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正>晚清名臣曾国藩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其以显赫的功名,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其至今被世人视为楷模和典范,后世流传着"为官须看曾国藩"的美谈。曾国藩以"耐烦"为为政第一要义,凡事主张勤俭廉劳,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从梁启超到毛泽东等思想家、政治家,  相似文献   

2.
<正>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朝代如何更替,人民群众对为官者的褒贬总离不开道德人格的评价。为官从政最要紧处是道德。人品修养是为官立业之本,要做百姓喜爱的好官,必须做到人品、官品双优。(1)中共河北省委部署的"争当百姓喜爱的好官"活动,正在全省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做百姓喜爱的好官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是必须做到人品、官品双优。(2)官由人做。要想做受人称赞的好"官",必须先  相似文献   

3.
正气,不仅是做人之要,更是为官之本.要做官,首先要养浩然之气,学会堂堂正正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正行修身,光明磊落,保持节操,清清白白为官文天祥一首《正气歌》,惊天地,泣鬼神,不知让历代多少为官者惭然、汗颜.祛除邪气歪风,弘扬浩然正气,是"三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一身正气",应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直指领导干部的为政之本、为官之要、为人之道。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这个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做人从政的行动准则,才能凝聚党心民心,不断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一、严以修身、谋事要实,是为政之本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时,在《领导科学》1990年第9期刊发的《为官之道》一文中深刻而推诚地指出:"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一场最起码应留个清名。当官做领导,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因此在钱财、名利问题上犯错误的可能性总会比一般人大。如果平时不刻意‘慎独’,不注意防范‘找上门来’的错误,老怀着侥幸心理去为不可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古人的一条修身治国之道。古人还把那些为官清廉的官作为“官镜”,写入历史典籍,以褒扬他们的功德和事迹,为后来的做官人留一个榜样。近日读史,看到三面这样的“官镜”,尽管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已十分久远了,但今天读来仍感到有一股正气扑面。为官从政者常照照这样的镜子,当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组织部长要深怀"三公之德",始终做到以德修身、以德领才、以德治政。公道用权,以德修身。要常怀视权为责、用权为民、履权为党的赤诚之心,牢记手中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须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决不能让权力成为光宗耀祖的锦衣、谋私牟利的手段、贪污腐败的"魔杖"。要主动设防,克己奉公,正确处理好公与私、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坚决反对把权力当做讨好卖乖、拉选票的"工具",拿权力送人情,用权力拉关系。  相似文献   

8.
《决策探索》2013,(24):1-1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楹联,乃是清康熙年间河南内乡一位名叫高以永的知县所撰。其语虽浅显直白,却饱含着古代官吏对为官之道、为政之德的独到见解。以古鉴今,其中的“官念”“民念”的观点,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9.
<正>"为官不为"可以概括为五种类型:"庸官""躲官""看官""懒官""木官"。要坚决反对和纠正"从严治党导致为官不为、强力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论调,将整治"为官不为"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前不久,广东省纪委暗访发现:某派出所在扫毒时,误将一名无关群众资料录入了吸毒人员信息库。派出所接到该群众反映后,不但未及时更正错误,反而一直以删除记录要走程序为由,历经4年不予办理,导致这名群众工作难找、房子难租。由此可见,"为官不为"虽然有别于"权力寻租式"的贪污腐败,但也不容忽视,这种"权力浪费式"的消极腐败,是对党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而提出的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贾谊《新书》),故以德治国中的“德”,首先应当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道德。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中,谈论为官之德、记述历代明君“德治”业绩、褒扬清官能吏嘉言懿行的典籍充箧盈箱。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三事忠告》,就是专门论述为官之德的。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应当从中继承、借鉴宝贵的从政道德经验。 张养浩生于1…  相似文献   

11.
雍正帝在位时间虽然短暂,却留下了丰富的汉文、满文朱批奏折,其中对官员们的训谕集中展现了其用人之道:为官之基,当以诚心;为官之道,重在清廉;育官之法,在于实干;选官之本,注重名声。其用人之道可供现今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时,就在深入地思考为官之理。他在刊发于《领导科学》杂志1990年第9期的《为官之道》一文中深有感触地说:"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想当官又想发财是十分危险的。有些人当了官,就以权谋私,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古时候说‘无官一身轻’,想当官  相似文献   

13.
隋岩 《领导科学》2012,(31):48-49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作为一名基层组织部长,要深怀"三公之德",始终做到以德修身、以德领才、以德治政。其一,公道用权,以德修身。要常怀视权为责、用权为民、履权为党的赤诚之心。要牢记手中权力是党和人  相似文献   

14.
<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改革创业的行为准则、作风建设的最高要求。一要戒"松"抓"严"。当前,"四风"积弊渐次革除,但其顽固性决定了祛除"四风"也非一日之功。防止"四风"反弹,就要思想上设置"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警戒线,件件抓铁有痕,样样踏石留印,事事行必有矩。  相似文献   

15.
践行"为政四要"工作理念,首在修身,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做人的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首先在于做人的失败。因此,要经常教育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做一个好人。其次是重在养德。做好人要以德为帅,  相似文献   

16.
<正>《争臣论》是韩愈有感于贤士阳城被荐为谏官五年,每日饮酒,为官不为,未尝言事而作。韩愈严正地指出:"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如辞官不做。作者站在儒家积极"用世"的立场上提出,有道之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兼济天下",而且更进一步指出谏官应敢言直谏,不顾个人安危:"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相对于儒家的为官当为伦理,作为党的干部,更应该修炼和践履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发奋有为的从政之德。  相似文献   

17.
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思修身处事之道,牢记为官"六忌":做真人,忌糊弄人;养大气,忌耍脾气;管理人,忌控制人;用人长,忌责人短;严格管,忌严苛管;敏于行,忌浮夸。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创更加美好的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正一、什么样的官是群众喜爱的好官首先,群众喜爱的好官,与党一贯倡导的用人标准具有内在一致性,群众眼里是"好官",一定是党组织的"好干部"。《党章》明确指出:党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说明选拔干部最主要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德"或政治标准,主要选拔政治上可  相似文献   

19.
张鸣 《领导文萃》2014,(24):37-40
正在晚清重臣中,张之洞属于跨世纪的人物,从19世纪活到了20世纪,因此有照片传世,还不止一张。照片上的张之洞,是个一把胡子的干巴老头,没有什么招人喜欢的地方,当然也没有什么讨人嫌之处。说他是"可人",当然不是因为长相,而是此老的为官之道。曾国藩说李鸿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做学问,言外之意是李鸿章为官有道,会做官而且能做官、做能官。但是,如果跟张之洞  相似文献   

20.
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三严三实",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也是致力改革创业的行为准则。"三严三实",体现的是作风,彰显的是境界。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吹响了"集结号",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提出"严"与"实"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