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英语植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总结归纳出植物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 :名词隐喻、动词隐喻和名词转动词隐喻 ,说明了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过程 ,阐明了隐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认知活动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2.
作为汉语别具特色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和语用功能,这一语言现象的生成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认知机制,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是量词的语义特征投射到名词认知域中产生的结果。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隐喻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语言现象的幕后认知过程,为解释语言结构与人的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总结归纳出动物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名词隐喻、动词隐喻和名词转动词隐喻,说明了隐喻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现象,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描述、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4.
临时名量词多借自名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临时名量词与名词的匹配与认知机制有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名词和临时名量词间匹配主要是同一关系的建立,这种同一关系主要见于语义特征和功能方面;二是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模式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x球"类复合名词的认知造词模式包括静态识解模式和动态识解模式,静态识解模式为本体属性模式和邻接模式。动态识解模式包括"场景-角色互动"模式、行为角色模式、行为界性模式和动感取像模式。该类词造词的三大原则为指类原则、指别原则和可及性原则。"球"的物性结构为造词提供了特征识解的认知基础,而心理打包机制则为主体用语言形式表征命名结果提供了现实的心理基础。汉语中球类运动类词的造词倾向于自指范畴化,而英语倾向于转指范畴化。非球类运动类词的造词在汉、英语中的认知模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界普遍认为名词化是典型的语法隐喻现象,而作为一种隐喻现象必然与人类的认知思维机制紧密相关,名词化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认知现象。因此本文在名词化语法隐喻观点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学理论加以分析,从语法范畴的连续性、名词的认知特征、认知视角以及转喻机制四个方面揭示名词化生成的认知基础和动因,并提出了名词化是一种隐转喻现象的观点,从认知的角度对名词化语法隐喻的理论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认知角度出发,运用转喻和隐喻理论对英语中名词动化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名词动化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转喻机制和隐喻机制如何在名词动化过程中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和隐喻理论对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其隐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大、小"表示声音、气味,表示颜色,表示数字、数量,表示自然现象,表示其它抽象概念,以及与表人名词组合的规律等.以便揭示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文章适当地进行了英汉行相应维度词的语义对比分析,以揭示不同语言在认知风格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隐喻引起的词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隐喻对词汇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一词多义、词性转换、复合造词和成语,然后提出了提高隐喻认知能力的有效对策:扩大基本词汇量、掌握隐喻产生的基础以及重视语境对隐喻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隐喻及动词化语法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任何非过程成分转换成过程即可产生动词化语法隐喻.以新闻文体的语料为研究对象,可以证实动词化隐喻的发生频率远低于名词化的隐喻,且动词化的产生以名-动化为特征,并与名词化无关.  相似文献   

11.
茶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思维现象。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是茶隐喻的认知基础。文章采用概念隐喻和体验哲学理论,对"人生如茶"和"婚姻如茶"这两个概念隐喻进行认知分析,探讨了茶的隐喻系统的认知特征及其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和认知角度分析汉语中“吃”的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是人类的普遍存在方式;隐喻是我们的普遍思维方式。中国的吃文化源远流长,这使得与"吃"有关的表达法在汉语中十分丰富。回顾了隐喻的认知研究并介绍了莱考夫等人的当代隐喻理论,然后尝试从文化认知角度对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作以分析。"吃",作为中国人普遍的存在方式,反映了我们的朴素的认知方式和广泛的社交方式。  相似文献   

13.
名词动用是具有隐喻认知理据的语法现象,体现了隐喻化的思维过程。气象名词动用是动态意象由源名词域向目标动词域隐喻映射的过程,源名词所表征的各种天气特征被用以构建和类比人的认知体验。  相似文献   

14.
语法隐喻是语言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名词化隐喻则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本文尝试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对语法隐喻和名词化隐喻的概念、英语名词化隐喻的语篇功能及其认知效果以及一些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worm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名词动用隐含的概念隐喻和转喻;找到名词动用的隐喻、转喻生成机制和认知理据,从而观察概念形成的轨迹,名词动用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揭示名词动用在线理解过程中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分析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路径。同时指出隐喻、转喻视角下的名词动用的语义解读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16.
名词化是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名词化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的转化。英汉两种语言名词化的手段及程度不一样。探讨名词化与语法隐喻的关系,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名词化的不同,旨在使译者更加明确两者的区别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17.
近代汉语中的象声词不仅非常丰富,而且部分象声词往往可以作为构词语素参与造词,造出的词可以是名词、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其造词方式主要有:偏正式、述补式、动宾式、联合式、主谓式、附加式以及镶嵌式。另外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造词方式,即直接由象声词转化而成为其它词类,我们称之为"转类式"。  相似文献   

18.
隐喻和转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已有足够的语言证据支撑这一论断,但相比之下,非言语隐喻、转喻的研究却受到轻视。为深化隐喻、转喻的概念本质,以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片为例,分析片中的概念隐喻"爱情是一场旅行"和概念转喻"香水代表爱情/爱人"如何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非言语模态之间的互动建构广告意义。研究表明多模态隐喻、转喻在广告中可巧妙构筑认知与劝说的关系,提升广告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以英语动物名词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在线词典数据库Wordnet,检索并分析发现:表示类属的动物名词动用的可能性较大,且啮齿类、低等动物、食肉动物、家禽类和鸟类动物名词动用的比例最高。英语动物名词动用的可能性遵循"特征优先"的原则,其动词具有繁衍后代、动作性格特点或外形姿势特征等语义成分。名词动用是基于转喻和隐喻认知方式的多义词词义扩展过程,而名词动用的理解则是语用推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隐喻并非纯粹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更不是哲学和科学的大敌,而是一种思维和认知工具。隐喻在经济和科学等领域被普遍应用。文章以Lakoff对词义扩展的隐喻认知理据的阐释为理论依据,把经贸英语词汇的隐喻性用法按词性分为名词隐喻,动词隐喻,形容词隐喻和副词隐喻,通过典型的经贸英语词汇实例,阐释英语词汇的隐喻性词义扩展在经贸英语中的应用。这些经隐喻化而约定俗成的词汇有助于人们对经济原理和运作的认知和理解,这不仅体现出隐喻的认知功能,还体现出隐喻强烈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