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物质本体论,作为其出发点的“现存世界”是指自在世界、人类化世界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复杂关系。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应该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或“唯物辩证的实践主义”。  相似文献   

2.
戴锡琦 《云梦学刊》2000,(5):8-9,,21,
屈原《九歌》以“九”作题名,以“九”作歌节名,以南楚巫乐的九大神曲构筑《九歌》的整体篇章,塑造了南楚九大神灵形象,其哲学内涵皆出于《周易》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出了理解现实的人和人与现实生活世界关系的新的世界观,对此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生存论转向”等观点;其二,认为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与核心,马克思哲学并未超越“本体论”,而是开创了本体论的新视阈,对此有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观点。就后者而言,对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建立起自我本体论存在着相互抵牾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仅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或核心界定为实践还不够,实践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过程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对人的现存生活状况揭示、批判和革命化的丰富哲学思想,“生活”因而成为其哲学的重要范畴。“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哲学原则,与以实践作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建构起来的实践辩证法具有内在统一性,赋予了以实践辩证法为逻辑的生活本体论在马克思生活哲学中的基础性与一般性地位。生活本体论是在实践辩证逻辑下得以提出和推演的。随着实践辩证法的发展,生活本体论得以萌芽、发展与成熟,体现为生活本体论由“类生活”理论向“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全面化理论转换。深入地挖掘马克思的生活本体论思想,更能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色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理 《北方论丛》2000,(2):68-70
《三国演义》在三个层面上塑造一个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当曹操以治国安邦为目标时,是一名“能臣”,以争霸天下为目标时,便是一个“奸雄”,而以一己私利为目标时,则成为一名骂名千古的“奸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本体论转向社会的实践本源论,创立了实践世界观;在社会历史动力观上,由精神意识动力观转向物质生产实践动力观,创立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即实践史观,从而为人类学哲学奠定了基础;在哲学功能上,由传统的追求“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哲学,通过实践和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而转向了追求“改变世界”,即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生存状况的人类学哲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纠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汝伦先生在《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载《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3年第 4期 )一文中认为 ,马克思从来不关心“重建本体论”或“本体论转向”之类没有实践意义的问题 ,任何学院式的玄谈或机械僵硬的比附与马克思哲学都是不相干的。按这个意思 ,谁要试图谈论马克思在本体论上发动的根本转向并实现了某种本体论的“重建” ,那谁就是“无视现实问题、只会凿空蹈虚的学究”。对此 ,笔者提出质疑。笔者以为 ,马克思哲学固然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 ,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 ,确实在“清算”传统哲学中也提出过要“消灭哲学”的主张 ,但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通过“实践”表达了“人”与“文”的开放性双向动态 ;2 0世纪西方的语言哲学通过“语言”表达了“人”与“文”的开放性双向动态。它们都是在“人文世界”的意义上解释生活 ,并由此指向真实的生活之根。人文世界也由此成为现代哲学承诺的“本体”。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承认本体论 ,而在于现代哲学承诺的本体与传统哲学承诺的本体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哲学只有建立在现代本体论的基础上 ,才能坚守住哲学的领地而不至于沦落为“非哲学”。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被认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存在相互抵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学界对实践本体论又有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主张以"实践"去理解人及其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问题在于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如果不能回避,那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岭·格萨尔王传》这部藏族英雄史诗,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它深刻地反映出藏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奋发崛起的民族精神。其基本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靠民;司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与木刻本保存和传播。其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前一种。这种集“诗、歌、表”为一体的说唱表演艺术形式区别于纯文学性的诗体.采用散文与诗歌相结合的“散韵合体”。散文部分介绍故事的背景、情节、内容;韵文部分则以长篇抒发人物感情、对白等,比重大于散文部分,是史诗的主要部分。其中音乐又是它的核心部分、是灵魂。广大藏区地…  相似文献   

12.
一“实践论转向”对本体论问题的遗忘一般认为 ,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是从传统哲学的“本体论”转向了“实践论”。这种概括在学术界一度曾被指认为“实践论转向”。似乎人们总是习惯于抓住马克思哲学中的这一根基性范畴 ,即“实践” ,来以此寻求、确认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质。比如人们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辩证法” ,“实践的思维方式”等。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视为“实践论转向” ,大致出于以下三种考虑 :第一 ,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作为新哲学的基本理论范畴 ,因而超越了本体论。人们所以把马克思哲学称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新自然本体论”解读陈天庆关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人们较多理解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也有人理解为“社会存在本体论”(如卢卡奇)等。当然,不少人则强调马克思哲学的非本体论性质(如A·施密特)。笔者认为,马克思的本体论是一种“新自然本体...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问题哲学本体论众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理解一种观点认为,“本体论”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因为“本体论”有二个根本错误:第一,它认为关于世界的理论是最终的,为世界找到了最后的根据;第二,本体论是一种脱离认识论的独立理论。本体论认为它可以作为任何一门科学的基础。而世界上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宇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根本没有什么最后的本原,任何一代人都不能建立起什么最终的本体论,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过本体论来称呼他们的哲学,而总是以世界观来称谓。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的说法不能成立。其理由:第一,马克思很少提到“本体论”这一概念,但决不等于马克思的哲学没有本体论基础,任何哲学体系都有自己的“本体论承  相似文献   

15.
学术传真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张奎良在《哲学研究》2 0 0 4年第5期上对“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作了如下阐释:1.人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世界之本。哲学上的“本”首先具有本体论意义,指的是世界的基础和本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把对世界之本的追寻置于人的生活实践中,实践是人的实践,人是实践的主体,在这个意义上,“以人为本”就是对世界本质的正确认识和如实反映。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首肯和认同。2 .人是价值论意义上之本。“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大抵相近,而人本主义也不过是追求人的生存意义而已,人本主义作…  相似文献   

16.
宋代范温的所作《潜溪诗眼》主要包含了“诗意”与“诗法”两个诗学范畴。他所说的“诗意”,即诗歌的最根本眼目所在是诗歌的内容,主要包括“诗识”、“诗意”、“诗韵”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所说的“诗法”,即诗歌遗字造句的表述艺术和诗歌的结构技巧;主要包括“练字”、“炼句”、“炼意”相互联系而又有机结合的三个方面,他认为诗歌“有余意之韵”是诗歌的审美极致。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成为"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当前哲学研究中被悬置掉的马克思哲学视域的讨论。应当重新在学界深入讨论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走进当代的追问与理解马克思哲学本性以及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紧密相连.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学术研究现象背后,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强行分割的现状.为此必须追问三个问题:马克思哲学的视域是整个世界还是人的世界?物质本体论与实践观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位?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到底如何理解?"物质本体论"者坚持认为马克思哲学视域是整个世界,"物质本体论"没有否认实践观.从实践理解与强调的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内含干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面向人的生活的世界观,这才是马克思哲学视域"整体性"的合理理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研究中 ,从物质本体论到实践本体论再到存在论这一进程 ,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进展。但马克思哲学研究在今天的主题是 ,如何走出同一性的本体论研究 ,走向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0.
屈原《九歌》“二湘”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糜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等诗句,运用了倒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有意颠倒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和正确特性,具有内容上的荒诞性、逻辑上的反常性、让的离奇性、功能上的趣味性等特征。在湖湘民间,流传着大量颠倒歌,这种民歌中运用得最多的修辞就是倒反。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屈原《九歌》“二湘”中的倒反辞很可能是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