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当·斯密问题"有不同的逻辑层面.在个别层面上,斯密问题是他的经济与伦理学的关系;在特殊层面上,它是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伦理的关系;在普遍层面上,它是人类社会的经济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在这些逻辑层面上,斯密问题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制度正义及其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在当今社会里的突出地位和作用使人们愈益关注制度的正义问题.制度正义是制度本身的正义和制度运行的正义两个方面的相辅相承.制度正义的主题是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目标是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达到社会的平衡是制度正义的社会价值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感悟是语文学习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根据心理流程的先后顺序,本文把语文教学中的感悟分为感性层面、悟性层面和理性层面,试图通过对感悟三个层面的分析以求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体验情感,发展思维,并有效地防范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而导致的教学行为失误。  相似文献   

4.
正义的义务要求富裕国家增加它们对欠发达国家的实质性帮助,并加快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通过对原初状态的重新诠释,罗尔斯提出了国际正义的基本原则。作为一种理想理论,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一个前提,即民族国家是自给自足的。罗尔斯的这一理论前提经不住事实经验性的考察,当今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将社会正义诸原则局限在一国范围内,会导致国际不公正的问题。即使这一前提是成立的,罗尔斯关于国际正义的讨论仍然存在关键性的不足之处,即它忽略了自然资源的分配问题。在当今世界,由于全球性经济依赖的原因,以国家为中心的图景已经丧失了它的规范相关性。因此,分配正义诸原则必须首先要适用于作为整体的世界,然后再延伸到民族国家中。  相似文献   

5.
个人、国家、社会每一个向度都可以成为宪法正义的立足点。宪法应当反映、体现和促进何种向度的正义?借助于宪法思想史的解读可以对此回答,迄今为止在人类有限的智识活动中,存在着宪法正义的三种面相:国家(主义)正义、个人(主义)正义和社会正义。宪法正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应当如何组织国家(政府)及其生活方式之正当性追问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发展30年来,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变革从空间路径来讲,主要是从宏观层面的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观层面的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微观层面的创建现代企业制度三条路径来进行。这三个层面肾密相联,互相促进,铸就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当前这三个空间层面的变革仍在深化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留下论述正义问题的专门著作,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正义观,也不意味着正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属于边缘性问题,更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正义观的批判中得出马克思主义是拒斥正义问题的结论。正义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说人们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存在着是否正义的问题,正义并不仅存在于社会的分配领域。正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们对正义的理解与阐释通常是多元并存与相互竞争的,不存着一个普遍同意与普遍有效的正义观念,任何正义观念都不是“永恒的真理”。但多元并存与竞争的正义观中也存在着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那种符合历史现实性与必然性的正义观才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8.
论正义问题     
正义是一个大观念,正义问题是多种学科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哲学层面上考察正义问题,将其理解为对人生存方式及社会结合形式是非、善恶、美丑的追问。作为一种认识形式,正义问题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和社会。个人与社会相互认识、评价、审美形成了所谓的个人正义问题与社会正义问题。个人正义问题与社会正义问题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社会制约人,人又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9.
论正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一个大观念,正义问题是多种学科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哲学层面上考察正义问题,将其理解为对人生存方式及社会结合形式是非、善恶、美丑的追问。作为一种认识形式,正义问题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和社会。个人与社会相互认识、评价、审美形成了所谓的个人正义问题与社会正义问题。个人正义问题与社会正义问题的对立统一体现了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社会制约人,人又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主观化了的认识对象。正义问题是对人、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真、善、美的追问。人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站在主体的立场上,运用主体性的尺度认识、评价、取舍、变革自己的社会关系,提出了正义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义的实现要落实到财产权的确立与合理分配上.休谟提出,人有建立经济正义秩序的自然趋向.但对于经济正义秩序的维持则有赖于人的本性中的同情感.财产的分配应遵循最初占有、占领、时效、添附、继承的原则,而开源之法则在于进行世界贸易.休谟关于经济正义的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价值追求,其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其本质目的就是利益的合理划分。文章旨在运用价值作为分析评判社会制度规约下的社会合作之利益划分正义与否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司法改革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新清 《南都学坛》2010,30(2):77-84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司法改革,使我国的司法制度建设乃至法治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在我们进行的司法改革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体与司法体制、司法体制与司法运作机制、整体规划与局部推进、司法改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借鉴外国经验与符合我国国情这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人类自古以来永恒不舍的追求,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需要新的正义价值理念引领,环境正义应运而生。环境正义就是要求人类在处理环境危机时做到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的公平合理的分配与承担,以求整个人类共存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立足于分析当前国际环境正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国际环境正义建设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兴民主政体的转型正义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正义是指刚经历民主转型的政体如何处理转型前威权或独裁政府的不正义行为.转型正义在理论上的正当性显而易见,在实践过程中的局限性亦相当明显.对新兴民主政体来说,能否在全社会培育出一种宽容精神,将转型正义限制在理性对待历史、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民主的方式来求得制度正义的层面,将深刻地影响其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正义观在本质上是权利正义观,其发展与完善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洛克运用"天赋人权"概念为权利正义观做了理论奠基;第二阶段,康德立足道德哲学为权利正义提供了形而上基础;第三阶段,密尔把正义和功利结合起来,拓展了权利正义观的致思路向。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为此柏拉图首先从个人的正义入手,然后通过理性的归纳,引导到对国家正义问题的讨论上,最终提出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第二个正义原则旨在解决经济与社会利益分配中的正义问题。该原则的适用范围是所有“社会合作”的参与者 ,不包括私人领域的女性。这一原则以男性价值为基础 ,只关注物质财富和利益 ,忽视决定分配方式的制度背景。所以 ,即使分配制度是正义的 ,女性仍无法得到真正的平等对待。女性主义要实现平等的目的 ,仅仅靠分配正义是不够的 ,必须改造罗尔斯的分配模式 ,把决定分配的制度背景作为正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刑事司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特殊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惩治犯罪的力量,但从国家应对犯罪的手段以及期待达到的目的看,都还是比较单一的。因此,在我国倡导恢复性司法,从犯罪发生和产生危害的自身规律着手,强调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形成超越性的刑事司法体制,有利于彰显我们和谐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