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以环境生态问题为突破口,对当代资本主义咖以反思与批判。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消费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生产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殖民主义加剧了生态危机的全球性蔓延。这一反思与批判揭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剖析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指明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向,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人类形成了不同关系,进入资本主义以后技术一方面改变了技术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技术使人异化为其本质的对立面、人与机器的二元对立、人的需求与实现方式的割裂、生态危机等多重异化后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技术的异化改变了人的存在和生存方式,技术的多重异化的本质是异化了人与社会的实践方式,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生态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批判从生态哲学视角继承和延伸了马克思资本主义的技术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将人文理念、生态理念和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结合起来,重新认识资本主义与生态的冲突,力图从制度的层面去探索生态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对我们选择和实施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已经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压力下,资本主义试图调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构建一种生态化的资本主义,即生态资本主义。但它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困境和问题。如何全面准确地认识和评价生态资本主义,对于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在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之间画上了等号,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主要来源于如下方面:资本基于追求利润的扩张逻辑对有限的地球生态资源存在威胁;资本主义的市场一商品经济原则对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人的精神生态的染指;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导致的结构性不道德对人与自然的双重危害.一言以蔽之,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在生态方面的不可持续性是资本逻辑的必然结果,绿色资本主义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要想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就必须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根本变革,这对于当前资本疯狂发展的现实社会无疑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奥康纳以制度批判为视角,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生态危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资本扩张的逻辑决定了资本主义在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发展经济时必然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并将自身的生态危机向全球扩散。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带来了经济与生态双重危机,资本主义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摆脱双重危机的包围,结果必然是资本主义走向不可持续性的道路。奥康纳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学批判既有积极的意义,也有一定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通过调节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取得人与人、人与自然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通过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调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关系,对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河南生态补偿发展现状,探讨河南当前构建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所面临的形势与主要问题,提出构建河南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城乡生态关系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城乡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要重建物质变换的生态秩序,维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以生产者的联合、城乡融合为特征的共产主义来实现。新时代中国要立足当下,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生态关系观中获得启迪,为统筹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社会主义制度根基;构建城乡生态共同体,打通城乡地域的物质循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关系良性互动的过程,它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具有平等和持续性、整体最佳性、人本性等特征。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扬弃"发展的异化",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加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自然关系良性互动的过程。它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它具有平等和持续性、整体的最佳性、人本性等特征。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必须扬弃“发展的异化” ,更新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 ,加强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表征人类先进伦理文化的发展观。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物的关系时,体现的是和谐共生、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强调把主体与客体、人与对象、必然与自由等对立统一的要素,和谐有序地排列组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和谐共生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人口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口发展的类型、数量、质量等方面。赤水市人口与生态二十多年来的协调发展是一个人口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成功范例。通过对赤水市人口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调查,我们提取了赤水市二十多年来的人口发展资料以及生态发展资料,通过严格的分析,找到了赤水市人口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看到了赤水市在人口与生态协调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我们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核心把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创新,对推进我国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实践纲领,不仅对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新历史观等进行研究,还从经济之人、政治之人、自由之人三方面对人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刻的研究,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及其状态,以及达成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从而论证了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构想的实践合理性。因此,《共产党宣言》中"人"的研究应该而且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人本取向原则要求把“发展为了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把“发展依靠人民”作为重要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把“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判断发展成败的根本标准。科学发展观的动态均衡原则要求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协调发展与优先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当前发展等重大关系问题。科学发展观的适度原则要求人们要有适度的情感表达和物质欲求,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要适度,社会各阶层都要具有适度的利益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观与教育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观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全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表达了人们对自身长期以来行为反思后的全新的价值定位与全新的伦理理念。这些伦理理念扩散到教育的各个方面,使教育从狭隘走向宽广、从应试走向注重素质、从关注教师和书本走向同时也关注学生,从而形成了现代教育中大教育、素质教育、学生主体教育等重大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强调了“以人为本”,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兼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两种优势的合力;科学发展观突出了邓小平“发展思想”,紧紧把握住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内在统一,在人与物、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对认识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理论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而是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即人学。对人的生活本质的批判性透视,对人的自由主体性的高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性建构,是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最内在的精神关联,是我们把和谐社会理论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根据。本文指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和谐社会理论的物质前提、人的社会性本质的生成是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理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9.
简要阐释现代公共财政为实现和谐社会伟大目标而应该发挥的基本作用。文章指出,和谐社会的标志就是人们能够在资源高效配置、财富公平分配和最佳宏观经济规模这三个相对独立且又相互联系的社会目标间找到长期平衡。对此,经济社会只有要求政府在现代公共财政框架下,针对传统经济增长、财富分配模式的主要弊端,转而推行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兼顾“平等”、“效率”原则的长期公共政策,才能实现这种平衡。文章还指出,西方国家曾经经历的“倒U曲线型”发展模式并不适合于现在的我国。该模式典型特征是“先发展,再治理”,以及在该发展模式影响下,政府总是倾向于以倒U曲线的下降部分来辩解现行政策选择的正确性。考虑到“倒U曲线型”发展模式给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巨大成本,古老东方国家信奉的“天人合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再次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由高校后勤工作的现状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意义所决定的。高校后勤工作在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导致了后勤发展的不协调,对于后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造成极大的冲击。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就必须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邃内涵,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学校各方面工作发展的关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