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世纪初(2001-2010年),安徽省劳动力市场将主要表现为一种不均衡的状态,即安徽省自身劳动力供给与有效劳动力供给过剩,同时,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新世纪初安徽省劳动适龄人口、在校学生规模、外来劳动力人口、迁移人口以及老年就业人口发展状况的分析,预测新世纪初安徽省劳动力供给发展趋势。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安徽省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就业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安徽省的研究,得出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劳动力供求的基本结论是:劳动力供给总体上大于劳动力需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将成为决定劳动力供求缺口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农村地区还存在农村科技人员的劳动力短缺的特征。根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扩大劳动力需求和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关键之举在于,走农村产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与此同时,农村科技人员的短缺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就业问题是当前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和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它涉及经济发展,也涉及社会安定团结。 所谓就业问题实质上是劳动力能否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发挥人是生产者作用的问题。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劳动力与生产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是农村劳动力在特定目标指引下,通过具体就业途径和就业方式,进行就业地决策的过程。通过SPSS17.0的频率分析、聚类分析、交叉分析等方法,以安徽省四个样本村为例,探讨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目标决策、就业途径决策、就业方式决策和就业地决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个体属性差异对转移就业空间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外部环境外,个体属性因素深刻地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而提高人力资源,消除阻碍转移的户籍、社会保障、定居等障碍因素是提高劳动力就业质量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甘肃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日趋减弱,就业难问题依旧严峻。此外,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与其对应的就业结构的发展集中体现为不协调。第一产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的潜力巨大;第二产业并没有因为拥有巨大的就业空间而接纳更多的劳动力;第三产业成为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渠道,但在现有的状况下,未来接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目前出现的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结构性失业。民工荒并不是劳动力资源枯竭的信号,而是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存在巨大偏差造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农村计划生育□龚维斌安徽省无为县自80年代初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最初是一些女孩子出去做小保姆,后来在小保姆的带动下,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到1996年底,全县65万农村劳动力中有25万多人在外地从事二三产业。与其他地方农...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状态”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动态”表述,所涉及的范围应该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安徽省阜阳市转移的实例出发,对农村劳动力“剩余”、输出、就业、“回流”四种状态作一简短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其一,农村贫困的根源在于不充分就业,而不充分就业在目前农村土地和其他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又以不充分转移为关键。其二,农村转移人员跨地区“流动”区域过于集中,劳务输入地边际产出明显,而输出地农业规模化生产却受到限制。其三,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环境与就业人员心态上存在严重“异化”现象,需从全民的道德素质和制度层面上予以改进。其四,近年内农村转移人员“回流”又以重返农业为主,在现有农村金融信贷体制下,农民创业更难。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制报》1984年3月12日刊登吴统慧的文章:《浅谈城镇集体经济与劳动力就业问题》。文章认为,发展城镇集体经济,解决劳动力就业,是我国当前以至今后一个长时期内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效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文章说,我国现有城乡劳动力达四亿五、六千万。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力六百万。到本世纪末,全国可能新增近两亿劳动力。在现有企业人员富  相似文献   

9.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不仅使城市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而且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应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我国当前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形势又相当严峻,要全面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应借鉴托达罗人口迁移理论,实现城乡综合就业。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当前我国的就业政策必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空间;加强劳动者素质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改变传统就业体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有序地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飞  李小聪  胡科 《西北人口》2006,(6):57-58,61
人才是甘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条件下,甘肃的高层次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流失问题。研究甘肃省高层次人才流失状况,制定相应的高层次人才策略对甘肃经济保持良性和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芒 《人口学刊》2003,(2):32-36
安徽省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事业总体上比较落后,导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劳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地制约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针对安徽省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实际状况,结合省情省力和"科教兴皖"战略,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包括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增大政府教育投入,并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巩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建立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解体 ,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医疗保健 ,农民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合作医疗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不可能再成为新时期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形式。应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灵活选择医疗保障模式 ,不能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模式 ,徒劳地寻求一劳永逸的模式 ,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应特别强调国家在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上的重大责任 ,国家需要在农民医疗保障的制度设计和财政投入方面 ,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永军  付秀彬  辛儒 《西北人口》2007,28(3):123-12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为了给西部经济住入了活力,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研究此地区的消费水平对于了解其经济增长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我国西部12个省市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我国西部个省市消费结构及其特点,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明霞  张安萍  孙卫南 《西北人口》2007,28(5):84-87,92
本文利用国家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和2005年初对360名陕西农民工的专题调查数据,对陕西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和特点,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统筹考虑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等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2011年"安徽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个人特质因素、流动因素、能力素质因素及家庭因素的不同方面都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况有重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男性相对于女性、主动返乡者相对于被动返乡者返乡后更容易就业;45岁以下的青壮年返乡后就业的概率较大;受教育程度越高、返乡后接受过有针对性培训的农民工就业的概率更大;外出务工期间具有个体经营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后更容易就业;基于发展型目的外出务工人员由于他们有更高的需求,返乡后就业概率较小;家庭规模较小、生活水平较好的农民工返乡后更容易就业。  相似文献   

17.
在婚姻挤压背景下,男性拥有较多的社会网络资源是否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结识异性和获得应急性经济支持的机会,从而增加了其初婚的概率?利用2008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安徽X县调查的数据,从社会网络角度出发,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分析影响18~50岁农村男性初婚风险水平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村男性的初婚年龄主要集中在22~27岁之间,27岁以上仍未结婚的男性,其成婚的概率急剧下降,成为婚姻市场的弱势群体;男性自身的特征和资源拥有状况,包括婚前社会网络、个人经济和非经济特征、家庭和社区因素,往往决定着个人的初婚风险水平,一般来说,男性自身特征和资源拥有状况越差,结婚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8.
成人教育是推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助力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从根本上说就是全面提升和合理开发县域人力资源,成人教育通过提高县域人力资源的素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列举吉林省县域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成人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成人教育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通过发展成人教育来推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文政 《西北人口》2009,30(2):110-115
本文以宁夏固原和甘肃临夏地区的田野调查为例.分析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目前频繁发生的乡村社会流动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表明,乡村社会流动推动了民族地区和全国的城市化进程,缓减了农业和农村的压力,改善了流动参与的家庭收入结构,提高了流动参与者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同时,也带来农村经济分化进一步拉大,地方政府崇拜劳务输出,村民经济利益至上及低端的劳动力循环等不利于流出地经济发展和村庄整合的负向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