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灌区无喉堰的量水问题,通过模型试验观测水流从自由出流到淹没出流的全过程,确定了淹没的临界条件,淹没的临界条件与堰渠宽度比和上下游水深的比值有关;从理论上推导出了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两种情况的流量计算公式,在自由出流情况下,流量系数与堰上水头、堰高、堰渠宽度比有关,在淹没出流情况下,流量系数与堰上下游水深、堰高、堰渠宽度比有关;根据实测数据得到了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情况下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并进一步分析了计算误差。上述结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前人的研究工作,对于指导实际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者不是诗人,然而站在锡崖沟悬空岩洞的豁口,心情激动,兴奋不已!由不得向苍天、大地呼喊着—— 奇峰傲青天,白云山中巡。 悬崖起风雷,深谷显圣民。 开山岩洞叠,连沟石桥坚。 锡沟筑路谱,太行纪空前。 锡崖沟通称锡沟。位于太行山南端陵川县之晋豫边界线上。这里崇山峻岭,常见“奇峰傲  相似文献   

3.
重庆山地农业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重庆山地农业的景观特征,基于景观的格局与过程理论、生态流的空间扩散与集中理论、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探讨了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与方法,提出重庆山地农业景观规划中应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前提下,注意生态安全问题,重点分析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水流、土流、养分流,通过不同生态系统的空间结合,或引入新的类型,形成结构合理、生态安全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流携沙力及其与河道冲淤态之间的反馈自调节机制,提出了一个枯水期河流网上的泥沙输移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的模拟研究表明,流量改变所引起的水流携沙力同河道冲淤量的变化几乎是相反的.这实际预示着泥沙输移动力学的一种自组织特征:依据河道冲淤情况,水流携沙力所作出的自我调节将趋向于抑制河道大量冲刷或大量淤积.泥沙输移动力学过程的瞬态可以区分为对来水来沙条件改变作出快速响应的快瞬态和在稳定水沙条件下的趋向于稳态的缓慢过程,即慢瞬态.由于出流携沙力的变化相对于入流携沙力的调节滞后一个时步,从而对应流量增减时的冲淤量作相反变化.因此,流域降水的涨落对维持河道相对稳定的冲淤状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流携沙力及其与河道冲淤态之间的反馈自调节机制,提出了一个枯水期河流网上的泥沙输移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的模拟研究表明,流量改变所引起的水流携沙力和河道冲淤量的变化几乎是相反的.这实际预示着泥沙输移动力学的一种自组织特征:依据河道冲淤情况,水流携沙力所作出的自我调节将趋向于抑制河道大量冲刷或大量淤积,泥沙输移动力学过程的瞬态可以区分为对来水来沙条件作出快速响应的快瞬态和在稳定水沙条件下的趋向于稳态的通过慢过程即慢瞬态.由于出流携沙力的变化相对于入流携沙力的调节滞后一个时步,从而对应流量增减时的冲淤量作相反变化.因此,流域降水的涨落对维持河道相对稳定的冲淤状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祥虎 《山西老年》2014,(9):35-35
瀑布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如断层、凹陷等地质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流水侵蚀等造成地表变化后,流动的河水近于垂直地跌落,即形成瀑布。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构成瀑布的三要素为:落差、宽度和水量。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在一些情况下,瀑布的位置因悬崖或陡坎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消退;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这种侵蚀作用又倾向于向下深切,并斜切包含有瀑布的整个河段。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多级闪发式海水淡化装置第一级的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闪发室内的水流特性,并将有阻流板的与无阻流板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闪发室内存在着大尺度的环流和旋涡,且主导着闪发室内的流态,对闪发效率产生重要影响;阻流板确能很大地改变整个闪发室的水流特性,但目前的阻流板设置方式对提高闪发效率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煤层气的赋存和运移规律,综合考虑煤层气从煤基质中解吸,并以扩散和窜流方式进入煤层割理,通过渗透和扩散方式从割理流入生产井筒的过程,将煤层气在微孔中的非平衡吸附模型与气水两相渗流模型耦合,建立了双重介质煤层气藏拟稳态渗流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研究了窜流和扩散机理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窜流和扩散对开发后期产气量的影响较明显,窜流因子或扩散系数越大,后期产气量越多。  相似文献   

9.
针对蒸气箱在开发改进过程中,缺少对内部蒸气流动特性的理论分析和有效开发手段而过于依赖设计经验的问 题,建立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的蒸气可压缩流动模型,采用了FLUENT的SST k-ω模型对蒸气箱内部分区结构 进行蒸气流动数值模拟:改变不同的输入条件,探索了蒸气箱内部的缓冲区、阻流区、主流区和扩散板等结构对蒸气喷射 稳定性、均匀性和热量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缓冲区与阻流区阶梯连接会产生较强的蒸气湍流,迅速降低喷射速度;阻 流板在降低流速,分散蒸气流动的同时,加剧蒸气湍流,影响蒸气输出速度和流量分布;扩散孔的形状分布直接影响了蒸 气喷射速度、流量和加热区域均匀蒸气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钻井过程中由于地质信息复杂或缺乏邻井资料的原因,而使得无法建立基于样本信息的溢流预警模型的 问题,通过对溢流发生机理及其表征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模糊专家系统所构建的溢流智能预警 模型,该模型利用钻井专家的知识经验结合溢流表征规律能实现钻井溢流智能预警。该溢流智能预警模型通过对溢 流表征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再结合模糊规则库进行推理计算,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反模糊化处理,从而实现快速、准确 的溢流智能预警。通过现场数据对钻井溢流智能预警系统的验证表明,该溢流智能预警技术能够满足现场应用需求,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内容与形式”之论与中国新诗史上诸多观念、方案及争论多有纠缠,朱光潜的诗学观念即生成于对“内容与形式”问题的关注,在其诗学体系的构建中,“内容与形式”之说亦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之后果体现于其诗学著作《诗论》中。相较于时人对这一观念模式的简单化运用,朱光潜对“内容与形式”之探讨多集中于理论层面,并建构起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这一探讨,其隐含立场即是对于中国新诗实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重介质试井模型不符合缝洞型油藏网络状分布、非均质性极强的地质特征,建立了新的试井模型,将大尺度溶洞(流体主要的储集空间)视作零维模型,裂缝、孔洞发育的条带状地层(沟通溶洞的渗流通道)作为控制流体流动的一维模型,从而构成离散介质网络(DMN)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油水两相数值试井模型,对渗流通道的储渗性能、大尺度溶洞的容积和距测试井的距离等因素对测试井压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型油藏试井压力导数曲线上类似“凹子”的特征是由大尺度溶洞向渗流网络的窜流造成的。实例分析表明,新模型解释结果与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3.
《楚辞》中景物描写具有三个审美形态特征:一是自然山水对诗人心灵的舒泻与治疗,加深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亲和,使景物描写初步呈现为对象化的特征;二是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总是不断通过空间的转换来缓释心灵,又使景物描写呈现为流动化的特征;三是受楚地巫觋文化的影响,自然景物与诗人感伤的心境互渗映衬、缱绻缠绵,使景物描写呈现为神灵化的特点,从而使诗歌生成为一种独特的天地神人共舞的审美境界.《楚辞》的景物描写虽总体上仍服从于诗人主体的抒情言志,尚不具有独立的审美地位,但却有其独特的审美形态价值,显示了古人山水审美意识的端倪.  相似文献   

14.
服饰文化是广东昼民生活文化景观的重要内容。疍民的服饰形态具有“亲水”的个性,在原料方面具有地带性的特征,同时也是区别水陆社会身份的景观符号;在服饰的空间分布上,珠江三角洲、粤西、粤东各地的昼民服饰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在经济社会朝全球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昼民服饰文化的特征朝“离水”的方向发展,其文化保护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压裂气井中,低粘气体在高导流支撑裂缝中的渗流阻力降低,渗流速度加快,气体渗流入井的流动由达西流为非达西流。目前基于达西流动假设所制作的预测压裂井生产动态的典型图版,对压裂气井生产动态的计算结果实际相差较大。为此在引入非达西因子的基础上,首次推导建立了压裂气井中真实气体在地层—裂缝中非达西渗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该模型的数值方程和求解方法,推导了非达西因子的数值计算法,模拟计算了裂气井生产过程中的非达西因子和井底、地层及支撑裂缝中的压力动态。计算表明压裂气井中存在的非达西渗流压力动态和生产动态有显著影响,在低导流能力、高产压裂气井中非达西流的影响更为显著。文中的模型和方法应用于气井压裂后动态预测和气藏整体压裂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6.
以长期水驱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等效水驱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变化的三维网络模拟模型,结合三维微粒运移机制和有限差分求解方法,得到了长期水驱砂岩油藏孔喉结构变化规律:(1) 冲刷后喉道半径呈增加趋势,喉道半径变化范围变大,极小喉道半径呈微弱减小趋势;(2) 孔隙网络模型中冲刷半径扩大的孔道分布形式与原始孔隙网络结构密切相关,并非所有的大孔道都串联起来贯穿岩芯孔隙网络的两个端面,但入口端和出口端部分大孔道相互连通,形成端面上的大孔道网络群。网络模拟注水结果结合采油井测试,可为注水剖面的调整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常规水驱开发稠油油藏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顶部注水水平井侧向重力水驱技术。在水平井注水室内评价实验基础上,分别从纵向和平面上分析了稠油油藏水平井侧向重力水驱的驱油机理,认为侧向重力水驱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注入水和底水能量,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同时加大油藏的水驱波及系数和局部驱油效率。以某底水稠油油藏为概念模型,对水平井侧向重力水驱注采井网和生产层位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最优的注采井网形式、注采井距和水平段走向,获得不同底水体积大小和韵律特征下生产井无因次避射高度优化图版和无因次射孔井段长度优化图版。为指导同类油藏实施水平井侧向重力水驱井网设计和纵向射孔层段设计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59年的庐山会议,从7月2日至8月16日,历时45天。会议的前半段气氛比较轻松,可后来却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弯,从前期的纠“左”变成后期的反右,发生了完全转向,最终造成了一场政治悲剧,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反倾向问题上的一次重大曲折。这次转向,是由对历史纷扰的不同认识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给中国共产党的事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给今后党的建设工作带来了一些深刻教训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位于阿根廷中西部地区的库约盆地和内乌肯盆地是南美次安第斯盆地群南段的两个较独特的弧后前陆盆地。俯冲角度的变化导致二者岩石圈及冲断带构造的不同。两个盆地经历了相似的4 个盆地演化阶段:基底、裂谷期、后裂谷沉降期、前陆期。库约盆地发育一个已证实的含油气系统,以上三叠统富有机质湖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主要以三叠系河流相砂砾岩为储层,盖层为三叠系层内盖层和白垩系区域盖层,圈闭形成和油气生成高峰在新近纪。内乌肯盆地发育1 个已证实的和3 个推测的含油气系统,除裂谷期上三叠统源岩外,其余下—中侏罗统、凡兰吟阶—巴列姆阶、提塘阶—凡兰吟阶的源岩均发育在裂谷后沉降单元内,储层范围从二叠系至新生界,最富产层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和灰岩储层,油气系统关键时刻为晚白垩世—新近纪。海陆相沉积环境的不同造成烃源岩质量的巨大差异,直接体现在其成藏组合中赋存悬殊的油气资源量;各阶段中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环境造成了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多层砂岩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和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备了一种大尺度可视化砂箱物理模型,进行了不同注水方式、不同注水速度的水驱油实验,考察了不同注采方式、不同注入速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以及水驱油过程中的油水运动分布特征。该模型具有设计尺寸大、模拟程度高及直观可视等特点,较其他模型更具代表性。通过模拟NP 油田某区块砂岩地层,根据几何相似、井型相同、层序韵律相同、流体黏度相同的原则,更加真实的模拟地层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注水方式及注水速度对模型的采收率有较大影响。采油井数多,单井控制面积小,采收率略高;而注水速度低,油井见水晚,含水率上升缓,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这一过程也反映了重力分异的影响。水驱特征曲线拟合表明,该实验过程符合水驱特征,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可采储量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