在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必须赋予人才培养模式以性别维度,解构性别刻板印象束缚下的人才观和教育观,构建既尊重性别差异又避免性别刻板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2007年在美国怀俄明大学的调查为基础,重点考察了美国大学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研究表明,美国大学生对中国人、中国社会及中国政府的刻板印象越来越负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效应,美国大学生对中国人的印象具有“光环幻想”的特点.美国国家意识形态和民众的个人主义的结合,导致美国学生把中国政府推断为“妖魔”.研究同时表明,以往关于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推断存在逻辑缺陷,美国商业媒体在对中国政府的刻板印象上实际发挥了“去妖魔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个民族,无论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发生多大变化,只要具有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这个民族就会生存、延续并发展起来。聚居于云南省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的蒙古族是南宋末年远征云南后留居该地区的部分蒙古大军的后裔,虽然他们长期远离蒙古族主体聚居区、成为杂居于其他民族中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而且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时至今日,他们对蒙古族仍保持着强烈的心理认同。实地调查和研究表明,强烈的民族心理认同是一条牢固维系着通海蒙古族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2.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行为文化发生很大变化,内蒙古的蒙语授课大学生在消费偏好、消费重点、消费水平等方面,表现出与其生活状况、文化特质、民族习俗等高度相关。深入了解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文化并且透视其社会成因,对于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养成良好消费习惯,引导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是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入居云南已有753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在与云南各民族共同的生产生活中,为多元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举凡云南行省的设立、土司制度的确定、儒学思想文化主流地位的确立和推广、多民族杂居格局的形成都与蒙古族入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蒙古语言不但是蒙古族人民的交际工具,而且是蒙古族文化、历史的载体。它的语法结构、语义构成、语义演变等都表现着特定的文化蕴涵,是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5.
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内在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元王室选择藏传佛教信仰与藏传佛教在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也是蒙、藏民族双方关系互动以及藏传佛教密法与其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结果。蒙元统治者与藏传佛教之间存在着多层面关系 ,西夏境内藏传佛教的兴盛、藏传佛教界对蒙古王室的积极传教及藏传佛教密法的特色等对蒙元统治者选择藏传佛教信仰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民族高校的生源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也潜藏着丰富性和差异性。民族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根本在于开发各少数民族文化中潜在的积极因子,在尊重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促其发展并融入校园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名字与生态观念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蒙古族名字中,除了含有希望孩子们前途远大、健康成长等美好祝愿以外,还具有朴实无华、自然纯真、与自然生态紧密相关等特点。本文仅从蒙古族名字中蕴含的崇敬自然观、善恶观及保护生态环境观入手,解读蒙古族名字与其自然生态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级神经活动是气质产生的生物学基础。本文采用BTL-QZ-V1.1气质测试系统对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神经系统特性及气质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神经系统特性指标在同性别间均无民族间差异性;男生的兴奋性及稳定性均明显高于女生;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未见明显的蒙汉民族间及性别间差异。提示神经系统特性可能不存在蒙汉民族间差异,而兴奋性及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但神经系统特性的差异并未对气质类型的分布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群科旗以前是青海湖蒙古人的一个基层社会组织,20世纪以来逐渐从民族集团演变为一个地域集团;在当地,群科旗蒙古人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成为非主流民族,他们的文化也发生了变异,一些蒙古人成为多重身份的人,走向边缘化。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学生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严重。母语文化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建议从教师素养、教材编写及第二课堂方面着力,加强母语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