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屈原的九歌与祷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九歌十一篇或是祭天神,或是祭地只人鬼,都是祭祀时的乐歌。古人祭祖神只大都有社会的目的,用於祭祀的乐歌也同样具有社会目的。礼祀郊特牲中的“蜡辞”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土反共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很明显,这篇祭歌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因此说,屈原九歌也同样有其社会的目的。九歌的社会目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关于屈原自沉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此处提出"以身祷之"说,认为屈原是为楚国祈福消灾而自沉汨罗的,即所谓"汤祷"式。屈原每每称说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国家为什么会有灾祸;屈原表示不怕死亡而只怕国家覆亡;屈原每每说自己兴国强政的心愿不被理解,他要以死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心愿。"以身祷之"是古代巫术,亦在楚地盛行,从屈原与巫的关系及楚国的巫风盛行看,屈原自沉与"以身祷之"有相当的关系。正因为屈原"以身祷之",作为回报,故楚国人民祭祀他。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很多中国哲学史论著都把“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作为孔子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观的一条铁证。即使是那些主张孔子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同志,也不过认为是“感叹之词”,或认为“‘获罪于天’的‘天’,就是行为不合天理”而已。我认为,这些看法都不符合孔子原意。为了弄清原委,且将这段话完整地征引如下: 相似文献
5.
"五祀"祭祷与楚汉文化的继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出土的有关"五祀"祭祷的简文,证明古代贵族按照等级祭祷家居之神的说法是错误的,至少大夫以上的贵族应当恒祭"五祀",并无等级之别,郑玄关于前者为周礼、后者为商礼的经注并不可靠.楚地出土简牍资料也部分地支持了章太炎在<大夫五祀三祀辨>中提出的论点--<礼记·祭法>在"五祀"的基础上,吸收了楚地广为流行的"司命"和"厉"两种神祗,形成所谓"七祀".根据楚地出土简牍的相关记载,还可对"五祀"的名称和顺序在历史流变中产生的变异进行复原. 相似文献
6.
<离骚>在写到诗人欲以卜筮来决断去留之矛盾时,明写灵氛占断与巫咸夕降,但之后却只云"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因此而产生一个问题:这里为何仅言灵氛而不及巫咸?进一步说,灵氛占断与巫咸夕降之关系到底应如何理解?通过对楚国占卜习俗的考察,并结合<包山楚简><望山楚简>等出土材料与<九歌><惜诵>等文献,可知灵氛的占卜为两次,而巫咸夕降则为占卜后的祭祷,故而在选择占卜结果时便只举灵氛.由此亦可就原诗之内容作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7.
水是一种可以再生但又稀缺的资源。城市供水企业向广大农民和工矿企业提供的自来水,是否属商品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据此,自来水当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说其特殊,这是由于它生产销售的方式,供水企业生产经营的垄断性,销售的地域局限性,用户的单一选择性,以及其所具有社会公益性。 相似文献
8.
9.
闫彦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2):57-59
2014年12月20日至21日,由光明日报社、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和浙江农林大学主办,浙江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和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承办的第四届"美丽中国·水生态研究"高峰学术论坛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国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会长陈艳华,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浙江省林业厅原厅长、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楼国华,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副秘书长许利群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南京林业大学曹顺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余谋昌教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闫彦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张跃西教授、德国莱比锡大学和亥姆霍兹联合会环境研究中心(Helmholtz UFZ)沈百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邱斌教授、井冈山大学姚声正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本刊将分两期刊发此次论坛部分专家的发言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1.
14.
16.
云南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与当代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少数民族中存在着丰富的水文化,对于各民族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保护了云南的生态环境。由水的观念、使用与保护水的习俗、制度、规范、宗教等构成的水文化,是当代解决水危机、营造良好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从源头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当代,少数民族的水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人类认识与平衡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先秦各家水哲学及法水哲学,重点探讨儒道两家的法水哲学.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也启迪了中国先人的哲学沉思.先哲将人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水知识的化为一种高深的哲学智慧,作为解悟社会人生、人情事理的绝妙方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