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2.
孙中山一直“以统一中国为职志”,“把重新统一中国看成是头等大事”,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统一问题的伟大先驱。他对中国统一问题的探索和回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启示:第一,爱国,首先要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第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要前提;第三,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第四,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第五,国家统一有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两种方式,最好采用和平方式,但当和平统一的方式无望时,决不放弃武力统一中国的努力;第六,国家统一应该是全面的统一,而民族统一和领土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第七,中国统一后的国家结构形式不能照搬美国的联邦制模式;第八,国家统一必须扫除内外主要障碍;第九,中国统一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要依靠人民大众;第十,国家统一是历史的潮流,人们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祖国统一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向会斌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2):37-38
孙中山20世纪初在晚清海权思想初步觉醒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的海权思想,提出了恢复中国海权、建设港口和海军、发展海洋实业等一系列关于维护海洋权力、海上力量、保障海洋权利的主张,这促进了我国海权思想近代化,同时也对我国当下海权维护和建设有着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晚年的和平思想主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晚年为实现和平救国救世的理想 ,提出了两大思想主张 :一是以和平手段收革命之功 ,召集国民会议解决国事 ,使武力变为国民之武力 ,铲除帝国主义与军阀相勾结的土壤 ,以便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进而建设新国家 ;二是以中国的王道文化为基础 ,以民族主义为依归 ,联合一切被压迫民族共同反对列强的侵略压迫 ,谋求各民族的独立解放 ,进而实现亚洲乃至世界的持久和平。这些和平思想主张 ,不仅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也是他在政治理论方面的重大贡献之一 ,今天对我们仍有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国家和政治国家都是现代主权国家,但民族国家与政治国家在建国顺序与建国内容方面有显著差异.在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过程中,孙中山力持通过政治革命实现政治国家的目标与民族国家的统一.由于政治国家价值理念与社会现实方面的差异,政治国家理想与民族国家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孙中山建立政治国家实践迭遇挫折而不能实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由通过政治国家统一转向了通过民族国家统一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7.
孙中山在中国处于分裂状态的 2 0世纪初 ,始终将谋求祖国的统一作为头等大事。他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 ,含有统一的趋势、性质、内涵与方式等内容 ,强调并坚信祖国必须统一和一定能够统一。他在统一的实践方面 ,采取了战与和结合进行的战略 ,先后几次进行北伐战争与开展和平奋斗 ,力图再造统一民国以建设富强国家。爱国主义和振兴中华 ,构成其统一思想实践的内核与实质。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孙中山这份政治遗产 ,并发展与超越了其统一思想实践 ,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 相似文献
8.
:1 91 2年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后不久 ,袁世凯即攫取了中华民国临时总统的职位。而退居下来的孙中山从此到“宋案”发生的一年多中的所作所为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孙中山的一贯情怀 ,即维护国家一统的情怀。本文试图从孙中山这一年多中的活动和言论中。再现孙中山的思想行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以弥补孙中山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从他的思想宝库里,我们可知他对社会主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心向往之。虽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相当的距离,但不可否认他在某种程度上是赞同社会主义的,难怪他多次强调"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我们今天重温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在于继承他的某些合理成份,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对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建国思想主要体现在《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之中。前者从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三部分论述了建构现代国家体系的基本思想。后者对有关国民政府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基础,国民政府在军政、训政、宪政三期的中央、省、县各级政府的职能、权力和相互关系作了系统阐述和规定。这两份经典文献是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执政的理论基础,对国民党执政理念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口号中所反映出的“反帝”、“反满”思想,既有其积极的提倡民族平等的意义,又有着一定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与传统的大汉族主义相比较,无论是从他们形成的背景条件上,还是从他们在历史上所造成的影响上以及在本质上,二者之间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孙中山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十六年内便将一个庞大的清王朝根本推翻 ,主要是由于清王朝腐朽昏聩已达极至、统治根基彻底动摇以及世界现代化浪潮对中国的强大冲击这两种内外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同时 ,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孙中山实行的革命政策在其中也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在长期的反清革命斗争中 ,孙中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政策体系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武装斗争作为革命的主要方式 ;以武装割据和实行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作为革命的主要战略战术 ;以反满、统战作为主要的革命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革新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
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它不仅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主张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而且反对一切外来民族压迫,力主恢复中国在世界各民族国家中的国际地位,正确地回应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民族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危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近代民主国家为目标,始终与近代民主主义相结合.贯穿着近代民主精神.孙中山在倡导民族主义的同时,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革命党人进行民族革命、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从而把对于民族主义的倡导、民族精神的弘扬,建立在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惠及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近代化前驱孙中山的主要业绩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这场正规的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但却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孙中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政治、思想代表 ,也是杰出领袖 ,又是革命的“战争事业”的倡导者 ,还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和捍卫者。他是这出光辉史剧的主角。他的英名是与辛亥革命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把从法国传来的自由、平等、博爱写在作为革命纲领的《军政府宣言》中,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革命创举,标志着中国已经完全走上了“西方的道路”。孙中山的自由观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即从强调“国民自由”开始,中经否定军人、官吏、党员的自由平等权利,最后转到“要大家牺牲自由”,去争取“国家自由”。否定党员在党纪国法范围内所应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利,既挫伤了党员的革命积极性,又导致了党的分裂。争取“国家自由”虽然具有正当性,但把国家自由与人民自由对立起来却造成了严重后果。自由需要宪政制度来支撑。孙中山认同宪政,但因强调为国家争自由和自由“要附属于民权”,结果在中国出现的并不是西方式的宪政,而是东方式的威权统治。 相似文献
17.
民族整合是构建国族的重要前提.不同国家及政党在民族整合问题上所禀承的政治理念、达成目标和选择路径的不同,其整合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孙中山民族整合思想随着其革命实践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变化,顺应了历史潮流,经历了从单一的汉民族内部的整合到对"汉满蒙回藏"五族的整合,最后由"亚族共和"整合为中华民族的道路.尽管孙中山的民族整合思想有着其局限,但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孙中山的救荒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思想精深博大,对近代中国的灾荒问题也颇有思考。关于致灾等问题,他认为与交通不便、水利不兴等问题有关,但关键的因素是贪污舞弊的官僚政治使然。他进一步思考根治灾荒的措施,认为在于振兴实业,尤要兴修水利,并注重发展农业及造林等。但他的救荒思想与救灾实践之间却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窘境。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职业代表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主张以商会、教育会、工会、农会等团体的代表组织国民会议。此一主张被认为具有职业代表制精神,甚至被国民党作为基本选举制度运用于1931年召集的国民会议,却与孙中山国民大会构想中的选举思想抵牾。究其原委,孙中山在其国民会议主张中所表达的职业代表制,很难说是其民权思想真正进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理论标志,更像是一种应对时局、把握机会的政治实用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