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旅游就业增长方式是以投资拉动为特征的投资驱动型旅游就业增长方式。在影响广西旅游就业增长的因素中,旅游要素供给因素是广西旅游就业的主动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对广西旅游就业增长具有较大的影响,而劳动力因素为广西旅游就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旅游需求因素并不是广西旅游就业增长的主动力,但旅游需求因素对保持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西就业形势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中部地区为视角分析了江西的就业形势,指出江西的就业问题没有落在中部地区的“锅底”,但可能成为江西崛起的瓶颈,江西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力供求中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分析了江西就业结构性矛盾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江西民营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江西经济较快增长与就业变动之间仍然呈现负相关关系,江西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员增多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增加就业机会成为各级政府必须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民营经济是吸纳劳动力就业最具潜力的领域,因此,有必要研究政府政策扶持和引导,促进江西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而逐步突破江西劳动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在促进劳动力非正规就业方面的作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异质性,数字经济主要提升了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高学历以及拥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数字经济对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主要提升了城镇居民和东部地区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工作自主性和工作收入并降低了工作强度进而提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概率。研究结论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就业效应,也为通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当前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而对外经济贸易可通过直接吸纳劳动力就业及通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间接增加就业机会 ,实现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从缓解就业压力角度来审视广西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并把调整和促进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看作是广西实现就业增长、降低失业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程永宏 《甘肃社会科学》2005,136(3):207-211
经济增长意味着就业增长,这是理论界和政策实践中都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本文系统分析了代表性增长理论的就业含义,从理论基础和经验资料两方面对此提出质疑,证明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就业增长;相反,在一定条件下,经济增长可能成为抑制就业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人权保障观、宪法至上观 ,确立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确保以提高就业水平为核心的经济增长 ,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就业社会服务体系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劳动力流动 ,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浙江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不仅具有短期的影响,而且很可能成为长期的制约因素.就业压力一是源于总量上存在的供过于求的现状;二是源于新增劳动力的供给,适龄劳动人口供给的增长;三是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其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呈进一步增长的态势;四是源于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高素质劳动力不足,低素质劳动力过剩;五是源于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就业存量的动荡,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因资本替代劳动而使制造业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趋于下降.本文用数量模型作为工具量化分析预测了"十一五"期间浙江就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并提出了就业发展和解决就业压力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吉亚辉  张岩 《兰州学刊》2014,(6):203-205
以甘肃省为例,利用"六普"县域就业数据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从区域差异角度对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因素进行局部变参数估计。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甘肃整体就业影响最为明显,中部、东南部县域就业受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是促进西北、东北部县域就业的重要因素。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相比,纳入空间异质性的GWR模型能分别估计各县域的影响因素大小,对制定差异化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铭  高虹  佐藤宏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47-66,206
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个人的就业概率,而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外来移民会挤占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使用工具变量,对个人层面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城市规模每扩大1%,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039—0.041个百分点。此外,城市规模扩大的就业增加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并不相同。总的来说,较高技能和较低技能组别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好处,其中较低技能组别劳动力的受益程度最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影响中等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采取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措施,并且特别针对低技能劳动力进行限制,将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的局面,不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和青岛市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在2000-2010年期间GDP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两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就业增长影响差异较大,这些差异是两大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国有经济比重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份额扩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2000年和2010年济南市和青岛市制造业两位数水平子行业的区位商的分析,认为济南市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差,而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出口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较高是实现经济与就业同向增长的重要因素.未来两市要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地区经济,实现经济与就业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地区经济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行业就业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不同地区所表现出的非均衡特征,即无论从就地转移还是从异地转移来看,农村已转移劳动力中的较大比重就业于东部地区,这必将极大加速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并相应导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剧。而对此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也表明,无论是就地转移还是异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新配置都明显促进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福建通过认真实施人口十年规划以来,人口增长速度明显趋缓,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这一方面有利于福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福建劳动力的供求也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影响福建就业水平相关因素的研究,提出提升福建就业水平的基本思路和建议,这对加速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十一五"期间促进就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有较多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予以解决.上海"十二五"期间促进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上海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高端劳动力投入与促进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在不断加大中高端劳动力投入的基础上,要求更加有效发挥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重大作用,持续改进提升政府促进就业的方式与效率,努力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发挥政府、劳动力市场、劳动者与企业的合力共同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这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的再就业工程,组织更多的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扩大就业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九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和进程的大事。扩大就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十分密切。从现象上看,扩大就业的巨大压力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与矛盾。面对着数百万失业下岗职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想方设法扩大就业;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则要求我国经济增长从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扩张转变到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上来,这意味着等  相似文献   

16.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大,就业机会小,并且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宏观就业形势在长期内将难以改变。我们必须从统揽全局的角度处理好经济增长方式与就业的关系,确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这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的再就业工程,组织更多的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扩大就业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九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扩大就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十分密切。从现象上看,扩大就业的巨大压力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与矛盾。面对着数百万待业或下岗职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想方设法扩大就业;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则要求我国经济增长从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扩张,转变到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上来,这意味着等量投资所创造的就业岗位相对减少,显然不利于扩大就业。这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扩大劳动就业已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就业结构性矛盾即就业需求和就业供给不匹配,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根源在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的新"三碰头",即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差的矛盾、新兴劳动力市场与传统就业观念落后的矛盾、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宏观管理改革滞后的矛盾。破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需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面对本世纪初相当时期内我国仍面临因劳动力过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引起的巨大就业压力,应该走一条有利于缓解再就业压力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新路子。就此可概括为:调整和制定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政策;努力协调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矛盾;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进步类型。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在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深,日本内部劳动力市场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合理地吸收和借鉴日本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理论及其发展,对我国企业就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