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3):55-62
西南民族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拓宽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以西南民族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IPCC分析法和Tapio脱钩理论模型,测度西南民族地区进入21世纪(2000—2015年)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与GDP之间的脱钩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西南民族地区CO_2排放量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7.68%;CO_2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在2000—2015年除2003年为增长连接、2001年和2005年为增长负脱钩外,其余年份基本处于弱脱钩状态,即CO_2排放增加速度小于经济增长幅度,显现出较好的低碳发展趋势,尤其是2013年的强脱钩状态,CO_2排放增速不仅小于经济增速,且首次出现了碳排放负增长。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8):54-62
基于2000—2012年相关数据,综合运用Tapio脱钩模型和LMDI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增长及驱动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可得出结论:一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碳排放量增速趋缓,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相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二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经历了脱钩到挂钩再到脱钩的过程,对能源的依赖由弱到强再到弱,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集约到粗放再到集约。三是劳动生产率主要是驱动工业碳排放增加,其次是劳动力总数因素;能源强度是抑制工业碳排放增长主要因素,劳动生产率的驱动作用大于能源强度下降的抑制作用;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劳动力地域结构对工业碳排放先抑制后促进,但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究中小企业在一定区域、一定宏观环境下的产业发展选择,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安徽地区工业的整体升级.提升工业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创新性地建立了盈利能力、规模总量和社会贡献三大指标体系,并采用数学模型,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数据对比,对"十五"期间安徽省工业37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全面、准确地选择了安徽省"十五"期间的十大优势行业,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安徽省"十一五"工业行业的发展环境,依据国家产业政策,采用内外评析因素相结合的辩证方法,客观评析了安徽省"十一五"工业行业的发展态势,指出"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工业优势(重点)行业的发展应遵循"5211选择",并进一步指出"5211"重点行业"十一五"期间的路径选择.本文是广大中小企业和政府进行产业发展和产业选择决策的好帮手、好参谋.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并运用基于驱动力(driver)-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nfluence)-反映(response)框架而设计的DPSIR结构的OECD脱钩指标和Tapio脱钩指标。通过运用IPCC推荐的二氧化碳计算方法推算2000-2007年期间山西省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以此为基础,运用OECD脱钩指标和Tapio脱钩指标对山西工业部门工业增加值与其能耗投入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了脱钩分析,得出作为该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工业呈现GDP与能耗投入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扩张连结状态。该研究在我国首次构建本土性的关于旨在构建"低碳经济"而对经济增长与能耗投入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关系进行脱钩分析的尝试,将对其他省区的同类分析提供方法借鉴,也为我国构建低碳经济体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要求的力度更大、标准更高。而工业作为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应发挥节能减排的主体责任。在设计工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Topsis法来分析全国各省(市)工业节能减排的绩效水平。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和山东的工业节能减排绩效处于全国前列;各省(市)间工业节能减排绩效差距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差距,推进全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对描述我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关系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以工业行业为对象进行的碳排放EKC曲线实证检验表明:不同要素特征行业间,二氧化碳排放与产出间存在完全不同的变化轨迹。资本密集行业能够验证倒U型曲线的存在,但目前尚未到达倒U型拐点,工业增长形成的碳排放压力将继续增强。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其EKC曲线基本呈线性趋势,虽然其相对而言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强度和能耗强度,但由于增长与碳排放间依赖更为紧密,因此较为严苛的碳排放制度环境可能将对其形成较大压力。这意味着当资本密集型工业的减排潜力被深度挖掘后,下游工业的减排将成为未来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90—2020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生产数据为样本,对粮食种植碳排放量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时间段、分地区考察脱钩状态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主产区的技术脱钩关系和强度脱钩关系明显好转,粮食种植低碳化趋势明显;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和湖北的技术脱钩和强度脱钩均处于强脱钩状态,辽宁、安徽、河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技术脱钩和强度脱钩均处于弱脱钩状态,湖南和四川的强度脱钩关系要好于技术脱钩关系,吉林的技术脱钩和强度脱钩均处于增长连接状态。鉴于主产区各省份呈现的脱钩类型及脱钩程度存在梯度差别,本文进一步分析发达国家粮食种植低碳化实践经验,为中国粮食种植低碳化发展提供价值启示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首次提出了包含非期望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扩展型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综合纳入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指标,基于国家和各省份五年规划中节能减排目标,构建了节能减排效率的综合指数和分项指数,对各省份"十一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效率进行综合测评和动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三个五年规划期间各省份节能减排效率持续上升,东部省份效率得分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效率差距比较稳定。评价期间各省份节能效率的差距和变化都不明显,但各省份减排效率的差距和变化比较明显,而且是影响节能减排综合效率指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作为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增长方式已迫在眉捷。本文通过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描述,分析"十二五"时期推行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从产业结构、能源资源禀赋、科技发展水平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面临的多元困境;并结合节能减排的国际经验,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财税体制等节能减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推进中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第一,"十五"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具有良好的条件一是中国有巨大的和不断扩展的市场;二是中国有持续的高储蓄率;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已大为改观;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并具有一定素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资源瓶颈制约的问题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与此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论节能减排型产业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状况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综合反映,不同的产业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能耗及排放特征."十一五"开局头两年,我国节能减排两大约束性指标均未完成,除了微观层面的原因外,三次产业比例失调、重工业增长偏快、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等宏观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则是关键性原因.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治本之道.具体来说,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改善三次产业比重;二要着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要全力提升整体产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非参数方法,从节能低碳的视角测算了我国2007-2013年36个工业行业的效率,并分析了效率的时序特性和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除2008年略低外,各年工业行业效率均值大致相同,后5年略有上升,但不明显;能耗较高的行业效率值与能耗较低的行业效率值有明显差异,但碳排放量大的行业与碳排放量小的行业效率差异不明显;大部分行业效率水平不高,尤其高能耗行业,节能降碳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江苏旅游能耗和碳排放估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既是旅游经济大省又是碳排放较高的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和统计法从旅游交通、住宿业和旅游活动三方面估算了全省旅游业直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江苏旅游业具有低能耗和低排放的特征,旅游交通、住宿业和旅游活动占旅游能耗和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依次减少。本文据此提出,低碳旅游是江苏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产业,江苏旅游业节能减排需要改善旅游交通工具的使用与提高住宿业和旅游活动的低碳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61-65
目前,我国CO2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工业产业结构属于典型的高碳产业结构,城市产业减排就成为低碳发展的首选途径。虽然低耗能行业的发展、清洁能源的使用,使得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但后起发展城市的碳排放现状还是令人担忧。以南昌为例,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四大工业产业,同属于高碳排放总量和高碳排放强度大的产业,是碳减排的重点治理行业,应通过产业结构低碳化政策、能源结构优化政策以及低碳技术创新政策等,来推动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在保证农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基于贵州省2009—2019年农业碳排放量的测度,进一步对贵州省农业发展碳排放脱钩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探究贵州省农业发展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发展碳排放脱钩效应整体呈脱钩状态,且以强脱钩为主;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排放脱钩起促进作用,经济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脱钩起抑制作用,但不同年份具体情况又有所差别。为此,应该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居民低碳消费等方面入手,促进农业发展的碳排放脱钩。  相似文献   

16.
曹辉 《兰州学刊》2014,(4):133-138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和地区、工业行业分解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运用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波动门槛效应,总体上,在低波动时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减损效应,在高波动时期,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正向不显著,但分不同工业行业性质下,竞争性行业在低波动期波动对增长有负影响,垄断性行业则有正影响。由结果文章认为中国还是一个以投资为主体的经济转型国家,在经济受到冲击时,政府的稳定性政策可以避免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和地区、工业行业分解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波动门槛效应,总体上,在低波动时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减损效应,在高波动时期,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正向不显著,但分不同工业行业性质下,竞争性行业在低波动期波动对增长有负影响,垄断性行业则有正影响。由结果文章认为中国还是一个以投资为主体的经济转型国家,在经济受到冲击时,政府的稳定性政策可以避免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1961—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各产业附加值,采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研究了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影响关系。结果显示:从长期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无直接影响关系,而是通过产业结构使两者发生相互影响,表明中国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低排放高增长的发展目标;而从短期看,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直接正向影响关系,即高增长通常必然伴随高排放,但产业结构调整会使这种影响关系变得不显著,表明短期内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同样能够实现低排放高增长的发展目标。总体而言,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在控制碳排放规模的同时保证经济增长,实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减排承诺目标的关键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反映了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的变化,它决定了竞争力优势在产业间的转移以及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本文分别从产业层面和行业层面分析了"十五"期间福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动和发展趋势,并对主导产业的产业规模及效益进行分析,对十一五期间优化福建省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涂正革 《中国社会科学》2012,(3):78-94,206,207
在中国现实国情下,如何实现低碳发展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研究结果发现:经济规模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15百万吨(MT),但是不同行业间经济增长的边际碳排放量差异很大;经济结构重型化加剧碳排放的增加,制造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56MT;技术进步推动能源强度下降,是减少碳排放的核心动力,能源强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减少33MT;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密度居高不下,能源结构变化的减排效应并不显著,但是,综合碳排放密度下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现出能源结构优化的迹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促进节能技术与工艺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