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传统的生产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也是现今流行和公认的观点。“两种生产”的观点有局限性。要想全面理解人类社会的生产,还应对其进行广义的理解,建构“广义生产论”。本文旨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 人类社会的生产可划分为狭义生产和广义生产。广义生产应包含两大类、三个阶段、四种生产。两大类生产,即元生产和本生产。元生产包括人口生产和人力生产。 所谓人口生产,即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人类这种高级动物的种类的延续,是人的生命的生产。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生产,也是第一阶段的生产。 多年来,在我国人口理论中,在对人口问题的宣传上,有一个误区,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把人口本身混同于劳动力、生产力,以为有了人便有了劳动力,有了人就有了生产力。由此自然得出,人多是好事,不是坏事。我把这种观点称之为“人口生产力论”。这种观点相当普遍,连《中国大百科全书》也说,“人口是社会基本生产力”。在“人口生产力论”的指导下,在我国人口理论  相似文献   

2.
一、人口与经济的循环运动人口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主体,是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人口与经济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人口与经济都是发展变化的因素。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这两种因素就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而这种运动又由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表现为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循环运动,而不是互不干涉的平行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所谓可持续发展,简言之,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其基本要点是要求人与自然(主要是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认识到并强调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这里所言及的发展是指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生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是人口的生产。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亦即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也就不存…  相似文献   

4.
魏晓东在《兰州学刊》1989年第4期撰文认为,陈独秀的人口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相适应,否则人口过快增长就会造成“教养无资”,国力因此而受影响。第二,人口不在多寡,而在注重提高素质。第三,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应从限制人口发展生产几个方面综合考虑。人口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单纯限制人口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第四,不应把人口过多看成是一种绝对消极因素。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过多给社会  相似文献   

5.
人口作为一个单独的因素来看,同其它动物、生物一样,存在于自然的生殖、生长、死亡的进程中,但事实上更重要的是人口寓于本身创造的社会之中。因此,人的发展过程不仅受自然规律的支配,而且还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因素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劳动方代,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就构成了人与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这种联系集中反映在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上,而呈现出在不同社会、不同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当代人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经济的持久增长,社会的安定繁荣,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当是:人口——从无理性的增长向计划生育方向转变;经济——向持续增长和利益的更广泛分配的方向转变;城市——从畸形的点的集中向均衡的面的发展方向转变;能源——向生产和使用高效率以及更多地依靠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转变;资源——向依赖于自然的“收入”,而不耗竭其“资本”的方向转变。用这一目标来衡量我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就能使我们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拥有哪些有利条件,面对哪些挑战,从而作出相应的抉择,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说过:“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这就是说,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是物质资料和人类本身的两种生产。而田地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先决条件,与人口是紧密相连的。我们把明清时期广东的人口与田地的变动结合起来研究,对于认识封建社会后期人口与田地发展的规律、人口与田地变动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以至对当前制订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规划,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历史是物质生活资料的发展史。人们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生产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谈到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时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2页)人类一开始为了生存和生活就必须向自然界索取,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这一索取过程中进行的。从这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富裕生活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多…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其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再生产,是指新一代的出生和老一代的死亡,新一代更替老一代,从而实现人口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即“种的蕃衍”的循环反复过程,也就是构成了人口自然变动的过程。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已经实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由于人口再生产是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并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且也是社会的、经济的、生物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人口再生产不可避免地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已经成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基本原理表明,在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有两个,即经济发展战略和人口发展战略.人口是物质资料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主体,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历史存在的必要前提,也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口战略目标也就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口生产同物质资料生产相比,具有周期长、惯性大、累进性强等特点,所以,研究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和安排好未来人口再生产,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我省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人口发展战略乃至2060年的人治发展趋势进行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保持、自我生存能力的自维生系统。社会系统的稳态机制,主要是两条复制循环链:一条是物质生产活动、人口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即人类活动本身的复制循环链,它规定着社会系统的一般性;另一条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人口生产活动方式和精神生产活动方式即人类活动特定方式的复制循环链,它规定着社会系统的特殊性。这两条复制循环链的自催化作用保证了社会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多数国家在这一时期都已进入或将要进入老龄化社会。科学地认识老年人口收入的来源是探讨不同养老方式的理论基石,也是处理由于人口老龄化而加剧代际利益冲突的理论依据。一、老年人口收入来源于自身的剩余劳动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类生存的一切物质资料最终无非是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创造的产物。在人类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直接从自然界采集果实等物质资料来满足人类生活需要,除了由于年幼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之外人…  相似文献   

13.
人类具有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但每个人所拥有的这三重生命并非均衡对称的。古往今来人类就追求延长生命乃至于让生命不朽,然而能够不朽的生命不可能是自然生命,而只可能是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一个人对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给后人留下不可磨灭的效用与记忆,则其有限的个体生命就跨越了时空融入到了无限的人类生命,这也就意味着个体超越了自然死亡而达到了不朽的境界。人的生命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要延长乃至创造不朽社会生命需要做出有效社会贡献以及相应地提高社会地位、拓展社会网络和增强社会传播;而延长乃至创造不朽文化生命则须在技术工具、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方面做出足够重要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是一种生产,还是四种生产?--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承叔 《东南学术》2003,(5):97-106
传统哲学教科书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唯一基础,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在更广的意义上讲,却存在片面性.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一种有机体,它是四种生产的统一,即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物质生产并不是唯一的基础,而且物质生产也不能离开其他三种生产而孤立发展,这是一种只能在观念中分开,而不能在事实中分开的过程.强调物质生产及其内在矛盾,这对于揭示政治运动规律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却不能解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也不能深刻揭示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一个更宽和更广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5.
<正> 人口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学界一般认为,人口科学本质上是一门社会科学。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对人口自然属性的研究一直被冷落、被忽视,以至使人口科学的研究走向了一条畸形发展的道路。这与我国人口科学所面临的任务极不适应。(一) 人口的自然属性指的是人口的生物特性,或者说是生物生存繁衍的本性或本能。人都有生、老、病、死等生命的全过程,有性别、年龄的差别;有食欲、性欲、新陈代谢、种族繁衍、遗传、变异等生理机能。人一刻也不能离开自然界,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份。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只要人作为一种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就永远具有这些属性。人口的社会属性指的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所具有的属性。自从古猿进化为人类,人口就获得了社会属性。人总是生活在人类社会当中的,一切人口行为不能不受到一定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开展人口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加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人口管理的特点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中不可分割和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生产都需要管理,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后者的管理比对前者的管理还要复杂和重要。比如,在一定时期中,物质资料生产的数量可以预测,质量可以订出标准,构成也可控制,而要预测人口的数量,规定人口的质量,控制人口的构成,却不那么容易。因为,人口再生产具有如下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口群的死亡水平直接影响到妇女的生育,即是说,人口存活率与生育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生育的目的,一是为了“种的繁衍”,要生育足够数量的后代来接替老一代,达到世代延续.二是为了生产出足够数量的劳动力来创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人口死亡水平高,存活率低,妇女就必须以高生育水平来弥补损失,这种生育意念的长期诱导作用,妇女就必然早育、多育.反之,则是晚育、少育.,贫困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广大农村地区医少药状况更为严重.人口死亡率高,存活率低,妇女生育水平也就高.如1981年全省3个民族自治州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为4.86,而其他六个地、市同一指标为4.03;1989年3个自治州总和生育率下降到3.21,而其他地、市则降到2.85.  相似文献   

18.
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重要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是决定人口再生产的,因为没有物质资料的不断生产和增长,人类就不能延续至今和不断发展;但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再生产会对物质资料再生产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所以,在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执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  相似文献   

19.
近一个时期以来,唯物史观有关问题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现将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一、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新认识 有的研究者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并不是人类社会的起点,它有其前提。这一前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论证为“需要和生产”。需要和生产既然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那么它就是人类社会的起点;既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前提,就决定着人类的其他活动,因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有了产生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生产和需要的矛盾是社会产生以来就有的。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它所带来的挑战更多地源于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社会经济体制之间的不协调所产生的矛盾,这使公共政策调节成为必须。仅仅调节人口政策、仅仅调节针对老年人的政策或某一部门的政策都不足以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应当以社会整合和长期发展的视角来重构当前的公共政策体系。在重构过程中,不仅要统筹人口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而且要统筹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战略的联系。因此,应建立一个权威的常态统筹机构,并结合中国的国情,重新定位老年人的社会角色、解决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问题、支持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