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要讲究结字美、笔法美、墨韵美、章法美及意境美。这些美显现出了作品的静态美、动态美、阳刚美或阴柔美。书法的本质是美,就因为它美才称之为艺术。而所有的这些美都离不开神韵,因此,人们把神韵称之为书画之灵魂。我国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有关书法神韵的论述很多,有的认为书法神韵可以言传身教,有的则视为神秘莫测,有的认为“虚”、“空”乃有神韵,有的则认为“空灵”、“清远”方出神韵……我认为书法之神韵是书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情感、艺术修养和道德情操,通过熟练的基本功力和灵动的笔墨技巧,在其作品中表…  相似文献   

2.
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阴柔美郁桂平在美学史上明确提出了阳刚美与阴柔美的概念,“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开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  相似文献   

3.
对于格律诗词的争论,目前有三种观点:放宽格律诗和词的格律,写一种新格律诗;格律诗词是古体诗,现代人也应该用古音来写;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写律诗和填词。新格律诗,降低了律诗和词的格律美,失去了格律诗词的评判标准。现代人写时仍应该用古音会无所适从,使字音失去客观标准,今人只能用今音来读,古人是用其当时的语音来写作的。用古音反而破坏了诗词格律,用今音才能保住诗词格律。  相似文献   

4.
陌上 《人生与伴侣》2011,(11):23-23
我时常会在心底记挂李碧华笔下的情。天底下有无数人写情,大多数美则美矣,却不严肃。爱情的最高层次,我以为是严肃。  相似文献   

5.
用旧词音来称说新概念从而创造出新的音义结合体(新词)时,有些是对旧词音的“借用”,有些则是对旧词音的“沿用”。由于文字的历史远远晚于语言的历史,很多词音借用发生时,其实并没有相应的字形借用立即伴随发生,而是要等到文字诞生之后才会发生“跨时”的伴随性文字借用。正如文字系统中有字形的借用、分化、合并,语言系统中也有词音的借用、分化和合并。  相似文献   

6.
文字,是一种表意的工作,书法则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它靠摹拟自然万象,获得了艺术形式,同时又因为是人的自由创造,而获得了艺术意味(内容)。三国魏书法家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很好地说明了书法是自然万象之美和人内心之美的统  相似文献   

7.
八方廉音     
《金陵瞭望》2010,(28):79-80
鼓楼区:网上考廉,争当廉洁“优等生” “听讲座.答试卷.不满70分者年度考核将不能评为合格.不能参与评优、”为促进和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知廉、学廉、促廉、用廉的积极性,鼓楼区率先将《廉政准则》纳入公务员网上学习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在全区掀起了“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廉洁‘优等生’”的热潮、为确保考试质量和效果,由区委牵头,区纪委、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审美教育应贯穿始终。有道是:“美育者,与智育相辅相成,以图德育之完成也。”这就充分说明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等,无不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和社会美,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热烈的赞美之情。学生能否进入作者营造的情感的氛围,进而受到感染、得到启迪,美感乃是中坚和桥梁。美是干姿百态,不可穷尽的。而自然美与社会美则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美的本身充满了矛盾斗争,而正是这种矛盾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对美的事物的感性直观达到对其理性内涵把握的心理活动方式, 审美观照应被用于对历史的认识。认为认识者惟此方能在已进行过的逻辑认识、 伦理判断的基础上, 达到对历史的完整把握。至于这样做的条件, 则除了认识者具有运用这一方法的能力外,还在于历史确实蕴涵有美的内容。自然, 一旦这样做了,则不仅认识者能由此获得一份渗融着理解的情感愉悦,而且历史学亦将获得新的发展,或者说将使已中断的优秀古代史学传统再一次得到复兴。  相似文献   

10.
周邦彦词在宋词中卓然一家,对宋词以及元明清词的发展有显著的影响。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沈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沈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沈郁顿挫,是以总体概括美成词的妙处,指出风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简论流行美     
本文浅论了流行美的一些环节和特点,指出流行源于模仿,它要有被模仿者和模仿者,要有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市场经济的坏境为流行美提供了充裕的条件。流行是当下人们自我价值心理取向的反映;它有自己的周期,这种周期不可能准确预测。流行美是一种实用性享受性的大众情趣的生活艺术,它不是艺术的制作而是艺术的创作、制造。  相似文献   

12.
看山与赏文,人们有一种共同的审美需求——不喜平。为什么?“平”则“直”,“直”则“板”,“板”则“无惊无喜、元趣无味”。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悬崖飞瀑;赏文者喜欢的是旋绕于作者笔下的匠心独运、曲径通幽、富于变化。因而,不论是平时还是考试,如果写记叙性文章,应当力求使文章有波澜、有跌宕、有意蕴,  相似文献   

13.
诗的美与文体的美是相互依存的,从文体学的角度对佛罗斯特的诗《雪夜林中驻脚》进行剖析,通过解读此诗的文体形式,来品尝诗的艺术之美,内容之美,使诗的内涵得以充分的呈现,深层地揭示诗人所表达的复杂的情感,从而使诗者意识到诗意的美与诗的文体形式美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美到神韵美董冬,王道明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为使审美主体(学生)感知审美客体(作品)的自然美,从而逐渐深入地体会作品的神韵美,继而进行美的创造,就要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渗透。一、在朗读中显示自然美显示作品的自然美,首先从...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对比,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将两种有差别或相反事物放在同一个规定情境中作形象化的比较和映衬,通过事物之间各种对照和衬托,鲜明地突现事物的特征,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例如雨果的“美丑对照”。另一种则是通过人物或事物本身内部的对比,来体现人物或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形成前后的对照。我们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后者。法  相似文献   

16.
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大概摇头反对者甚少,点头共鸣者甚众。但如追问其能“甲天下”的原因,则见解蜂起,莫衷一是了。桂林“山水贵虚心”(郭沫若语),虚空美应是它“甲天下”的主因之一。桂林山水的虚空美形态虚空,为桂林山水美的主要层次,有显、隐两种形态。前者又分清晰型和迷离型两类。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语言学习和教学领域重要的实践问题,语言学界对语感的内涵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英语语感在本质上和功能上都要求有英语美感的参与。语感与美感的关系是双重的,并不是简单的涵盖和从属,语感是基础,而美感是对语感的深化。英语作为一种美的语言,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对英语形式美的感受和认知对语感的形成则更为重要。联想和移情是学习者培养语感所必需的两大心理因素,语感的形成要求有丰富的联想和感情的激发。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陈碧蓝 《社区》2008,(8):57-57
美,来自于外在和内在。外在美会随时间的流逝转化为丑态。内在美则会随时间流淌变得愈发成熟,这是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和黄仲则都是性灵文人,康乾盛世中的哀吟者.他们的个人遭际虽不甚相似,但他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爱情诗词都呈现出无法释怀的伤痛和苦楚.所不同的是纳兰的词更多表现的是对妻子的悼亡之情、对初恋情人的相思之苦,词作更具空灵之美;而黄仲则的爱情诗更多表现的是现实生活的残酷和自身遭遇的凄惨,诗作更具凄婉之美.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湘西小说有两种诗性:抒情诗性和哲理诗性。沈从文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以原生态和象征态叙事来构筑抒情诗性,浓郁的抒情性和理想化色彩是这种小说的突出特征;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转向观念态叙事,深沉的思索和智性的灵光显示出批判的锋芒。如果说沈从文早中期的湘西小说呈现出唐诗的意境美,那么其后期的湘西小说则是一种宋诗般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