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传奇名作《霍小玉》一直受到学界的重视,以张友鹤选注的《唐宋传奇选》为底本,对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复杂丰富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方式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出社会人在功利面前艰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说“撠”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撠”之“撠”,今人训诂约有四解: 1、如“戟”的“繁文”,即古代兵器。(陈直《史记新证》122页) 2、剌。(《辞海》修订本)又,击剌。(《辞源》修订本) 3、弯起胳膊去拉住东西。(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孙膑》注) 4、以手指叉人。(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说》,江西人民出版社,82年)诸家之说虽异,其源盖本于唐司马贞、清段玉裁二人的训诂。  相似文献   

3.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话;“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皆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课本上对其中的“客何为者”未予加注。查王伯祥先生选注的《史记选》,其中对“客何为者”的注解是:“你是干什么来的。”(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史记选》第44页)又,《古代散文选》中对“客何为者”的注解是:“(这个)客是作什么的。”(见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古代散文选》上册第186页)从这两个权威性选本的注解中不难看出:一个是把其  相似文献   

4.
“元人散曲,作者至多,其词清新俊逸,与唐诗宋词可以鼎足。”(《吴梅戏曲论文集》第137页)然散曲研究,起步既晚,诚不若杂剧倍受青睐,更遑论与唐诗宋词并重。之所以如此,要在资科匮乏。元之散曲选本,流传至今者仅有《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梨园按试乐府新声》、《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四种而已,曲之别集而流传者亦仅有张可久、乔吉、张养浩、汤式四家,且后者已属明人。殆至今之治曲名家隋树森先生殚精竭虑编成《金元散曲》,读者始知元人小令竟存3853首,套数457套之多。是谓元人散曲之蔚然大观。然而作者意在“冀得元代散曲之全”,并无注释,一般读者仍难甚解。有鉴于此,不少学者亦曾尝试选注元人散曲,付梓问世者并非罕见。诸如《元人散曲选注》(王季思)、《元人散曲选》(羊春秋)、《元散曲选析》(傅正谷)、《西湖散曲选》(吴战垒)、《元人小令选》(卢润祥)、《元人小令二百首》(王瑛),亦各具特色。对  相似文献   

5.
晚唐作家裴鉶的文言小说集《传奇》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长期以来一直被治小说史者所重视,因为它成了唐代小说的文体共名。其实,这部小说的作者裴鉶是一个具有道教情怀的文人,而他所创作的小说集《传奇》,是一部顺应崇道潮流、宣传道教文化、神仙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把传奇(文言故事)归入子部小说类, 《四库全书总目》将其更名为传记, 归入史部。之所以这样做, 既是为了保持官修目录学系统的统一, 也是为了与戏曲在称谓上作出严格区分。鲁迅忽视古今文体同名异质、异名同质的现象, 简单作出《四库全书总目》“传奇不著录”的著名论述, 其解读不准确。其实恰恰相反,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努力收录传奇(文言故事)而不是将其简单抛弃。  相似文献   

7.
“千古文人侠客梦”。因此,武侠小说捕获了不少读者的心。武侠小说古代即有,从唐宋传奇(作者按:自晚唐《传奇》一书始,方将唐人小说称为“传奇”,宋以后将唐人所作小说一概称作“传奇”)到明清时的公案侠义小说等等,都可视作武侠小说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一类的  相似文献   

8.
近读《文言语法分析》(廖序东主编,198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受益匪浅。该书第40页中指出:“文言里有少数几个词兼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和作用,叫做兼词……尔:如此(动词+指示代词)例如:‘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然=如此(动词十指示代词)例如上例‘君尔妾亦然’的‘然’。”廖序东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9.
由说书艺术发展起来的话本小说,是我国古白话小说的瑰宝,而志怪传奇以及某些野史杂传等文言小说,也是祖国艺苑的奇葩。庸人传奇是文言小说发展的丰碑。宋以后传奇小说虽渐趋衰落,而艺海拾珠,尚有珍奇,夕阳虽近黄昏,晚晴亦多异彩。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杂剧和散曲,传奇小说只有清江宋梅洞的《娇红记》可谓唐人嫡派。有些散文家的人物传记,可当作文言小说来读的,为数也甚少.吴曾祺编《旧小说》,曾有所辑录,但从小说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尚不足快人心意。明清时代,白话小说成了文学主流,但文言小说也并非绝响。明  相似文献   

10.
唐代剑南西川节度副使裴铏的小说集《传奇》,被后世的研究者誉为“传奇体小说的正宗”。由于该书亡佚已久,学界对它的研究很不充分。《传奇》的书名,能在宋以后成为唐代新体文言小说的代称,足见裴铏的小说在文体上颇具代表性。本文以周楞伽所辑三十一篇为依据,探析《传奇》在文体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中国文言小说的复兴时期,而明代中后期文言小说复兴的明显特点便是雅俗合流。这种合流从受《娇红记》影响的通俗化传奇小说和文人编辑的通俗化小说读物如《燕居笔记》等开始,到大量小说类丛书、类书的出现,就已经呈现出文言小说复兴之大势。而许多社会名流、诗文作家参与文言小说的创作,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文言小说的复兴和雅俗合流的趋势,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和宋懋澄的《九籥集》便是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2.
一、铁保及《联床对雨集稿本》简介 铁保(1752—1824),满洲人,姓栋鄂氏,名铁保.字冶亭,一字梅庵。二十一岁成进士,由编修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清史稿》有传。他是著名书法家和学者,与翁溪、刘石庵、成亲王称四大书法家,世号“翁、刘、成、铁”,有《惟清斋帖》《惟清斋手临各家帖六册)传世。亦工诗,有《梅庵诗钞五卷》《惟清斋全集》等著作为世所重。曾为《八旗通志》总载,纂辑有《白山诗介》《八旗诗》等乡邦文献。其弟玉保,亦同官翰林,当时就有“翰苑二保”之称。我有幸收藏了铁保的《联床对雨集稿本》,对这部珍本书,无论从那个方面讲,都是值得介绍的。 ’ 《联床对雨集稿本,(以下简称《稿本》),16开,竹纸,半页10行,行20字,楷书誊清,共56页(其中封里空白衬页一页)。封面左上标“铁梅庵诗稿覃阆峰记”,有的笔划墨色已相当暗淡;封面右侧标“朕床对雨集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墨色较新,当系后人成书;封面中下偏右标“东武刘氏少泉谨装”。按铁保之弟玉保字“闽峰’,当为玉保手迹;刘少泉为刘石庵之裔孙,收藏金石至富。正文前,有法式善(1753—1783)录诗四首、信札一、题记一,分别署“法梧门”、“式善”、下钤“时帆”阳文正方印。正文首行标“鹤厅续稿”,第二行标“乙巳得诗十七首”,按着按年系  相似文献   

13.
影《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卷四《降魔变文》: 使(按指宰相须达多的使者)影牆忽见,(宰相护弥之女)仪貌绝伦,西施不足比神姿,洛浦讵齐其艳采。直冲审视,恐犯于礼仪;遂即缓步抽身,徐问邻人言曰:“此是谁家屋宅……”(362、363页)引文中“影牆”的“牆”原作俗体,蒋礼鸿先生校正为“牆”,甚确;蒋又说“影”是“依  相似文献   

14.
年代考订 1,(嘉靖)四十五年,提督吴桂芳因其间,遣典史廖元入上六里抚谕之,诸僮复业者二千人,银豹势孤请降。久之,复猖撅……更自永福入桂林劫布政司库,杀署事政黎民衷……。(桂林条,中华书局本,下同,8203页) 案:关于韦银豹请降时间,检《世宗实录》页9007页,嘉靖四十五年九月戊戌条文“古田僮贼韦银豹等降。”明俞太猷《正气堂集》卷十六《讨田贼呈》文云“及招抚,凤皇巢首恶  相似文献   

15.
一、名称和渊源“传奇”是明清时期的重要戏剧体裁之一。“传”读作chuan,与“宣传”的“传”同音,而与“史传”、“传记”之“传”(读作zhuan)不同。其实“传奇”这个名称,在文学史上不一定都是指戏剧,如鲁迅编的《唐宋传奇集》就是唐代的短篇小说。“传奇”这一名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涵义,“明清传奇”是指明清两代的长篇戏剧剧本。近人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简要地作了说明:“传奇之名,实始于唐。唐裴铏所作《传奇》六卷,本小说家言,此传奇之第一义也。至宋则以诸宫调为传  相似文献   

16.
“以”字在文言中使用率很高。它可以作动词(李斯《练逐客书》:“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左传·昭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名词(《列子·同穆王》:“宋人执而其以。”)、代词(《吕氏春秋·贵信》引《周书》:“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候之宫。”),通副词“已”(《国语·晋语四》:“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  相似文献   

17.
语文札记     
《诗经·陈风·泽陂》“有蒲菡萏”中的“菡萏”一词,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是这样注音的:“读为寒谈的上声。”(见该书第69页)  相似文献   

18.
关于“者”,前辈、时贤研究颇多。除可独立作宾语的代词“者”不论,从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吕叔湘的《文言虚字》、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以及韩峥嵘的《古汉语虚词手册》来看,各家对“者”的研究,论述有详有略,看法有同有异。这几家的主要观点,可列表概括如下:(见表一)《庄子》中用“者”颇多,共达1104次。①除“意者、或者、谒者、兀者、使者”具有双音词性质,其中的“者”可看作语素,因而有21次可以不论外(亦未见可单独作宾语的代  相似文献   

19.
分析《红楼梦》前80回的语言,发现有一种说法:“因Y,因G。”数量不多,只有十来个例句,但情况特殊,值得注意。 “因Y,因G”一般是复句,Y代表原因,G代表结果或跟结果意义有关的后续行为。“因……因……”是因果关联格式。呼应使用的两个“因”,前一个标因,后一个标果。例如: (1)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今好月,不可不闻笛。”(红76回,862页) (2)那时天色将晚,(宝玉)因见袭人去了,却有三四个丫鬟伺候,此时并无呼唤之事,因说道:“你们且去玩玩,等我叫时再来。”(红34回,352页)  相似文献   

20.
清人胡承珙编著的《小尔雅义证》,虽经刘世珩校勘(聚学轩丛书),引例出处仍发现许多错误。卷一广诂三页《尔雅·释诂》:“班,赋也。”按:应为“释言”。九页《襄十年》:“遂灭逼阳。”按:应为“春秋经襄十年”。十八页《小雅·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按:应为“大雅”。十九页《小雅·桑柔》:“逝不以濯。”按:应为“大雅”。卷二广言二页《礼记·大行人》:“归脤以交诸侯之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