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和社会现实造成大学德育陷入重重误区,人们疾呼道德重构。道德重构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德育反思:道德教育应该保持自身相对独立的形态,不能在“大德育观”中迷失自我;道德教育必须重视道德实践,使德育研究与道德践行同步;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证明道德理论的正确性,还须帮助学生领会由幸福感而衍生的道德对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对他人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传统德育模式以政治观照为价值取向,以致在面对生态伦理危机、经济伦理危机、网络伦理危机等社会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为此,要建构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引,从课程体系、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建构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生命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德育困境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出现的困境,笔者从研究生德育出现困境的原因及研究生群体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走出德育困境的四原则:内容有效与导向鲜明相结合原则,导师引导育人原则,非正式群体共同进步原则,校园环境育人原则。  相似文献   

4.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点不在于强化公司权力重心的位置,因为无论在股东大会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下,还是董事会中心主义、经理中心主义的治理模式下,对决策机关决策权力的赋予在法律上都是明确的、具体的。所以,对决策权力的适度限制才是完善治理机制的关键,基于此,反思我国《公司法》对监事会监督权限的弱势规定,限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权力,强化监事会的职能,扩大监事会的职权才是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需要的视角,对大学德育的效力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指出大学生道德危机源于非理性的需要,而需要的错位则是大学德育的顽症,即德育目标忽略了人的主体需要,德育内容脱离了社会现实需要导致了大学德育繁荣与荒凉并存的局面,最后指出了提升大学德育效力的途径——回归理性需要,正视人的主体需要,针对社会现实需要,使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达成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当代大学生面临成长危机、大学校园诚信缺失严重和高校德育自身也面临新的问题等。这一切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第一 ,深化高校德育教育内容 ;第二 ,引导学生参与德育过程 ;第三 ,加快高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第四加强高校德育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的连接 ;最后 ,研究德育创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企业清算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发展 ,应着重构建内容和谐、重点突出的清算法律制度 ,通过清算制度着重规范清算的类别、清算组织的设立与运作、清算活动中对外通知和公告及其效力等问题。为使企业清算有法可依 ,建议颁布一部《企业清算法》。  相似文献   

8.
缓刑作为对罪犯的非监禁刑处遇,已经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特别是针对未成年罪犯。我国未成年人罪犯适用缓刑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的现状,从立法和实践角度进行反思,提出了重构未成年罪犯适用缓刑制度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德育低效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心理学视角,高校德育低效与受教育者道德接受的心理阻抗与心理障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认识与情感投入不足、德育本身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脱离、学校德育心理环境的影响等息息相关。这需要我们通过重视学生道德学习心理机制和德育的情感性,以及寻求高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等诸多途径,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目标的设定不仅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服从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还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在各个具体阶段所面临的人生课题、所具有的认知能力、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只有社会的价值导向与学生的人生发展课题相结合,德育才能体现出它的具体性、针对性、实践性,才能显示出它的主体内涵和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恶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的生存质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必须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使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学生的活动准则和行动指南.目前的学校环境道德教育还存在着重视不够、与实际生活相隔离等不足.进行有效的环境道德教育,必须改进这些不足,做到知行统一、循序渐进、抓住重点,以提高学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理念的前提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命教育何谓"、"生命教育何为"、"生命教育何在"构成了生命教育理念的三大前提,对三大前提的论证不仅有利于生命教育理论的厘清,更有利于生命教育实践的操作。生命教育的内在意蕴是面向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在目的指向上是面向超越的教育,在基本路向上是面向幸福的教育。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的内在规律,在自在与自为、适应与超越以及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中唤醒生命、弘扬生命、发展生命。  相似文献   

13.
走出欧洲的人们留下的游记或通信(包括耶稣会士中国通信),促使了欧洲十八世纪的思想家们对人类命运以及人类社会组织形式作理性思索和理想设计,孟德斯鸠即是此类欧洲思想家之一.他在大量阅读来华人士记述的基础上得出了较清晰的"中国印象",他在阐述三种政府理论时多次引用他的"中国印象",并常常一语中的揭示出"中国印象"的实质,这是一种理性的真实.我们今日重读孟德斯鸠有关中国的论述,对我们自己本土文化的来龙去脉别有一番认识.这种"印象之印象"应该也成为"跨文化对话"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自网络进入高校校园之后,网络管理、网络教育与因网络而衍生的问题,已成为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而此等问题更凸显出建构校园网络伦理的必要性。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网络道德现状及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现状,提出构建完善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体系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关系的认识的提高,人们更加理解人与环境关系中的道德——环保公德,成为体现人的道德水准的尺度。因此,高等院校加强德育工作中,应强化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科技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环保公德教育,并通过在日常教育中渗透环保公德教育、利用特殊纪念日宣传和普及环保公德、积极开展美化校园和爱护环境活动等路径。有效地实施环保公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德教育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公德教育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追求教育方式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道德教育的实施方面,应该把理论与实践,显性与睁陛,内化与外化等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反思应用伦理学——兼论应用伦理学与理论伦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伦理学在西方的兴起对以前的理论伦理学构成了一系列挑战,并为伦理学研究构建起了全新的平台。应用伦理学对问题和实践的强调使传统伦理学建立大一统的理论体系的旨趣大大削弱,并动摇了传统伦理学的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应用伦理学在回答“应用什么”、“应用于什么”和“如何应用”等问题时扩展了传统伦理学的外延,并突破了对理论与应用之关系的传统理解;应用伦理学对权利的关注改变了传统伦理学对道德义务的过分强调,并改变了传统伦理学所理解的道德概念。应用伦理学的这些革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传统伦理学的扬弃与超越,使伦理学研究的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主义逻辑下的农村教育: 述评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主义的逻辑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主导了中国诸多领域的实践,教育也不例外.在此影响下,我国农村教育长期面临着诸多困境以及被边缘化的地位,而当前很多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具体的方式也都无法脱离这一逻辑背景.文章主要围绕教育公平与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转型时期的乡村教师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以及农村教育的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的中文期刊文献进行梳理,力求较为清晰地呈现最近十余年来农村教育的重要图景,并对影响乃至主导农村教育的城市中心主义、唯市场主义等发展主义逻辑进行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学生整体思想水平继续保持积极稳定和进取向上的总体态势 ,但深层次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取向依然处于不稳定状态 ,高校德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对知识的伦理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是哲学史上一个悠久的传统,而对知识的反思主要来自纯粹理性内部。试图建构一种对知识的实践理性的反思方式,即知识伦理学的传统。在简略考察了知识与价值的关系之后,反思了历史上的几个有着时代特征的知识伦理传统:“知识至善”,“禁果”隐喻,“知识就是力量”和“知识就是资本”。最后,将知识伦理学的宗旨规定为一种对知识的实践理性思考方式,并作为知识论的一种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