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园城市构建中的"城中村"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中村"现象是花园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棘手问题,"城中村"存在的城市规划滞后,建筑密度过大、用地管理混乱,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恶劣、消防隐患严重、治安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江西的花园城市建设.解决"城中村"问题,将城市数十万农民转化为市民,不是单纯地把村民的农业户口转为城市居民户口,而是要通过采取资产量化、住房改造、开发性安置、建立养老保障等措施,确保转籍农民在集体资产、土地、住房、收入市劳动就业方面的既得利益不下降,生活水平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赵昆 《齐鲁学刊》2012,(3):100-103
城中村的改造归根结底应是"人"的改变,最终要实现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中的"市民"诉求,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成为"现实的市民",享有和当前所有城市居民完全同等的资格、待遇和权利;二是成为"理想的市民",即成为完全适应现代城市生活、体现现代城市文明的"现代市民"。城中村居民价值观市民化的实质是:实现城中村居民价值观由"乡土性"到"现代性"的"市民化"塑造,它体现的是主体的高度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往往是作为承受者被动卷入,承受了许多预期或非预期的后果。城中村村民作为农民中的特殊群体,在城市化过程中,一方面较早享受了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遭遇了职业、身份与权利错配的伤痛。由于居住在城市近郊的位置,他们首先以农民的身份经历了征地带来的职业与产业的非农化,然后是生活方式、价值观的非农化。当村民们正开始以农民身份享受城市化带来好处的时候,却又开始了城中村的转制与改造,不得不获得曾经梦寐以求现在却有如鸡肋的“市民身份”。获得新身份的市民发现作为市民福利的各种权利却依然离他们很远,增加的只是未来生活保障新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98-203
农民从农村走向城镇,完成城镇化进程首先要解决的是住房保障问题。当前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普遍面临融资难、拆迁难、农民利益保障难和保障性住房的供需匹配难等问题。需要拓展保障房建设中的多源融资渠道,明确农民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流转权,切实保障城中村改造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以及构建保障房供需信息平台,进一步推动新型内生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提速,各地政府纷纷将"城中村改造"提上议程,其中的地权归属问题有待研究。城市化先行区域深圳和广州的城中村改造案例说明,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改造中土地产权归属面临国有化或集体化的两难选择:国有化使农民享有房产交易权,但丧失土地所有权;集体化可使农民保留土地所有权,但房产不可交易导致其资产抑价。这一两难困境源于我国土地城乡二元所有制下的权利不均等,解决这一困境的办法是赋予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真正同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相互交织的过程.本文在回顾J村城中村改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征迁利益分配的两阶段模型:征迁前期利益的初次分配和征迁阶段利益的再分配,提升农民征迁利益最重要的阶段在征迁前期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主导、政企合作的土地一级市场征迁过程,提出提升农民征迁利益途径的探讨:政府主导土地一级市场,开发商退出前期介入;规范土地征收前期工作程序,确保农民参与权和听证权实现;依照征地片区综合地价进行补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提供专业救济,改善农民弱势群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土地增值是城中村改造的经济支撑,城中村改造的焦点是土地增值利益分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中村土地增值的影响因素,指出影响城中村土地增值的显著原因是位置变化与外部性影响。在对西安市城中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组建长期利益分享联盟是解决土地增值利益分配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完成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日益成为影响邯郸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邯郸市"城中村"现状与特点的透视,分析"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难题,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城中村"治理改造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群体利益关系,涉及法律、情理、人文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通过对济南市"城中村"的调查分析,就"城中村"治理改造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论“城中村”和谐文化的构建——以西安市后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城中村"社区文化面临着农村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两大冲突,这两大冲突引发了犯罪、社区凝聚力不断减弱、村民的优越感和自卑感并存、传统建筑逐渐消失、社区形象受到破坏等社会问题。因此,以西安市后村为例发挥政府的导向性作用,转变村内社会组织;社区资源共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发挥村内古建筑及特色文化资源作用;实行"城中村"文化的渐进式改造等,是解决社区文化冲突,构建和谐"城中村"文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其会引发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问题。目前,城中村已呈现出圈层式布局、居民二元化以及经济状况显著不稳定等特点,城中村改造迫在眉睫。城中村改造本质上是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因此,以实现多方利益主体的共赢为导向,总结各地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改造进程中矛盾丛生.从武汉市江汉区H村的"城中村"改造情况可以看到,开发商、村民、政府这三大利益主体的矛盾极为突出.为了探析这三大主体矛盾实质,理顺三主体间关系,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本文力图从理性选择视角分析这三大利益主体的矛盾关系及各自的理性选择,并就能够带来集体行动均衡的制度安排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珠三角的广州市和珠海市的城中村改造实践为例,分析了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格局及利益关系的协调,认为城中村改造的关键问题是各方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政府在改造中必须切实履行好利益协调责任,并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通过有效的政策调动各种力量特别是村民、村集体和开发商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当确立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利益协调定位,注重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利益协调渠道的构建,突出其利益协调者的角色.本文的研究对当代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协调转型时期的社会多元利益冲突有一定的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物质利益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重要思想之一。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实践中把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给人民看得见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利益;保护社会各阶层物质利益,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起多方面积极性;多渠道、规范化地谋取个人收入;物质利益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改造的四大转变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城中村的改造,城中村所在地域的管理组织和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农民群众的身份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过,城中村的改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过程中总会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不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把握,更要从现实过程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所展现的地权逻辑一方面是农民对现行政治理念的一种“误读”,一方面是集体、农民作为土地所有权人与使用权人寻求最优化土地增值利益分配动机的本能反射。文章通过偏倚性理论剖析“城中村”的土地权利发生畸变的历史轨迹及其现实运行模式,指出股份制改造虽系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必须正视其内在缺失,使之最大程度耦合公平、效率价值,最终实现城乡互动共荣。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道德中的利益关系问题,人们只是停留在一般利益关系问题上,而没有把它具体化为物质利益关系和精神利益关系。由于没有明确提出“精神利益”这个概念,因而往往又把道德中的利益关系仅仅理解为物质利益关系。这种状况,在理论上是不彻底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中村改造提速刻不容缓。依据我国各个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规定,城中村无形改造工作中包括城中村集体经济转变为股份制经济,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关系着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未来生活保障与经济发展保障。本文探讨了城中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农民的四大收入来源中,财产性收入的比重较小,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让农民通过土地财产权利获得财产性收入,进而增加农民的总体收入是当务之急。我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包括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在农民利用各种财产权利增加财产性收入时会面临一些挑战:我国农村地区出现分化,分化为城中村、城市郊区村、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虚化与委托代理问题;土地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是一种保守的制度安排,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了贫民窟的出现,但不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要探索出一种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农民转为市民的合理的土地制度。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发展现代农业、城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方运战 《理论界》2005,(4):184-185
邓小平对农民利益问题极为重视,认为农民利益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邓小平心中装着广大人民群众,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紧抓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放松,重视农民的物质利益,支持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民的就业出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是邓小平农民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