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苏地区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处于太平军的核心统治区,由于战争和宗教信仰的原因,其地绝大部分文庙被焚毁.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廷首先着力兴修文庙,江苏地区文庙也得以重修.江苏地区先儒在这一时期得以从祀文庙,可以在春秋丁祭典礼时供士人现瞻,从而成为江苏地区官方教育士民的象征符号.但在外来势力和内部动乱的冲击下,清廷统治已然式微,其妄图通过文庙从祀这一象征符号来达到维系士人信仰之目的亦无从实现.  相似文献   

2.
光绪间关于王夫之从祀文庙的争论陈勇勤文庙即孔子庙,是为推崇孔子、表彰儒学而建造,并列入国祀典的礼制庙宇。封建王朝把文庙作为显示国家崇儒重道的象征,依照定制,庙内既奉孔子,又配享先圣及祀先贤、先儒。文庙从祀的先贤、先儒,不论京师国子监还是省、府、州、县...  相似文献   

3.
云南蒙古史研究中的两项史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蒙古族研究中的重要依据《都元帅府修文庙碑记》的内容在传抄过程中出现错误 ,将“至元”误作“至正” ,以至于基于此的研究出现年代上的混乱。本文通过考证古籍和现存的碑刻 ,对此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文庙是儒家文化的物质空间载体、制度载体与精神载体。它不仅仅与当地的教育事业息息相关,也体现了中央王朝通过儒学教化人民的治理术。近年来,文庙学研究逐渐兴起,但现有研究中对西南地区的文庙涉及较少,且多集中于梳理文庙的历史或讨论其文化功能。要将文庙置于具体的区域史与社会史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庙的线索功能。西南地区的文庙串联起了三个重要面向:中央对边疆的治理,儒学在西南的传播以及当地移民(包括科举移民)的变迁与发展。三个面向存在内在联系,两两之间不断互动、相互促进。而这些互动过程都是围绕着集治边、教化、教育为一体的文庙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清马氏宗祠     
清马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常平镇桥沥马屋村,于清朝宣统年间始建。整个祠堂坐北朝南,分为三进。其左侧建有一座文庙,内奉孔子像。文庙后面有一座300平方米的书房,专供族人读书之用。不过由于文革时期文庙和书院均受到破坏,所以宗祠、文庙、书院三合一的古代活动场所不能完整保存下来。1992年重修,外观改变较大。宗祠采用砖木结构,现存主体结构还能看到昔日风貌。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文庙是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下属的文物单位之一,作为文物部门,要利用向人们展示文物的过程,充分发挥德育的思想导向功能,品德创造功能和性格优化功能,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作用.如何利用文庙的历史文物,继承孔子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使文庙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每个文物工作者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哈尔滨文庙是祭祀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孔子的庙宇.孔子同时又是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对文化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的德育思想体系对中华民族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若能将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为今人所用,那么一定会在教育后人、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供一个极好的场所.哈尔滨文庙坐落在哈尔滨南岗区南通大街和宣化街交叉点上的文庙街,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院内.它始建于1926年(民国十五年),落成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是由当时的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及继住长官张景惠倡导实施,中外人士和政府募捐集资73万多元(银币)修建的.它又是东北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文庙.文庙建筑结构为三进院落,原占有地6万平方米,对存围墙之内的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674平方米.总结构具有典型  相似文献   

7.
文庙释奠礼仪是尊崇孔子儒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上,对孔子和先贤先儒的释奠,存在一个“变”与“不变”的演进过程.应从孔子对礼制的认识出发,正确领会和理解孔子儒学的核心原则,既要把握其中“不变”的内在思想,保持传统祭祀仪典的内涵,又要防止“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具体特征.研究文庙释奠,还是开展一系列礼仪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当前的道德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船山记忆的复活与船山形象的建构是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道风景,也是今人窥见近代思想观念变迁的一扇窗口。晚清以来,王船山先后三次被清廷大臣奏请从祀文庙。在此过程中,船山记忆不断复活,船山形象的不同侧面得到凸显,船山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得到挖掘,船山最终以有利于新政改革的正统儒家学者形象,进入了文庙从祀行列。探讨晚清从祀活动中的船山记忆和船山形象,不但有助于推进对船山思想之近代影响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反观近代思想变迁的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9.
明代福建文庙祭祀在继承前朝旧制的基础上,大有发展,臻于完备。祀典的诸多类型,从孔子庙祭、启圣祠祭到名宦祠祭、乡贤祠祭等都被纳入到全国统一的规范之中,制度化程度很高。作为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文庙祭祀在实现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心理效应、情感体验、符号记忆等独特作用,旨在寓道德教育于祭祀典礼之中,让学子在耳濡目染中树立尊师重道、崇德报功、尊卑有序的儒家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彝族撒尼支系的密枝节中,女性是不允许参加的,因为当地人认为女人是不洁的象征.而密枝节起源传说和田野现场表明,女性在密枝节缺席的状况已经开始悄然改变.作为传说叙事的主角和现代密枝节的参与者,女性作为一个权力主体,在密枝节中和神权、政权和经济权力一起,构筑出密枝节权力话语剧场,见证了传统节日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中的神秘现象、性爱关系描写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民之 《殷都学刊》2004,42(3):81-85
《白鹿原》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是新时期正面集中反映儒家文化的作品。作品中有许多对神秘现象和性爱关系的描写 ,这些内容可以从儒家文化来加以解读。神秘现象揭示出儒家文化后来被神秘主义化的某些痕迹 ;性爱关系的描写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性爱的态度以及对人的最为隐秘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作为纪录片文化的内在灵魂,渗透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然而在当代,纪录片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正在被各种混杂的价值取向所遮蔽,人文精神遭遇了边缘恪守和中心遮蔽的尴尬状态。本文立足中国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和隐逸人文精神,分析了它们与纪录片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应该力图探索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儒学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一现象在世界文明中也是独一无二的。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最终打破这一传统,使许多西方思想观念传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极大冲击,儒家思想受到批判。然而,由于儒家文化内在的演进逻辑与中国文明能够很好的贴合,儒家文化实际并没有消失,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必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要为目标,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失去传统文化之根。中国必须创造出与其大国身份相称的独立的现代的理念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是非宗教性的文化,宗教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哲学才是文化的主流与核心。宗教在中国相对不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原始性,并有造神机制。儒家的伦理哲学同时承担了宗教的功能,具有满足信仰和感情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政治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主义形式下的宗教、政治、伦理三者合一的形式。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必须适应这种传统,承担起儒家哲学的功能。儒家文化不是历史,而是活着的现实,始终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试论儒家思想的对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当前在对外传播中面临着缺乏系统的对外文化传播战略、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文化帝国主义长期威胁、缺少强大硬实力支撑、网络传播媒体飞速发展等挑战,必须尽快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儒家思想传播战略,即构建国家文化传播战略体系,优化儒家思想传播内容、创新儒家思想传播体制,培育传播人才、讲究儒家思想传播策略,推进儒家思想传播主体与渠道多元化,提高儒家思想网络传播水平。  相似文献   

16.
女性婚姻自由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寡妇可否再嫁是衡量中国社会儒家伦理思想观念是否牢固的一块试金石.相关内容的元杂剧透露出的文化信息可以窥见蒙元社会草原文化对中原儒家文化的冲击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儒家士人精神与当代公民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士绅社会是一个自治性民间社会,它在代表社群利益、参与地方政治、影响政府行政等方面具有与市民社会相近或相同的功能.士绅社会的权威和治理原则来自于儒家文化传统,因此,当代公民社会建设需要并且可以从儒家文化中寻找积极意义的思想资源.儒家士人精神包含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批判意识和抗衡意识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对培育公民人格、促进公民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多样性与云南的多民族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是中国文化多样性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云南各民族文化多样性中蕴涵的和谐文化,直接建构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多样性促进创造性和多样性促进稳定性,是自然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云南的文化多样性对构建和谐云南具有积极作用,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与发展文化多样性,推动云南的多民族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义在中国传统法文化中长期处于儒家某些道德诉求的从属地位。这种从属性主要表现在:在法的制定方面,以儒家的某些道德诉求为法的价值追求;在法的实施方面,以儒家典籍为断狱的依据。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历史上以农为本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熟人社会中道德力量足够强大;族群本位的思想观念抑制了正义观念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借鉴《文化与帝国主义》一书的某些观点,针对当今的文化霸权主义及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振兴与现代化问题,只有把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真的进行反哺、扬弃、并且积极的融入世界文化,才能真正的做到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儒家文化的回归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