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翻开毛泽东读过的《南史·韦睿传》,上面有大量的批注和圈画。韦睿是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有名的将领,足智多谋,"多建策,皆见用",深受梁武帝器重,天监五年(506年),梁武帝命韦睿都督诸军攻打魏的小岘城(今合肥东),他亲临城下巡视,"巡行围栅"。毛泽东读到此处,在"睿巡行围栅"处加旁圈,天头上画三个大圈,并作批注:"躬自调查研究";他还在批注中的"躬自"两旁又加了旁圈。攻小岘城之后,韦睿派右军司马胡景略进攻北魏占领的合肥,但久攻不下。韦睿到后,即亲自查看地势,"案行山川"。毛泽东在"睿案行山川"处,再次批道"躬自调查研  相似文献   

2.
<正>郭子仪(697—781),陕西华县人,武举出身,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在平定安史之乱、解除吐蕃与回纥侵袭关中和首都长安的危机中居功至伟,"再造王  相似文献   

3.
咨询,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即所谓征求意见,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指导的过程。应该是理论大于实践,对实践起参考作用。咨询应该从实践中来,从实践中升华,从而再指导实践。单纯依靠空洞理论来指导营销实践,只能是盲人模象,纸上谈兵。然而,市场中就是有这么一小撮人,他们也许是出身于某报社,又混迹于营销江湖;也许是出身于政府某部门,又投身于市场大潮;也许是出身于某高校,"走穴"赚外快;更多的是产品销售出身,忍受不了市场的凄风苦雨,业绩又难以提升,"自创门户"成立咨询公司,并美其名曰"自我创业"。而这些"大师"们的本事有时还真是了得,他们有的可以将市场折腾得腥风血雨,将一个成长型的行业"创意"至夭折,最后让民众多掏腰包不说,政府也被迫伸出那只"看不见的手"……堪称疯狂!诸如北京某大型医药广告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遭遇。  相似文献   

4.
河之洲     
"爱心"比较梁武帝萧衍公元502年"受禅"于齐和帝,建立梁朝,在位时间长达48年。《资治通鉴》第147卷说,梁武帝对同姓的亲族非常亲近宽厚,对朝廷官员也非常优待,他们即使有违法犯罪的行为,梁武  相似文献   

5.
<正>明朝嘉靖年间,曾出现过一位忠勇廉直的爱国官吏,即不畏权势、冒死进谏的杨继盛。在杨继盛生前,曾有自勉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数百年来,他的爱国精神和忠勇气节,一直为世人所称颂。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别号椒山,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他出身贫寒,七岁丧母,"庶母妒",令其牧牛荒野,后经再三恳求,"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生活的艰辛、家庭的冷漠,造就了他不屈不挠的风骨。为求学问,他白  相似文献   

6.
<正>寇恂(?—36年),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人,出身世家大族。他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为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有"东汉萧何"之誉。刘秀称帝后,寇恂历任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颍川太守、汝南太守、执金吾等职,封雍奴侯。寇恂的博大胸怀和卓荦胆识在史书上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梁武帝之笑     
张晓政 《领导文萃》2013,(11):91-93
公元502年,大司马、梁王萧衍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禅让大戏,从14岁的齐和帝手中夺去皇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和之前篡位自立的曹魏、晋、宋、齐皇帝一样,依靠兵权夺取政权的梁武帝对身边的重臣也是一百个不放心,处处担心提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其中就包括对自己的六弟临川王萧宏。说起这个萧宏,还是个美男子,史称其"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  相似文献   

8.
正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著名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出身于儒学世家,一生勤学苦读,笔耕不辍,著述丰富,文名享誉当世、光耀千古。不过,其非凡的行政才干和卓越政绩被其耀眼的文名所遮掩,人们大多只知道他是一位超凡入圣的文学家,不知道他还是一位颇  相似文献   

9.
史诚 《领导文萃》2006,(12):123-126
三国时的刘巴可谓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一代奇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剧意味。是什么造成了他的郁郁不得志?出身名门鄙视刘备刘巴,字子初,零陵人。祖父刘曜,苍梧太守。父刘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少时就很有才干,远近闻名。也许正是他颇有才名而且出身名门,养成了他恃才傲物的偏执性格。据史书记载,刘巴一直不喜欢刘备。史家分析认为,虽然出身同姓,共尊汉室,可刘巴认为刘备即使贵为一方豪强,也只不过是靠武力打拼出来的,而且出身只不过是一个街头混混,与自己出身名门又博学多才比起来差距太远。这成为他一生都鄙视刘备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不乏学者出身的中央党校干部"跨界"担任党政高官。多名党校系统教授告诉廉政瞭望记者,不少出身中央和省委党校的学者型官员在政坛历练的同时,也带来了务实的作风和先进的理念。梳理这些从党校入仕者的履历,会发现有几个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需要做出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这也有助于他们在业界受到认可、由教师提升为学部主任等职,进而获得更多跨界机会。  相似文献   

11.
正据2013年12月份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统计,《南开管理评论》复合影响因子由上年的3.882提高到本年度的4.277,蝉联第一名。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复合影响因子"为4.277,比上年(3.882)提高0.395,"复合他引影响因子"为4.226,比上年(3.774)提高0.452,均为管理学期刊第一名。同期"期刊影响因子"方面:"期刊影响因子"为2.041,比上年(1.726)提高0.315,居第二名;"期刊他引影响因子"为1.990,比去年  相似文献   

12.
在最新一轮的反对伪科学宣传中,我在一家地方报纸上看到,司马南于揭发什么"美人头"的表演之余,宣布了一条本来似乎应该由政府及200 个以上的厂家。所以能闹得这么热火朝天,是靠高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运作。如果说,在1958年,反科学又反常识的什么"卫星上天",由于我们各级干部多是打仗出身,搞政治出身,听了一些权威人士论证一亩地打万几八千斤粮食不成问题,就都跟着"大呼隆"的话,"文革"后二十年间,强调干部知识化、专业化,在"意识形态"以外,许多人还有技术专业的大学文凭,怎么倒会去为伪科学撑腰打气,扫除障碍,从行政的、组织的、财政的角度加以扶持不遗余力呢?  相似文献   

13.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兴盛的朝代。西汉帝国的创立者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而成为一代名君的人物,正是这个父弃兄嫌  相似文献   

14.
另眼看管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雄不怕出身低小时候,曾看过一本《某某某的青少年时代》,于是便认为,大凡"伟人"。在孩提时代都是有"异秉"的,说话都是豪言壮语,做事都能惊天动地。然而也有例外。譬如管仲,年轻时的表现就实在不怎么样。据汉代刘向的《说苑·尊贤》记载,"管仲故城阴(似应作"城阳")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齐桓公得之,以为仲父。"说管仲少时没有嘉言懿行倒也罢了,将管仲说成  相似文献   

15.
杨红林 《领导文萃》2006,(10):135-138
寺院舍身太荒唐梁武帝,名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是南梁朝的开国皇帝。他博学能文,精通音乐、书法,在年轻时曾与谢眺、沈约等名士一起被誉为“竟陵八友”,是当时文化界的名人。登上帝位后,他在执政前期曾创造了良好的业绩。由于深受佛教的影响,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近乎苦行僧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据史书记载,他是一位彻底的素食主义者,在重大的祭祀和宴会场合也禁止食肉,甚至每天只吃一顿粗米饭;他穿的是布衣,床上挂的是用木棉做的黑帐子,被子几年才更换一次;他还不饮酒、不听音乐、不近女色,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  相似文献   

16.
熊召政 《领导文萃》2009,(18):48-51
据《明史&#183;姚广孝传》记载:“姚广孝本为医家子,十四岁度为僧,名道衍。” 姚广孝出身于江苏长州一个富裕的医家。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是在研读儒家典藏与修习诗词歌赋中度过。但凡有异禀之人,天生就有叛逆性格,于不经意处,  相似文献   

17.
王一江出身于湖南省嘉禾县,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到长沙市第26中学当教师。1976年10月,这位出身于“干部家庭”的年青中学老师,带领14名高中毕业的“知青”赴藏。行前他们一起来到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宣誓“扎根边疆”,并挖下两棵雪松准备移栽到西藏,以示他们扎根边疆的决心。当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到达拉萨时,时任自治区副主席的热地亲自到机场迎接了这批“来自韶山的青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1月4日,哈尔滨448名事业编制环卫工正式上岗.此前招聘共有2954名本科生、29名研究生成功报名.其中22名研究生落选,主要是对环卫工作认识不够.落选者之一的王洋称热衷体制内身份不仅为稳定,而且落户到城市会带来就业、教育等优势,"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相似文献   

19.
86岁的小商贩川·梅想不到到了这个年纪才名扬四方,现在她经常能吸引一大堆人来一睹其风采。 自川·立派当上了泰国总理后,这位小贩出身的总理之母教养出一名总理儿子的故事便在家乡四处传扬了。  相似文献   

20.
汪秀枝 《领导科学》2002,(19):54-55
姚崇(公元650-721年),字元之,又名元崇,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出身官僚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