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勾超 《北京纪事》2011,(9):25-27
北京的东城区黄化门大街属景山地区,是地安门内大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一条胡同,自西向东沟通地安门内大街与东板桥街,长约400米;胡同南侧与碾子胡同、吉安所右巷相通,北侧与帘子库、锥把胡同相通。清朝乾隆年间,这条街有了正式的名称——"黄花门街";光绪年间,改称为"黄化门大街"。  相似文献   

2.
“我真想哭”,这是范钧宏师生前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他生前对我讯过何止千句万句,但在如今他辞世恰恰10周年之际,唯有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说这话是在他原先的家里,北京东城北新胡同三间极其矮小的南房中。他在此已住了近40年,《猎虎记》、《白毛女》、《杨门女将》、《满江红》、《强项令》等杰作就杲有这里写出来的。范师有4位千金,经常是合家人陲之後,他才能独白在昏黄的灯光下熬夜。有时实在累了,他就到胡同*甚至是大街上散一散步,让夜风吹一吹他发服了的头脑。然而也奇,经夜风吹拂,他也总是能够回忆起三四十年代白已…  相似文献   

3.
我家住在北京市西四区西安门大街惜薪司胡同内的石板房胡同九号,我家的电器商行曾开在西安门大街.一年四季,西安门的门洞我经常路过和游玩.  相似文献   

4.
在石驸马大街和宣武门间,还有一条与石驸马大街并行的胡同,在改革开放之前也算得上是比较宽的胡同了,它就是头发胡同。  相似文献   

5.
古都北京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为基础营建而成的。这其中,最为显著的文化特征表现在一些特殊的"数字"上。 老北京的一些胡同和街道也与"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一尺大街、二龙路、三不老胡同、四川营胡同、五老胡同、六合胡同、七井胡同、八大人胡同、九道弯胡同、十条、百合园胡同、千竿胡同、万春胡同等。三头六臂哪吒城  相似文献   

6.
卢珉  傅洁 《社区》2005,(9):46-49
此处流动着过去的影子在北京鼓楼大街的东南侧,有一个后圆恩寺胡同。它默默地静立在那里,任凭历史风尘的洗礼。元朝时,在后圆恩寺胡同里曾建有圆恩寺。据记载:寺为元至元年(约1286年)间建,清光绪九年(1883年)曾重修。据上个世纪80年代调查,此寺已全部拆除。但这个胡同因为它位于过去的圆恩寺之后,故而得名。胡同的西部比较狭窄,而东部则比较宽阔,7号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院内既有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西洋风格的亭楼,中西合璧,非常壮观。在这个院子的西边不远处,就是茅盾先生的故居。一进胡同东口,便看见了甲1号那座古色古香的宅院,这是…  相似文献   

7.
胡同情     
我是北京老城胡同里长大的,20多年前去了海外,人在海外,时常关注我的成长之地,尤其关注北京老城胡同,我是在胡同里野大的,在这些胡同里,有我的同学、老师和邻居,有已变或老梆子的幼时小伙伴,有我偷摘过的果树,有曾被我用绷弓子扭碎的路灯……  相似文献   

8.
若说北京的胡同,哪条流淌的洋腔洋调最多,我的答案是位于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湾胡同。不是忽悠,我敢说在这里游历的人,二三十人中,准保有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蓝眼珠的外国人。我问在钟鼓湾胡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老大爷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我自改革开放以后,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外国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一是喜欢钟楼鼓楼这两座古建筑,二是喜欢胡同里的四合院,三便是喜欢胡同里的京味餐饮了。  相似文献   

9.
阵雨 《北京纪事》2014,(12):106-109
北京钟楼的北边,有一条东西向的胡同叫豆腐池胡同。胡同西起旧鼓楼大街,东至宝钞胡同,全程步行只需七八分钟。豆腐池胡同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因距紫禁城不远,窃便以为这条胡同过去一定是为皇宫御制豆腐的所在。但其实不然。据文献记载,早年间,胡同有一陈氏豆腐商人,因豆腐做得好,生意非常兴隆。  相似文献   

10.
瞿宁  橙雪 《社区》2005,(7):48-51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西侧的灯市口西街,有一条清静窄小的巷子——丰富胡同。进去第一个门,19号院,就是老舍先生的故居。1950年4月,老舍先生与他的家人开始在这个三合院居住,直至他去世。特别是他人生中的一“头”一“尾”,都永远地留在了北京。小羊圈胡同出了个大作家在老舍一生的67年中,他在北京度过42年。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上,有一个名叫小羊圈的胡同,这里曾经是下等人居住的地方。1899年2月2日,腊月二十三,老舍就出生在小羊圈最靠东南角的一个小院里(现在是小杨家胡同8号)。生老舍的时候,母亲已经年过40,而且身体十分虚弱,分娩时因失…  相似文献   

11.
余平 《社区》2013,(11):40-40
去年我去芬兰打洋工,芬兰的许多城市都有成片的树林、大片的草坪,天是湛蓝的,云是柔美的,水是清澈的。芬兰拥有如此优美的环境.这和芬兰人较强的环保意识分不开。 芬兰著名城市赫尔辛基如同大花园一般,街道宽阔、商业繁荣,现代建筑和中世纪建筑相互依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住的公寓在曼纳海姆大街上,曼纳海姆大街是赫尔辛基最长的街道。芬兰国家歌剧院、国家博物馆均在这条街上。  相似文献   

12.
西廊下2号     
郝一星 《社区》2005,(3):56-57
在北京住了快50年了,几乎一半的岁月是在西廊下2号度过的。西廊下的岁月已随风飘逝,我却始终难以忘怀那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日子。那是我青少年时代的一张光盘。少年时的许多记忆都浓缩在了那里。西廊下位于四九城内,在阜成门和西直门之间。从阜成门进来往东大约走几百米,快到白塔寺路北有条胡同,叫宫门口,顺宫门口往北不远,抵住东西一条窄路,这条路叫葡萄园,路北有几条南北向的胡同,当间的一条就是西廊下。这条胡同笔直,中间有条向东折去的胡同叫中廊下,通过去就是东廊下胡同。顺西廊下走到最北头,胡同呈U字型西折,和福绥境胡同相连,西…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我寻访北京有特色的胡同和当地的名人故居.老北京人都知道,过去的宣武区今之西城区,在前门外大栅栏往西往北直到和平门虎坊桥一带,胡同聚集,而且有众多京剧名伶曾在这一带居住,并且多是几代人在这块地方居住,故名人故居比比皆是,所以此地一直被人称为京戏的"戏班窝子".下面就讲几个特有故事的胡同和胡同里有着遗闻佚事的人.  相似文献   

14.
西安门大街惜薪胡同是个外表破破烂烂不起眼的小胡同,往里走两百米,却有个千把平米的菜市场叫"惜薪长久菜市场",市场门口,三条胡同交汇处形成了一块小空场.  相似文献   

15.
冲动与善意     
米拉的米亚 《社区》2013,(17):26-26
今年秋天,我在纽约小住。一个清新的早晨,我和朋友从西72号大街的地铁车站开始漫步,越过中央公园时,公园的小路上传出优美的爵士音乐。循着音乐声,我们发现原来是4个打扮时尚的美国大学生,正在用心演奏,看得出他们都非常投入。驻足聆听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我父亲原来是北京市邮政局的乡邮员,他负责投递西直门外大钟寺一带.解放以后,他年岁大了,才被调到海淀区黄庄邮局工作.有一天,他正在大厅里扫地,发现有一位女干部一直在注视他,他也觉得这位女士有些眼熟.该女士先开了口:"您是住在大觉胡同吗?"我父亲说:"过去住过,现在搬家了.我看你是老陈家的大闺女吧?"女士忙说:"您是何叔!"于是两个人便坐在椅子上聊起来.  相似文献   

17.
张田 《北京纪事》2014,(8):98-99
砖塔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00余米,宽4米,因胡同东口南侧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它名气之大,并不是因为万松老人塔,而是因为它的“唯一”。胡同,源于蒙古语“gudum”,而胡同之称,始于元大都(北京)。据元人熊梦祥的《析津志》载,大都北京的城池街制:“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通,通胡同,这也就是说当时的北京城内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在这二十九条胡同之中,只有一条胡同有文字记载,即砖塔胡同。罗哲文先生也曾说:“胡同一词,虽产生于大都,但其时只有二十九条胡同,而保存延续至今者仅砖塔胡同一条。可以说它是北京胡同之根。”在元人李好古的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生的书童问龙女的丫鬟梅香住址时,梅香说:“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剧中的“羊市角头”,即羊角市,今天的西四;“砖塔儿胡同”即今天砖塔北侧的胡同。从元朝到今天,700多年的时间里,砖塔胡同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更迭而消逝,反而连名称都保存完好,这不得不说是北京胡同史上的一个奇迹。在不少留存下来的元杂剧中也常能看到“胡同”一词,如元朝的大戏曲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杀出一条血胡同来”,这里便用“血胡同”来形容战争的惨烈。同时期的戏曲家王实甫也在《歌舞丽春堂》中写道“更打着军兵簇拥,可兀的似锦胡同”,虽然在这些戏剧中也都出现了“胡同”一词,但它们更多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来使用,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不过从另一方面却证明了“胡同”这种称呼,已经成了当时大都人的一种熟悉叫法。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居住的院内有两家,我住门房和北房,另一家居住南房、西房和后院及窑洞两孔。我门前有两个石狮。现在,另一家说,门房有他走路权,门外石狮有他一个。经村委会调查调解石狮属于我,但对方不同意。请问,门前石狮应归谁?芮城马某某马先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个石狮子是何时有的。如果石狮子是你住到这所院子里之后,自己花钱做的,两个石狮子的所有权当然属于你。如果石狮子是你住到院子之前原来就有的,那这两个石狮子从法律角度讲属于原来院子的附属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相似文献   

19.
阵雨 《北京纪事》2016,(10):101-104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帽儿胡同是最负盛名的胡同之一.究其原因,是那里曾住过一位大学士、一位大总统、一位中国历史的最后一位皇后.由此说,帽儿胡同该是北京最显贵的胡同之一.  相似文献   

20.
前门邂逅     
那天我又一次约上几位老街坊,一起回北京前门西打磨厂去看看,在那里住了几十年,听说要拆掉,一条明朝的老街说没就要没了。我正在西打磨厂胡同口等人,旁边停着一辆带棚子的三轮车——在前门一带这种三轮车很多,专门拉外地客人胡同游——车夫是一位中年男人,腿有些残疾,冲着我说“:你不是要看胡同吗?我拉你看看肉市里的正阳楼,我就是在正阳楼里出生的。”起初我没有理他,因为这样拉客的三轮车车夫很多,大都这样招呼外地游客。他对着我多遍地重复着他的话,很有些锲而不舍地拉我去胡同游的意思。引起我兴趣的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他是正阳楼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