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游宇明 《领导文萃》2014,(17):40-42
正在明代,朱棣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一生五征蒙古,收复交趾,在东北、西北设立军事基地;他兴修水利、疏浚大运河、鼓励垦荒,派郑和数次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然而,少有人知道这个堪称优秀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大演员"。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向对太子朱标不满  相似文献   

2.
海瑞的死谏     
樊树志 《领导文萃》2011,(12):96-99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海瑞出任户部主事后,对嘉靖皇帝的尖锐批评。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下台,三年后严世蕃被处死,抄没严府家产,意味着一个贪腐时代的结束。然而嘉靖皇帝还活着,依然故我,朝政没有起色。正如黄仁宇所说:"严嵩去职虽已三年,但人们对嘉靖的批评依然是‘心惑’、  相似文献   

3.
熊召政 《领导文萃》2008,(22):47-49
明朝万历皇帝的首辅张居正,是一位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传奇人物。他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并多次巧妙化解朝政危机,显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4.
如我 《领导文萃》2008,(24):114-115
事情发生在东汉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已经做了12年皇帝的汉桓帝刘志,再也憋不住所受的窝囊气了。这12年里,他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名为刘氏朝廷,实为梁家天下,朝政大权全部捏在梁皇后的哥哥、大将军梁冀手心里。  相似文献   

5.
宰相,是封建朝廷中综理朝政、起决策作用的核心大臣,是仅次于皇帝的实际的政治决策人和领导人,是君王的辅佐,其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朝天子一朝臣,权力的交替必然伴随着人事上的改组。唐太宗开始执政,他要大展宏图,  相似文献   

6.
还有个棋子     
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话用在北宋围棋高手贾玄身上最恰当不过了。贾玄是宋太宗时的翰林院棋待诏,就是陪皇帝下棋的人,这可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尤其是与对围棋还有点研究的皇帝下棋,赢了呢,皇帝没面子;输了呢,皇帝又不乐意,说你是故意放水、弄虚作假,得在不让而让上把握好分寸,这就是一个需要高智商的脑力活,弄不好,不但会丢了饭碗,甚至连脑  相似文献   

7.
皇帝也有难当的时候,尤其是他上头还有个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倦于朝政,56岁便提前退休,把位子禅让给自己的养子赵昚。赵登基后,尽管位居至尊,但他在其位难谋其政,做起决断来处处受制。比如,作为一国元首,他屈辱于对金称臣,不  相似文献   

8.
雍正的务实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一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  相似文献   

9.
治国乏术,邀誉有方——崇祯帝的悲剧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天灾人祸频传。当时的崇祯皇帝面对这种山崩地裂的局势,曾思有所作为,他为了摆脱阉党的控制,钦定“逆案”,将魏忠贤等人处死;并平反冤狱,革除弊政,天下事似有可为。但崇祯帝才能平庸,对臣下以重刑控驭,加上赏罚不分,凡事诿过臣下,甚至认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臣僚人人自危,不思有功,但求无过。崇祯乃不得不再重用宦官,委以军事、财政等大权,朝政更加败坏。  相似文献   

10.
鸣弓  彭本 《领导文萃》2006,(2):128-132
太上皇,是皇权政治的特产。辞书的解释是:皇帝的父亲,也叫太上皇帝,简称上皇。不过,第一个被称为太上皇的秦庄襄王,却是死后由其子秦始皇追尊的;其后,汉高祖刘邦亦尊其父太公为太上皇。这两个早期的太上皇,和后来的由皇帝而太上皇的那种情况有别。由皇帝而太上皇,用当代政治语汇说叫“退居二线”吧。皇帝宝座之极具诱惑力,可借用毛泽东的诗句来表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坐上去诚然不易,而下来也非常之难,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另一个“英雄”武力赶下台;活着能让出皇帝宝座——哪怕是让给自己的儿子,毕竟很难得。权迷心窍如唐宣宗,大臣请他早…  相似文献   

11.
冯伯群 《决策探索》2011,(13):68-70
《清代皇帝的一天》是“档案见证北京”档案文化系列讲座之一,主讲人以馆藏清宫档案文献为依据,从清代皇帝一天活动的视角,介绍皇帝读书学习、处理政务及生活起居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揭开清代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匡正了影视作品和民间的一些不实的传说,还清朝皇帝生活的本来面目,生动讲述了宫廷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相似文献   

12.
正注重人才培养具体说来,根据清朝体制,曾国藩真正参与朝政,是在道光三十年开始的。从保存下来的资料来看,曾国藩在这一年里总共上了四道奏折,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应诏陈言疏》。曾国藩在坐了十年冷板凳之后,初次具有直接向皇帝上奏折的权利,自然格外重视。这道奏折写于三月初二,虽然这一年  相似文献   

13.
吴刚 《领导文萃》2012,(14):41-43
近来,人们逐渐感到国际社会有些不对劲儿:"盯"住中国的人越来越多,"找茬"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甚至一些"兄弟"国家竟直接"叫板"。于是,国人稳不住了:抱怨"韬光养晦"的有之,急于想在国际舞台上"亮肌肉"的有之,甚至想教训一下那些不知好歹的"小兄弟"们的也有之,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心中产生了不知所谓的幸灾乐祸。历史上诸如此类的事件真是太多了。公元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过世,懦弱的刘盈继位,但真正执掌朝政的却  相似文献   

14.
2008年4月8日,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在河南郑州新郑市举行。本届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嘉宾云集,将有港澳台知名人士、海外华人华侨华商社团负责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七届海外会长会议参会人员、两岸百名退役将领拜祖大典参访团、中国历届奥运冠军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群众代表2万人参加拜祖大典。香港地产业知名人士李肇基,香港传媒知名人士郭鹤年,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已确定出席大典。  相似文献   

15.
雍正皇帝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成功的改革家。康熙末年,国库亏空,官场买官鬻爵,贿赂成风,深谙吏治腐败的雍正决心大力改革。在这场极其艰难的斗争中,雍正敢于突破常规,革除弊端。他改变了“新皇帝即位大赦天下”的旧习俗,因时而变,在整顿吏治,清查亏空中提出许多新的解决办法,并创建了养廉制度,使得朝政立即畅通无阻,为乾隆朝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全面预算概述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它包括经营预算(如开发预算、销售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和财务预算(如投资预算、资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全面预算的特点体现在"三全":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全方位:全部经济活动均纳入预算体系。全过程: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均要纳入预算管理过  相似文献   

17.
匡济 《领导文萃》2015,(8):73-76
<正>在古代社会,皇帝能否采纳臣子的意见是决定国运盛衰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对皇帝提意见,也有专用的术语,即"谏";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皇帝,则有"从谏如流"这一成语加以褒美。此语出自东汉史学家班彪所著的《王命论》一书,评价刘邦"从谏如顺流"。意思是刘邦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像流水一样自然。刘邦到底是否如此,恐怕不能仅凭班彪一面之词来断定。皇  相似文献   

18.
读史以知兴替。读《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二》,知皇帝与相国微妙关系,不可不读也。中国大一统皇权专制王朝中人主与相国的关系范式,是在汉高祖的时候被确立起来的。汉高祖与萧何的关系,对其后历代王朝一直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一范式由以下内容构成:皇帝用人,以权术势控制政治大局,相国用事,在经济、法度、战事等各方面为皇帝效力;从人才角度看,皇帝多为二三流人才(刘邦再精明,充其量只能算二流人才),相国多为一流人才(萧何是没有争议的一流人才);皇帝的心思主要用于防止相国或其他大臣谋反,几乎无有例外,相国的心思主要用于谋国事,真想僭越谋反的…  相似文献   

19.
皇帝虽号称万民之主,然一般皇帝都是饭桶,其能耐是不能也无法治民的。他虽然御宇天下,实在只能躲在深宫里享福,治理国家还须依靠旁人。即使英明之主如汉武、唐宗,也不  相似文献   

20.
五代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在其父李克用与朱温、刘仁恭、阿保机争斗不利,节节败退面临覆亡的前夕继晋王位。他以父亲临终前留下的三支箭代表的三个强大的仇人激励自己,励精图治,经过数十年的征战,破幽州、灭后梁、驱契丹,终于北方一统,建立后唐,做了开国皇帝。然而他称帝后,好声乐。宠优伶,任用伶人为官,不理朝政,放任伶官胡作非为,导致天怒人怨。众叛亲离,在不到四年时间里,其弟李嗣源和众将士起兵反叛,伶官出身的亲兵指挥使郭从谦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庄宗李存勖最终落得个中矢而亡的悲惨结局。庄宗因危而生,因“伶”而亡的传奇人生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他“好伶而亡”的教训至今仍有反思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